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知道,並不是只有皇上才稱“朕”,這些人同樣也可以


今天才知道,並不是只有皇上才稱“朕”,這些人同樣也可以

“朕知道了!”“朕再想想!”想必夥伴們經常會在古裝的電視劇中找到許多這樣的情景。古代人為什麼只有皇上一個人可以稱朕?朕又是什麼意思?除了皇上還有什麼人可以稱自己為“朕”呢?

我們從源頭開始捋順,我國第一個稱自己為“朕”的皇帝是誰呢?對,是秦始皇。在秦始皇之前的人主,三皇五帝,要麼稱自己為“王”,反而平民百姓到時稱自己為“朕”。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畫面,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說:“朕去上個廁所”“朕有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你再瞅朕試試”。

在秦始皇之前,所有人都可以稱自己為“朕”,但是到了秦統一天下之後,這個“朕”就不是誰都可以說的了,只有天子才能稱自己為“朕”。秦始皇以為,只有“朕”這麼高大上的稱呼,才能匹配上自己的身家和地位。


今天才知道,並不是只有皇上才稱“朕”,這些人同樣也可以

在秦始皇之後的歷代皇帝都以“朕”自居,那麼為什麼偏偏挑上了這個字呢?為什麼不用別的字來自居呢?我們來看看“朕”的甲骨文。

“朕”字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左邊一個“舟”字,右邊一個“灷”,合起來就是甲骨文的“朕”字。華夏民族的起源在黃河流域,我們經常稱黃河為“母親河”。生活在黃河流域邊上,依水生存繁衍,所以比較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舟”。


今天才知道,並不是只有皇上才稱“朕”,這些人同樣也可以

同時“舟”在當時可謂是財富的象徵,有舟才能捕魚打獵,有舟的人自然就要比沒有舟的人社會地位要高,所以,舟在當時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在遠古時代,守護火種的人也可謂是身居要職,所以,把這兩個字結合到了一起,就不難看出“朕”絕對是一個高大上的字眼,所以在以後的歷朝歷代,皇帝都以“朕”來自居。

婚禮人禮婚俗世論世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