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生活中你有没有被朋友说过唱歌难听,五音不全。那你知道“五音”指的是什么吗?


“宫、商、角、徵、羽”指的就是中国的五音。或许你还是不懂这是什么,那么西方的七音“哆、来、咪、发、嗦、拉、西”你肯定知道。


中国的五音,宫即等于(Do),商等于(Re),角等于(Mi),徵等于(Sol),羽等于(La)。哎?是不是少了两个音阶(fa)和(xi)?所以,世界音乐史学界一直认为中国的五声音阶是落后于西方的七声音阶的。直到,1978年一件尘封了两千五百多年的乐器出土,才证明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而这要比西方的钢琴早1800多年。


这件举世闻名的乐器就是今天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曾侯乙编钟


“曾”是指国名,历史上记载为“随”国

“侯”即为王侯、国君

“乙”是人名

“曾侯乙编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曾”国,名叫“乙”的国君的编钟。


1977年9月,一批士兵来到湖北省随县。当时他们为了驻军扩建营房炸山平地。却没想到炸出了一片不同寻常的褐色泥土,又在第二年里发现土里有青石板,排列还很整齐。于是赶紧上报了文物部门。曾侯乙墓就这样被“炸”出来了。


当时考古工作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清理泥土。墓葬打开后,地面水与地下水混在一起,仿佛一个巨大的游泳池。考古队又费力将墓里的水抽干。慢慢的,随着墓葬露出本来的面貌,考古队工作人员惊呆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件历经

2500多年,重达2567公斤65个大小不一的青铜器编钟整整齐齐的挂在木质钟架上。好像过了千年,仍在为墓主人演奏美妙的音乐一般。这就是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当时出土曾侯乙编钟图


曾侯乙编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最重、保存最完整的青铜礼乐器。整套编钟共 8 组 64 件,分为钮钟和甬钟两种。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上一排为钮钟,下两排为甬钟。中间的一个是镈钟


它们共被挂在三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发出高音。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发出中音和低音。而居于整套编钟最中间,还有一个与其他编钟都不相同的钟,便是镈钟。(镈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陪葬钟)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楚惠王所赠的镈钟


并且我们还发现,曾侯乙编钟中有的钟上面有突出的小疙瘩,这其实叫做“钟枚”。古人常说,“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意思是声音的拖延性长,久久挥散不去,而编钟上的钟枚,就是为了减小音乐的扩散,发出更加浑厚的低音。一个小小的细节便饱含中华民族的智慧。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钟枚也有不同的形状


编钟出土后,为了校准音,文化部的音乐家黄翔鹏、王湘等人即赶到出土现场,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发现编钟不仅完好如初,并且还测出,这套编钟音域宽广,跨越5个半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并且还能演奏西方的七声音阶(哆来咪发嗦拉西),甚至拥有十二音律。更让人意外的是,专家发现每个编钟上面都写有两个音律名称,就像钢琴用黑白键表示不同的音律一样,曾侯乙编钟的任意一个钟,敲击其正面和侧面竟然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且互相并不干扰。这样“一钟双音”的奇迹音效,让曾侯乙编钟在世界音乐史上更有了极高的地位。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一钟双音

而且,惊喜不止如此,曾侯乙编钟在它的钟体和附件上,还篆刻有错金铭文,一共2828个字,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乐学理论以及曾和周、楚、齐等诸侯国的律名和阶名的相互对应关系,这一重大发现,据弃了所谓“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的说法,将中国音乐史提前了整整500年。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错金铭文2828个字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也让我们知道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音乐文明就已经发展到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曾侯乙编钟凝聚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是真正的皇皇巨作,是真正的国之瑰宝。


而今天,曾侯乙编钟所在的湖北武汉生病了,我们不能在这段时间里去看它了。但是我们可以为它加油打气!让他快点好起来!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图摘自国家宝藏


(河南)妇好鴞尊、(上海)大克鼎、(北京)金瓯永固杯、(河北)长信宫灯、(浙江)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甘肃)铜奔马、(湖南)皿方罍......在这里为曾侯乙编钟加油!!!你快点好起来!我们去看你!


而关于曾侯乙编钟,还有很多的故事。比如赠送镈钟的楚惠王与曾侯乙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王对邻居曾国非常警惕,生怕曾侯乙会在背后捅他一刀,所以,总想打压一下曾国。有一次,他故意送了曾侯乙很多青铜,让他帮忙自己铸造编钟。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图摘自《我们的国宝》


不久,楚王便打着视察进度的幌子,带人来曾国找茬,结果他万万没想到,眼前出现的真是一套精美绝伦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图摘自《我们的国宝》


其实,曾侯乙一直都明白楚王的心思,所以他特意为楚王演奏了一曲,楚王是懂音乐的人,他一下就听出了“一钟双音”的技法,也明白了曾国没有异心,就安心回国了。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图摘自《我们的国宝》


这样的小故事为曾侯乙编钟更添加了一些有趣的色彩,孩子也很喜欢这样的故事。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让曾侯乙编钟自己说话,介绍自己。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图摘自《我们的国宝》


钢琴也可以拟人化,气呼呼的说“哼!曾侯乙编钟也就比我早2000多年么?!”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图片摘自《我们的国宝》


600多年前的西方教堂钟怎么就敲不出“一钟双音”呢?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图片摘自《我们的国宝》


这样可爱的表达方式,让孩子们也能和我们大人一样了解国宝了。去博物馆不再是嬉笑打闹,走马观花,孩子也会仔细观察为何眼前这件物品可以称得上国之瑰宝。体会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也能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而如何让孩子爱上国宝呢?这通行证就在《我们的国宝》里!


“曾侯乙编钟”等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去看你

图片摘自《我们的国宝》


红山玉龙、妇好鴞尊、云纹铜禁、杜虎符、秦陵一号铜马车、舞马衔杯纹银壶......《我们的国宝》撰写了数十个国之瑰宝的历史故事,介绍它们的年代、材质、用途、发现地、馆藏地等等。并且还让国宝与小读者对话,拉近孩子与国宝之间的距离,让孩子和国宝做朋友!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一定着急留言问小编,这本书在哪里?我要买买买!别着急,这本书就快出售了。等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之际,《我们的国宝》与你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