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治记住这几点,一遍就能解决问题

小麦赤霉病俗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等,是小麦生产上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防治最困难,造成损失最大的病害之一。农民朋友每年都进行防治,为何仍有大量地块遭受严重危害呢?

小麦赤霉病防治记住这几点,一遍就能解决问题


发病籽粒

危害特点

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苗、茎秆、麦穗均可被害,尤其在扬花至灌浆期发生严重。发生初期,在小穗或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可造成整个小穗染病,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病斑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但不能抹去,发生严重时,病斑扩展至穗轴,使被害部以上小穗枯死,形成枯白穗。籽粒染病后,灌浆停止,形成干瘪籽粒,发病籽粒生有灰白色至粉红色霉。发病籽粒内含真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不仅危害人、畜健康,还严重影响食用和饲用价值。

小麦赤霉病防治记住这几点,一遍就能解决问题


穗部发病症状

发生原因

(1)高温高湿:高温高湿是赤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条件,春季气温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蔓延十分迅速。

(2)品种不抗病:品种抗病性差是造成赤霉病蔓延的最主要的原因。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大部分都不抗赤霉病,一旦环境条件适宜,病菌就会在田间快速蔓延,并导致大发生。

(3)土壤菌量大:病菌附着在病残体上越冬,每年都有大量秸秆还田,造成土壤中的病菌越来越多,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就会快速在田间蔓延甚至暴发。

小麦赤霉病防治记住这几点,一遍就能解决问题


田间发病症状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投入最小,效果最好的方法,目前我国已经有7个小麦品种通过审定,可根据不同地区,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可减轻赤霉病的发生。

(2)及时预防: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空气传播病害,由于田间群体较大,一旦传入,即使喷药防治,也很难彻底根除。因此必须掌握在发病前进行预防,在小麦扬花期,可选用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25-35克/亩,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亩,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这两种药剂不但具有预防作用,还具有很好的治疗和铲除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