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霎时间翻云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夺取后周政权的?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朝廷之上,每一代王朝的更替或是经过喋血宫门、伏尸遍野、烽烟四起,或是经过兄弟残杀,弑父杀兄,勾心斗角才得到王朝天子之位。不管是哪一种,纵然在位天子乃是明主,百姓自然免于血流成河,一旦遇上犹如商纣、暴秦等一般的暴君,百姓自然是难逃生死。然而

在后周时期发生在赵匡胤身上的一场兵变却是悄无声息,轻而易举的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更是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一场兵变,所以这场陈桥兵变.无疑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变。

陈桥兵变,霎时间翻云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夺取后周政权的?

外患入侵,趁机夺权

在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因病驾崩,传位给时年仅有七岁的恭帝。毫无治理朝政经验的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辽国以及其他各国入侵的危险,更是毫无应对措施,朝中上下面对外患皆是手足无措。垂帘听政的太后 经过与当朝宰相范质的商榷,认为唯一可救国的便是朝中大将军赵匡胤了。赵匡胤曾多年抵御外患,多次屡战屡胜,其骁勇以及兵法谋略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为了使赵匡胤出战应对外患,宰相无奈之下,只能将朝中最高大权授予大将赵匡胤。然而,恰恰是这一举动,成为了赵匡胤陈桥之变的一颗伏雷。

陈桥兵变,霎时间翻云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夺取后周政权的?

谣言起始,引起慌乱

周世宗在位时,赵将军曾将驸马的职务因点检之名被除去,所以在赵匡胤举兵启程抵御辽国入侵时,路过陈桥时,赵将军便故技重施令亲信安排了"点检为天子" 的谣言。朝中文武百官皆是心存疑虑,天子虽小,后宫府太后深谙其中计谋,心中更是不安。此点检天子的谣言,使朝中上下更是一片恐慌,从而使军中将士更是对赵匡胤这座靠山更是唯命是从。为了使谣言更加坐实,制造军中将士们的恐慌,赵匡胤的亲信再次散布"今天子幼弱......唯有拥立赵为皇帝,方可北征"的言论,其意在引诱军中将士拥立赵将军

陈桥兵变,霎时间翻云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夺取后周政权的?

诸位将士的兵变之心瞬间被这不知名的谣言点燃,眼见时机已到,万事俱备的情况下,其身边的亲信随从便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推辞的的赵大将军身上,并纷纷拜倒在其脚下,赵匡胤虽假装推辞,但还是接下了将士们的拥立之黄袍。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为了乘机坐稳天子之位,赵匡胤在亲信的帮助下,与朝中亲信里应外合将赵匡胤送到朝廷天子之位上。效忠周恭帝的心腹还未来得及替天行道,便被其手下杀死。无奈之下,周恭帝只能将天子之位已禅让的方式让给赵匡胤。


翻云覆雨,开创宋朝

陈桥兵变以兵不血刃的方式便将后周政权完全控制,赵匡胤仅用谣言便将朝中上下的官员人心浮动,轻而易举便使军中将士臣服于他,足见其卓远的政见谋略思想。在这次兵变中,赵匡胤并未诛杀天子周恭帝,反而封其为王,后宫妃子更是无一伤害。赵匡胤自此在开封开创了赵宋王朝。

换言之,即便是赵大将军在后周时期并未发动这起兵变,周恭帝依旧无法成功的将后周政权发扬光大,流传百世。不管是政治远见或是军事谋略,周恭帝都不及赵将军,所以其兵变在一定程度上亦是大势所趋,当然,宋太祖的上位,成功以自己的卓远见识将朝中上下 治理的井然有序且深得民心。

陈桥兵变,霎时间翻云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夺取后周政权的?

蓄谋已久,取而代之

在赵将军取代周恭帝的这一起兵变之中,赵匡胤的兵变之所以可以受到后周大部分官吏的拥戴,其核心的一点在与其军队纪律严明,在拔营回开封的时候,城中并未发生历朝历代烧杀血流成河的混乱。在这点上,赵匡胤便赢得了民心。宋太祖的即位,朝中其他势力虽虽有反抗,但都是以卵击石,不得不臣服于宋太祖包括当时入侵的辽国以及其他北汉王国皆黯然退兵。

《旧五代史太祖纪一》记载:"乱军山积,登阶匝陛,扶抱拥迫,或有裂黄旗以被帝体,以代赭袍,山呼震地"足见宋太祖当时的威望还是极高的,遂建立了北宋持续三百年的稳定局势。

陈桥兵变,霎时间翻云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夺取后周政权的?

陈桥兵变中,赵匡胤实际上早有做皇帝之心,只不过他的时机未到。陈桥兵变属于正中赵匡胤的下怀,这次皇帝加冕不仅使其鸿鹄之志得以实现,更是推翻了如天子一般弱不禁风的后周政权,实现了自己企图建立大宋王朝的愿望。然而作为兵变中的首领,赵匡胤对前朝官员以及贵族或是百姓皆是仁义待人,足见其明主在世。从此,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篇章,宋朝持续了三百多年,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自然功不可没,他的功德将会被后世永久流传下去

总 评

总之,这场陈桥之兵变,不管是蓄谋已久,还是宋太祖被偶然加冕,在这场兵变中,其没有使举国上下发生喋血宫门,烧杀戮掠,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的事情,总而言之,其兵变的结局是友好,其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历史兵变的奇迹,很多人认为宋太祖的成功兵变是其手握中央军权,论实力优势,其他贵族自然是比不上,但是,换言之,即便是与宋太祖同是手握兵权同等实力的其他贵族,要想实现"兵不血刃"的兵变,也是难上加难。

陈桥兵变,霎时间翻云覆雨,他是如何成功夺取后周政权的?

所以无论以何种方式获得朝中大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宋太祖的谋划水平以及政治见识。其数次"严敕军士,勿令剽劫",从而保证了兵变入城时的纪律,秋毫无犯,由此赢得了民心,"都城人心不摇,四方自然宁谧"。无疑表现出其种君王的政治见识。


参考文献:

  • 《旧五代史太祖纪一》
  •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