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剛抵達北京時,面對這座大城市,我給自己打氣:“我相信這座城市有無限可能,實現我的無限可能。”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當時滿腔熱血、雄心壯志,不知道自己會將會改變這個想法,但那是後話。


為什麼選擇北京?


其實,我不是“先有目標城市,再看工作”的,而是相反。


上大學的時候,自己搞了兩個公眾號,平時也會關注很多大號,所以簡歷也投了那些公司,它們基本集中在北京。


在接到一些名企的面試邀請後,我連夜坐火車到北京。


北京很大,不管是地理面積,還是字面背後的意義。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這是一座“行李箱上”的城市,有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在這裡旅遊或是工作;這是一座擁有不計其數的現代高樓和歷史遺蹟的城市,代表著我國文化的古老和經濟的繁榮;這是一座一有風吹草動就能上升為全國焦點的城市,因為它的地位和人口很特別……三言兩語,難以言喻。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像我一個朋友剛來找工作就感到挺新鮮,一邊面試一邊玩。有一次路過某家公司,想起收到過面試邀請,就順便上去了;再後來入職了一家公司,才知道它多有名——字節跳動,抖音、今日頭條的母公司。我問她見著張一鳴了沒,她說有時候可以去聽他講話,不過她懶得去……

我沒有把時間花在遊玩上,晚上睡在青年旅社,白天奔波不同的公司面試,一天最多面試三家,持續了近半個月,對每家公司都儘可能地蒐集資料瞭解……別人在挑我,我也在挑合適我的,並且要看看自己能爬多高。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很多人以為北京找工作很難。

對有些人來說,難是難在選擇太多,太難找到自己滿意的。因為很多人能在大城市都能找到自己對應的位置。

比如,某些人的能力是B,在大城市有ABCD的層次可以選,而在三四線城市可能只有一兩家A和遍地的CDEF,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能會就會厭倦自己的城市和工作環境。

說回在北京找到的第一份最合適的工作,是在一個頭部自媒體大號的工作室。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我想努力地證明自己,幾乎每天都是最早上班和最晚下班的。

最辛苦的時期是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論文,前期不斷翻閱文獻,不斷碼字修改,Deadline臨近前經常通宵,才得以完成。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這是某天通宵後早上6點在公司外拍下的景)


實習結束後,我也正式畢業了,轉行做影視,機緣巧合下遇到了一個人挺好的老闆,簽了一份三年的合同。

三年啊!對於一個遠離家鄉的南方人來說,會是一條漫長艱辛的路。

“北京”很好玩,“北漂”很辛苦;“北京”很美好,“北漂”很殘酷……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由於篇幅有限,上面其實省略了一萬字的求職歷程,而且北漂有兩“坑”:除了找工作,還有找房子,這個也不得不提一下。


說它們是坑,除了表達艱辛的含義,還表示在這過程中容易中招。

用我一個姐姐說的話就是:剛開始北漂,被騙很正常,習慣就好。

我當場神補刀:時間長了,就習慣被騙了。



關於騙局我不是沒經歷過,但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還是聊聊房子吧。

沒有見過地下室的北漂是不完整的——雖然我很想這麼說,但畢竟確實很多人沒見過,而且據說政府有相關規定地下室不能作出租住人的。

上文只說了我在青年旅館住過,其實後來還四處寄人籬下,因為實習期間工作還沒穩定,就不敢找貴的、長期的(北京常見的租期是一年,押一付三,還有半個月至一個月的房費作中介費),幸虧還有好心的熟人提供住所。

期間我見到網上還有月租千元以內的房子,就抱著隨便看看的態度去聯繫了中介,他騎著電動車帶我在西二旗轉了一圈,看的房子都是小“暗間”,就是沒有窗戶的房間;而且大多是隔斷房。

隔斷房又是啥?因為這個城市的人口太多了,房子有限,房東又想多賺錢,於是就用隔板將一個房子劃分成多個……這種應運而生的房子大有市場(不過今年政府開始整治)。

還是沒概念吧?

我看到過比較差的是這樣的:


有的邁兩大步就能走到頭,除了床就是一條小過道;

有的是半地下室,潮溼陰暗,我看到後的第一反應是怕下雨會被淹了;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寄生蟲》劇照)

有的是廚房改造,水龍頭就在你的床頭……

這類房子都不是我想要的,當時就沒有租。

我在找到正式工作後,就找了一間有窗戶,看著比較舒適的小單間,上下班單程也就40分鐘——這個時間對於北漂族來說已經算短了,一天來回兩到四個小時的大有人在。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地鐵裡的賣藝和行乞現象。當然,只是想說生活不易,實際上這類現象很少見)


之前實習公司的面試官姐姐說,在北京找房子儘量找通勤時間短的,不然會將一個人的激情慢慢磨滅。

雖然我在沒有在這通勤時間上產生焦慮,但因為工作和住所都比較滿意,那種能在大城市立足的滿足感、“差不多就挺好”的想法像是溫水煮青蛙,容易讓人沉溺迷茫——我要的絕不是僅此而已。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在這座的城市裡,能看見懸殊的貧富差距,除了極少數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大部分普通人從事的不管是看上去體面的工作,還是容易受世俗人“歧視”的工作,都像是維持城市運作的螞蟻。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曾經工作過的環境,內部環境不錯,但每層的平面圖看著像什麼?)


即便是在網易這類的名企,幹到最後都可能發現自己是一枚可有可無的螺絲釘。

這座城市那麼大,自己的立足之地又有多少?以前抬頭看高聳的大樓,會感到興奮,時間長了會對這鋼筋水泥的環境會感到焦慮,會覺得一切繁華都與我無關。你想象不到,有的人白天還和你有說有笑,夜裡可能就睡在我剛說的地下室。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我相信這座城市有無限可能,實現自己的無限可能”,這句話適合剛出來工作的熱血青年,等時間長了,就會認識到自己其實能力有限。


並且現實的壓力會逐漸讓人難以喘息。


你是賭上什麼來到這座城市的?”漂的時間久了,我會用這句話提醒自己。


每一次回家過年,發現身邊的同齡人陸續娶妻生子、買車買房,一些當年讀書比自己差的同學都能混得風生水起,我就會反思知道自己這些年背井離鄉究竟做了些什麼,漂泊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

哪一個北漂,不是相信北京有無限可能?

但不管怎樣,還是要“不忘初心”。有一次跟一個大學朋友聊天,我還提到自己的“夢想”,她說:“真好,現在還能聽到有同學說這個詞。”


沒錯,我們躊躇滿志地來北京,是覺得這裡能拓展視野,接受最先進最新的信息,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儘管後面認清了現實的殘酷,可能沒有成為想象中那個無所不能的自己,但夢想還是要有的,肚子還是要填飽的。

不管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還是想證明給家人看,每一個北漂人都在頂著壓力“用力地活著”,這或許算是我們最後能自豪的資本吧


文章無任何對某種職業和現象的歧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