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與各省並列?

在最近的新聞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頻頻出現,讓很多人對這個平時幾乎沒有聽過的機構產生了興趣。這到底是個什麼機構,為何能與各省並列?想必是很多人心中都充滿了大大的疑惑。下面,咱就一起來看看。

1949年9月的時候,人人都在期待新中國的誕生,可在新疆卻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正在甘肅、青海一帶的王震軍團359旅,受命前往平亂。這是一支戰功赫赫的部隊,參與過多次大規模戰勝,本來是能前往北京受萬眾矚目的,可在任務下來後,他們還是選擇進駐邊疆,前往風沙肆虐的荒涼地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與各省並列?

由於情況緊急,359旅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步行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有“中國最神秘的地方”之稱,別名叫“死亡之海”,由此可見其環境有多惡劣。在接天連地的黃沙中,連前方的路都看不清,一腳踩出去,半條腿都陷在黃沙裡動彈不得,走不了幾里地就渾身冒汗。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與各省並列?

白天熱,路難走,晚上氣溫又低至零下30多度,被汗水浸溼的衣服,瞬間就會被凍得硬邦邦。取暖的唯一方式,就是挖個沙洞,然後找點柴火燒暖,火滅了之後再進去借餘溫暖和暖和。

晝夜溫差大,還不是最關鍵的,最要命的是塔克拉瑪干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沙丘時常移動,要是再遇上沙塵暴,整支隊伍可能就會被淹沒。

這樣艱苦、危險的環境,沒人不害怕,可1800多名戰士,懷著完成任務的決心,以大無畏的勇氣,在有隊友倒下的情況下,還是堅持著往前走。經歷18個晝夜後,終於走出死亡之海。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與各省並列?

從死亡絕地出來大批士兵,是什麼概念?當地老百姓與一些叛軍只能想到一個詞——神兵天降。叛軍的信心瞬間崩塌。這支先遣部隊,配合上後續到來的部隊,讓新疆穩定了下來。可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出現了,進疆大軍、起義部隊、公職人員加起來差不多有24萬人,吃什麼?

從關內運的話,運價比糧價貴得多,從蘇聯進口,價格還會更高。祖國剛剛成立,他們又不想問國家要,於是他們就開始了自己種地,本著不佔群眾一分田的原則,在王震的指揮下,他們開始了在戈壁荒原上開墾良田的偉業。沒地方住,就隨便挖個坑、搭個頂、鋪上蘆葦,做一個“地窩子”。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與各省並列?

就這樣,全軍上下,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幹活,從早幹到晚,最終實現了糧食方面的自給自足。解決了吃飯問題後,他們覺得閒著也是閒著,就搞起了生產,從津貼和牙縫裡扣除錢來,買牲畜、買設備,建立了紡織、冶鐵等各種工業作坊近200個,後來還興建了水泥廠、水電站、鋼鐵廠等工礦企業。這些,就是今天新疆工業的基礎。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與各省並列?

再後來,他們又開溝造渠引天山之水,開路、修橋、栽樹……讓荒漠,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1954年10月的時候,在中央的命令下,這一批新疆戰士集體就地轉業,組建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承擔起了屯墾戍邊的艱鉅任務,其地位說簡單點,就相當於一個特殊的省。沒有他們,就又沒新疆的現在,有了他們,新疆也會有更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