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天性》:你是真的很努力,還是假裝很努力?

你在學生時代是否遇到過這兩種同學:

第一種:上課積極做筆記,下課認真做作業,會把錯題摘抄到錯題本上,考試前非常認真地看書背公式,但是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盡如人意,名次中等。

第二種:上課很少做筆記,書上總是乾乾淨淨的,考試前也不會一遍遍地看書背書,但是知識點掌握得很好,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認知天性》:你是真的很努力,還是假裝很努力?

很多人都以為他們的成績差距源自智力的差距,其實並不是,學生們成績的差距更多地源自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差異。

很多人努力學習但毫無進步,原因往往在於方法不當。

亨利·L . 羅迪格三世和馬克·A . 麥克丹尼爾等十多位認知心理學家花了十年時間研究人類的記憶機制和學習方法,推導出有利於大腦記憶的學習方法,聯合故事作家彼得·C . 布朗,寫成了這本《認知天性》

無論你是想自己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還是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亦或是為人師表,這本書都會給你一點啟發。

一、學習是挑戰人類天性的行為

懶惰是人類的天性,因為懶惰,大多數人更傾向於通過反覆閱讀和集中訓練來增強記憶,比如有些大學生平時不聽課,期末考試前才開始填鴨式地複習,也能勉強及格,這種方法簡單方便,見效也快。

但考試結束沒多久,這些臨時抱佛腳記住的知識點大部分都被遺忘了。

反覆閱讀與集中練習其實是效率最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們有三大不足:

①浪費時間;

②只能產生短期記憶;

③自以為掌握了知識,當某一天真正需要用到時卻無法想起。

《認知天性》:你是真的很努力,還是假裝很努力?

如果把學習定義為獲得新知識或新技能,並能在實踐中理解運用,那麼這種為了應付考試而只在腦海中短暫留存很快遺忘的學習方式則不能稱為學習。

學習是挑戰人類天性的行為,當你學到新知識時,大腦開始一點一點地存儲新的東西,但是隻有將這些信息在大腦裡重新編碼整合成自己的語言,才能做到靈活運用。

將新知識在自己的大腦裡重新編譯,更能牢固地掌握它,這需要挑戰我們的大腦,讓它動起來,去思考,戰勝懶惰。

而簡單的重複和集中訓練只做到了接收信息,缺少編譯和後期檢索,肢體勤奮但是大腦懶惰,很快就會遺忘。

二、學習的本質:知識鏈和記憶結

孩子用繩子把蔓越莓串起來做項鍊,掛起來後發現蔓越莓從繩子的另一端掉下來了,因為沒有打結。

早在1885年,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就提出了“遺忘曲線”這一概念,我們看過或聽過的東西,有70%左右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忘記,這個速度堪比蔓越莓掉落的速度,而剩下的30%左右會被慢慢遺忘。

《認知天性》:你是真的很努力,還是假裝很努力?

找到中斷遺忘過程的辦法,從而改善我們的學習方法。

孩子給蔓越莓項鍊打結防止它們掉落,我們也可以給知識鏈打結,從而中止遺忘。

檢索就是在給記憶的繩子打結。

從記憶中檢索知識有兩大好處:

①通過檢索,可以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點,哪些知識點需要提高;

②回想已經學過的東西可以鞏固記憶,強化新知與已知之間的聯繫。

知名讀書人樊登在學生時代準備考試時,從不會一遍遍地去看書和筆記,而是拿出一張紙,靠自己的記憶把那個學期的各種知識點默寫一遍,遇到想不起來的就使勁回想,最後才查書補充完善想不起來的知識點。

他通過檢索給自己的知識鏈打上一個又一個記憶結,既鞏固了已經掌握的知識,也弄清楚了自己的薄弱項,檢索記憶的過程無疑很辛苦,大多數人寧可花費更多時間去一遍遍地看書背筆記也不願挑戰自己的大腦,這就是開頭提到的兩種同學的差異,一種是真的努力,一種只是在假裝努力。

《認知天性》:你是真的很努力,還是假裝很努力?

三、學習的三個關鍵步驟

心理學家將學習和記憶的過程分為三步:

1、編碼

假設你正在看書,看到了一個新的知識點,這時候大腦會把你看到的東西轉化成化學與生物電的形式,形成一種記憶痕跡,這個過程叫做編碼。

編碼是獲取信息的過程,形成的記憶是短期記憶。

2、鞏固

通過思考、實踐把短期記憶痕跡強化為長期記憶的過程,被稱為鞏固。

在鞏固的過程中,大腦需要對新信息進行深層次處理,重新演練,將它和已經存儲在長期記憶中的其他知識關聯起來。

3、檢索

當我們需要運用這項知識的時候,你就會去記憶中翻找它,這個過程則是檢索,檢索練習是強化所學的一種方法。

《認知天性》:你是真的很努力,還是假裝很努力?

遺忘可以發生在編碼、鞏固、檢索的任一階段,只有我們成功地記起某事,才能算是完成了學習。

近幾年流行碎片化學習,只要交納不多的費用甚至無需交費,拿著手機就能隨時隨地聽課學習。

一個人可以早上聽英語,中午聽財經,晚上聽心理學,甚至上廁所的幾分鐘都能夠聽一節小課,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彷彿掌握了很多知識。

然而,大多數人都只留在了“聽”或“看”的階段,也就是編碼階段,只是接收了這些知識信息,但並沒有做到鞏固和檢索,聽完沒多久就忘了,卻讓自己產生一種“我很努力”的錯覺。

學習需要深度思考與檢索,碎片化學習,不要只做到“碎片化”,而沒有做到“學習”。

編碼、鞏固、檢索一個都不能少。

四、幾種有效的學習策略

通過多年研究,認知心理學家們總結出幾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結合這幾種方法和個人實際情況,摸索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認知天性》:你是真的很努力,還是假裝很努力?

1、檢索練習

檢索是自我測驗,從記憶中檢索知識和技能,每一次檢索,都能鞏固和加強記憶,讓記憶保留得更為持久。

檢索練習還包括間隔練習和穿插練習,在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時間間隔(最好在出現一點遺忘後再去檢索)並且穿插不同內容去檢索,方能使各種相關的知識融會貫通。

比如讀完一本書,過幾天去複述它的內容,複述時可以穿插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既能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也能提高自己的記憶水平。

2、反思

反思可以強化我們學到的知識並增加我們的經驗,完成一個項目之後,反思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下次應該如何改進,從而提高我們的能力。

《認知天性》:你是真的很努力,還是假裝很努力?

3、細化

細化是理解新知識的過程,把新知識和已知聯繫起來,用自己的語言向別人解釋,能提高你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

為新資料提供一種比喻或視覺形象是細化的一種方式,比如學習熱傳遞時,想象一下自己把冷水倒在熱水裡變成一杯溫水,就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知識。

4、生成

在沒有被教導的情況下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被稱為生成性學習。

檢索是回憶答案,而生成則是自己創造答案。

生成就是試錯,在實踐中探索經驗,發現錯誤,不斷改正。

5、校準

校準是比對自己的判斷和客觀反饋,用客觀工具消除假象,調整自己的判斷。

比如學生做作業,自以為用了很棒的方法解答了某道題,但是在對答案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思路完全錯了,用正確的方法解一下這道題,就是校準的一種。

《認知天性》:你是真的很努力,還是假裝很努力?

五、公子的話

很多人看過一本書叫《刻意練習》(拓展閱讀: ),它強調的是

持續地有目的性的練習、保持專注、及時反饋、走出舒適區,而這本書在刻意練習的基礎上,強調了檢索、有間隔、有穿插、多樣化的練習,以及細化,被稱為“後刻意練習”。

沒有什麼知識是獨立存在的,我們習得一個新知識或技能,如果能將它與我們已知的知識點結合起來理解和運用,就能加深理解、強化記憶。

學習是一種能力,只有掌握了學習的能力,才能參與競爭而不被出局。

學習是反人性的,它需要我們戰勝懶惰的天性,走出舒適區,去檢索、去鞏固、去思考、去總結。

《認知天性》是寫給學習者的一本書,只有主動學習,才會讓自己學得更好。

不是所有的人都會主動學習,但比不學習更可怕的是假裝努力而不自知。

走出舒適區,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努力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