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管理乾貨:“我在哈佛一年,通俗點講,學的就是釘釘書針”

*點擊右上角【關注】佳恆2020,歡迎您與一名年輕的能源企業高管,曾經的世界500強公關負責人,曾曾經的時政記者同行,見證跨界職場人生


今天我想分享的職場教練內容,是如何訂訂書針——這需要花時間去學嗎

需要。

因為魔鬼就藏在細節之中。

這是前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副司長王振耀先生教給我的經驗。

多年之前,他給我講過一段他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培訓的經歷。

其中的重要啟發就是:如何訂訂書針。

王振耀先生說,“我在哈佛一年,通俗點講,學的就是釘釘書針”。

當時他有四段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向上管理乾貨:“我在哈佛一年,通俗點講,學的就是釘釘書針”

哈佛大學校景


"你有沒有問我,這三頁紙是幹什麼的?"

有的地方民政局長到我這來,我就給他們幾頁紙,測試測試。

他們就會當當弄整齊,咣咣訂。我說你測試不及格。對方說不整齊嗎?

我說,你有沒有問我,這三頁紙是幹什麼的?

後來我到壹基金公益研究院來,同樣的測試,一個年輕人問我,你這是做什麼用的?

我說別考了,這句話就80分了,我就是要這句話。你想想過這一關有多難?”

——坦率的說,這何嘗不是一種所謂的“互聯網思維”。

而究其理論原型,就是斯涅克的“黃金圈法則”:從why-how-what向外延伸,而不是依據what-how-why的邏輯

代入黃金圈解釋就是,這位年輕人問這三張紙用途的時候,其實代表了他在思考why——他因為什麼原因要釘這三張紙,得到準確的描述時,他才能啟動how的步驟,即選擇怎麼釘。最終把what閉環(做什麼)。

有的分析者將從內往外的思考模式叫做非凡模式,然後把從外向內思考稱為大眾模式。我不評判這種分類,我能說的是,至少從內往外的思考能更快的抵達事物的本質,進而讓行動更有效率和意義。


向上管理乾貨:“我在哈佛一年,通俗點講,學的就是釘釘書針”

黃金圈法則


“滿足普通人的普通需求”

不同的用途,有什麼訂法?

要看你的上級。

你要送的這個對象有什麼閱讀習慣,這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講話稿,在左上角斜著訂,方便翻。做資料保存,在左側訂。如果他平時用夾子,就用夾子。

如果是隨便翻翻就退回去了,那可能用一個曲別針就行。

你要研究他,領導人也當客戶來研究,要明白普通人的普通需求”。

——leader是一個具體的普通人,而不是一架機器

這是事實,同時也是許多人在職場中容易忽視的事情。因為期待leader打開上帝視角,而leader本身做不到,所以這種錯誤的期待也是很多誤會&問題產生的根源。

是普通人,就會有優勢,以及優勢的反面

我經常會聽到一些創業公司的言論,比如:

“這家公司的CEO應該學會管理,而不是親力親為”、

“這家公司的CEO天天在見客戶,公司的事反倒管不好”。

事實上,錯誤的期待,有時候也會對leader造成一種傷害:比如有的CEO真的會反思,是不是自己哪裡有問題

然後去翻翻書看看大公司CEO的金句,發現自己好像真的有問題。接下來的故事是,他真的像一家世界五百強公司的CEO去做了,然後公司更困難了。

所以不正確的認知才是最大的壓力,而不是市場。


“後來部長每天不掃一眼,會覺得缺了點什麼”

送報告的時間有哪些講究?

每天早上八點之前。

“這條經驗我是從法國學來的”。

“法國政府工作日的上班時間是早上九點,他們的救災應急中心就要求每天早上九點之前,要把災情監控報告送走,送不到就別送了,因為九點之後很多部長都要開會,看不了”。

“我們是早上八點上班。所以減災中心要在每天的7點20分,編輯完過去24小時的災情報告,給部長以及各業務聯繫單位送去”。

“部長不在,就塞門底下。後來部長每天不掃一眼,會覺得缺了點什麼”。

——這裡講的就是非常典型的“向上管理”

關於這一點,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總結得很清楚。很多人會認為這種卡時間的做法無關緊要。

只是,知識工作者最大的資源投入確實就是時間

相似的經歷我也有過。早上8點45分領導的辦公室門準時關閉。所有材料的報送時間都是倒推到凌晨開始準備。臨近關門時間,送材料的同事要悄無聲息的跑著追電梯。

我的一個曾經的leader在這方面,一直用類似的經驗去工作。

他的leader需要一樣資料,他準備好之後交出去了。

第二次,他的leader又要了一份類似的資料。他就覺得不對勁了:不能總是被動的交付。

於是,他準備好了一份清單,每過一個季度,就讓他的leader勾一遍,勾好的內容,很快製作完成送到辦公室。

從那以後,他的leader再沒機會去提這方面的需求


“為什麼一定要用完領導人的全部注意力呢?”

報告多少頁?

一頁

在哈佛的一項重要訓練,就是如何寫備忘錄。

教授會問大家,知道領導人閱讀文件的最大耐心是幾頁嗎?

每個同學都說了自己的看法及原因,有的說十頁,有的認為是五頁,爭論不休。

通過近一個小時的討論,最後舉手表決,大家認定不能超過三頁,如果超過三頁,任何人都不會那麼聚精會神了”。

“我想,既然大家已經認定為三頁,教授就可以好好講講三頁的寫作方法了。

但老師接著又進行引導:三頁是領導人閱讀精力集中的一個邊界,為什麼一定要用完領導人的全部注意力呢?

這一次,一致的意見很快形成,那就是一頁最好。


向上管理乾貨:“我在哈佛一年,通俗點講,學的就是釘釘書針”

一頁紙管理模版


一頁怎麼寫?

教授講道,如果不留出抬頭,寫清楚備忘錄的日期和內容,那麼就不可能一目瞭然,而如果僅僅是一段話,又過長,人們閱讀起來也會費神。

因此,若是稍微長一點的內容,就一定要分兩段來闡述,並且在每個段落之間還要空一行,以便更為清晰地閱讀”。

——關於極簡彙報,廣為傳播的例子是,貝索斯禁止在亞馬遜會議中使用PPT,替換方案是六頁紙備忘錄。拒絕PPT理由是,人的大腦天然適應敘事,故事具有說服力,列表是分享觀點的最爛方法。

實際上,克拉克-坎貝爾將管理的極簡風引入項目管理彙報之後,形成了一頁紙項目管理(OPPM)。

無論怎麼變,有12個步驟是一定要創建的。

它們分別是:目標;責任人;矩陣;子目標;主要任務;子目標和主要任務一致;報告日期;報告日期和主要任務一致;計劃進度;風險;成本;預測

所有的執行方案彙報,靈魂都在於這12個步驟。

所以,我今天分享這些,並不是希望大家沉迷於釘釘書針的細節。

而是看到這其中投射出來的思維動力循環:

當leader給你派“任務”時,用黃金圈法則去定位真正的任務;

把leader視為你達成任務的資源,而不是上帝;

向上去管理你的leader對於任務的預期&想法;


更具體點,用一頁紙去管理你的leader

leader都是具體的普通人。

滿足工作有效性,既要考慮到體系的能力,也最好能理解個體的具體特點——深夜一點,孫正義趕到一個關於廣告的會議現場。

兩個小時過去了,孫正義說:

“我好睏,我要回家”。

但是員工不能讓他走。

“等一下,現在給您去拿冰激淋”。

孫正義最喜歡紅豆抹茶冰激凌。

“哎,沒辦法,半夜吃冰激凌會胖”。

孫正義一邊表示不滿,一邊還是把冰激凌吃了。

然後幾乎每過一個小時,孫正義都會說“困了要回家”,

每到這個時候,員工都會拿出泡芙等他最喜歡吃的東西。

於是孫正義看到了最後。

廣告定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