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得到長生不老、御女養生的法門,他派人到羅浮山尋軒轅集

為了得到長生不老、御女養生的法門,他派人到羅浮山尋軒轅集

為了得到長生不老、御女養生的法門,他派人到羅浮山尋軒轅集


道家的祖師爺老子李耳,被唐朝皇帝尊崇為始祖,因此,唐朝皇帝個個都篤信道教。為了能龍精虎猛,長生不老,幾乎所有皇帝對道家的御女養生房中術、長生壯陽煉丹術,都格外痴迷。無論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或者是實現了“元和中興”的唐憲宗,亦或是被稱為“小太宗”“小貞觀”的唐宣宗。雖然他們是治國理政的明君,但無一例外,都未能逃脫為了長生不老,御女養生而服食壯陽丹藥的惡性循環。以被稱為“小太宗”的唐宣宗為例,雖然《資治通鑑》給予唐宣宗很高的評價:“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但是,為什麼他沒有吸取先人教訓,還是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煉丹服丹深淵呢?竊以為,是道家的長生養生術給他洗了腦,除了為長生不老而服食丹藥養生外,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實踐道家的御女養生房中術而服食丹藥壯陽的。

唐宣宗即位後,就把唐武宗信任的道士趙歸真等處死,並重新扶持被唐武宗打擊的佛教。從表面上看,唐宣宗是在興佛抑道,其實不然,興佛,是他為逃命出家當過和尚而感恩佛祖的,但骨子裡他仍然篤信道教。因為處死趙歸真不久,他便拜衡山道士劉玄靖為師,還下令整修唐武宗在大明宮所建的望仙台,由於諫官反對,才不得已停了下來。但是,他對長生不老和御女養生的道術依然熱情不減。

至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唐宣宗中毒越來越深,為了能夠得到長生不老、御女養生的法門,他派人到嶺南羅浮山(今廣東境內)尋找道人軒轅集,要向他討教“治國治身之要”。對此,朝廷官員紛紛提出勸諫,諫官的意見尤其尖銳。宣宗派宰相做解釋工作,說:“替我轉告諫官,就是道術再高明的方士也不能蠱惑我。我聽說軒轅集是一代高士,只想與他談談而已。”

據逸史記載,軒轅集,唐代道士。生於陝西軒家橋,祖籍河南歸德府睢州(今河南商丘睢縣)。年過數百時,其顏色不衰,立於床前長髮垂地,坐於暗室目光可射數丈。能御毒龍猛獸,有分身術,善為人療除疾病。因唐武宗痴迷神仙術,以請教山人的名義召軒轅集進宮。唐宣宗即位後,將其流放到嶺南,居羅浮山。大中十二年,唐宣宗為了向他討教,又重新將其召至長安,詢問長生御女之術。軒轅集說:“徹聲色,去滋味,哀樂如一,德施無偏,自然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何必別求長生也。”(見《舊唐書.宣宗本紀》)意思就是說:廢止歌舞女色,去掉食物的滋味,對待悲哀與喜樂像一件事,對待恩德與施捨要不偏不倚,自然會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何必另外再求長生不老的方法呢!其中“徹聲色”至關重要,一是說明真正的高人是不主張御女養生的,二是說明唐宣宗當時很痴迷御女養生。《資治通鑑》也有同樣記載:“軒轅集至長安,上召入禁中,問曰:‘長生可學乎?’對曰:‘王者屏欲而崇德,則自然受天遐福,何處更求長生!’”

據唐人柳玭《續貞陵遺事》記載:“越守嘗進女樂,有絕色者。上(宣宗)初悅之,數月,錫賚盈積。一旦晨興,忽不樂曰:‘玄宗只一楊妃,天下至今未平,我豈敢忘?’乃召美人曰:‘應留汝不得。’左右或奏‘可以放還’。上曰:‘放還我必思之,可命賜酖一杯。’”用現代話說:越地太守送來一支女子樂隊,其中一女子姿色冠代。唐宣宗初見此女,甚是歡喜,數月間,纏綿繾綣,寵愛異常,賞賜無數。一日晨起,唐宣宗突然變臉說:“玄宗皇帝只有一個楊貴妃,便使天下至今不能安寧,我豈敢忘記?”於是召見美人說:“朕不能留你了。”左右隨侍勸說道:“可以放還出宮。”宣宗說:“放她回去,我就會想念她,不如賜她酖酒一杯。”一杯毒酒把絕色美女送上了黃泉路。逸史《唐語林》、《綠窗新話》都引用過《續貞陵遺事》這一事件。司馬光在編纂《資治通鑑》時,也引用了《續貞陵遺事》關於唐宣宗鴆殺越女一事,可見此事不虛。

一個當禮物送來的無辜美女,愛也愛了,睡也睡了,即使突然不想要了,為何非要將其置於死地呢?分析起來,唐宣宗鴆殺越女應該是一種矯飾,一次作秀。此舉絕非真正擔心自己會沉溺於聲色,而是通過處死絕色美女,向天下召示,自己不荒淫,不貪色,還要“徹聲色”。

事實上,唐宣宗是一個御女無數的皇帝,從他終生不立皇后而恣意臨幸宮妃,便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另外,唐宣宗生有二十三個子女,除了已知繼任者李漼和萬壽公主為晁美人所出外,竟不知其他兒女生母是誰。由此可見,“性福”生活有點亂的唐宣宗,確實御女無數。雖然絕色越女做了“徹聲色”的替罪羊,但成千的美女仍雲集後宮。為了縱情床第,實踐道家的“御女養生房中術”,唐宣宗不惜大量服用長生壯陽丹藥,甚至近知天命之年,仍然樂此不疲。

壯陽丹藥是一把雙刃劍,既給唐宣宗帶來了“性福”,也給他帶來了災禍。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正月,已被“御女養生房中術”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唐宣宗,似乎記起了軒轅集“徹女色”的警告,宣佈再次“放宮人”(見《新唐書》),但為時已晚。

也是這年春天,軒轅集態度堅決地請求重回山中修煉。宣宗對他說:“先生多留一年,等我在羅浮山給你建的道館建成再走也不遲。”但軒轅集絲毫沒有繼續留下的意思。宣宗很不解:“先生這麼著急舍我而去,難道是國家有災嗎?朕有天下,竟得幾年?”軒轅集取筆寫下“四十”,但“十”字挑上,乃“十四”年也。而這一數字正與宣宗在位的時間相同,讓人不禁感覺冥冥之中,興替自有定數,唐宣宗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此事記載於《舊唐書》等史籍中)。

從大中十三年五月起,唐宣宗因濫食長生壯陽丹藥中毒,一連一個多月不能上朝,已經病入膏肓了。同年八月,因為“疽發於背”(見《資治通鑑》),唐宣宗不幸一命歸西,時年五十歲。第二年二月葬於貞陵,廟號宣宗。

最令人遺憾的是,這位被後人稱為“小太宗”的明君,除了晚年因服丹過濫而中毒身亡外,還在立儲問題上過於糾結。很不幸,正是這一糾結,讓剛剛見到曙光的大唐王朝,又重新掉進了更加黑暗的深淵。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