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https://www.toutiao.com/a6811300997747442176/?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586055757&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ios&req_id=202004051102360100210340471BE0D507&group_id=6811300997747442176

寒食節,在清明前兩日或一日,源於“割股啖君”的故事,晉文公為了紀念大臣介子推,下令在他的死難日,禁火寒食,掃墓祭奠,以寄哀思。

在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是主題完全不同的節日,寒食禁火,清明取火,一為懷舊悼亡,一為求新護生;一陰一陽,一息一生,禁火是為了出火,祭亡是為了佑生,這是其內在的文化關聯。

一、寒食帖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貶謫黃州,窮愁潦倒,鬱郁落寞,有感而發。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黃州寒食詩帖》在北宋時就被譽為神作。黃庭堅在題跋中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黃州寒食詩跋》)

《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譽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自從我來到黃州,已經度過三次寒食節了。每年都惋惜著春天殘落,卻無奈春光離去並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綿綿不絕,接連兩個月如同秋天蕭瑟的春寒,天氣令人鬱悶。在愁臥中聽說海棠花謝了,雨後凋落的花瓣在汙泥上顯得殘紅狼藉。美麗的花經過雨水摧殘凋謝,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揹負而去,叫人無力可施。這和患病的少年,病後起來頭髮已經衰白又有何異呢?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春天江水高漲將要浸入門內,雨勢襲來沒有停止的跡象,小屋子像一葉漁舟,飄流在蒼茫煙水中廚房裡空蕩蕩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裡用溼蘆葦燒著,本來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時候,看見烏鴉銜著紙錢,才想到今天是寒食節。想回去報效朝廷,無奈國君門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鄉,但是祖墳卻遠隔萬里,本來也想學阮籍作途窮之哭,但心卻如死灰不能復燃。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題跋(1):

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以後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後有山谷跋。傾倒已極。所謂無意於佳乃佳者。坡論書詩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又云。讀書萬卷始通神。若區區於點畫波磔間。求之則失之遠矣。乾隆戊辰(1748)清和月上澣八日御識。

清高宗,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題跋(2):

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黃庭堅(1045-1105),洪州分寧人,字魯直,號山谷、山谷道人、涪翁。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題跋(3):

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蹟。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已摹刻戲鴻堂帖中。董其昌觀並題。

董其昌(1555-1636),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思翁。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題跋(4):

東坡老仙三詩。先世舊所藏。伯祖永安大夫嘗謁山谷於眉之青神。有攜行書帖。山谷接跋其後。此詩其一也。老仙文高筆妙。粲若霄漢雲霞之麗。山谷又發揚蹈厲之。可為絕代之珍矣。昔曾大父禮院官中秘書。與李常公擇為僚。山谷母夫人。公擇女弟也。山谷與永安帖自言。識先禮院於公擇舅坐上。由是與永安遊好。有先禮院所藏昭陵御飛白記及曾叔祖盧山府君志。名皆列山谷集。惟諸跋世不盡見。此跋尤恢奇。因詳著卷後。永安為河南屬邑。伯祖嘗為之宰雲。三晉張縯季長甫。懿文堂。

張縯,字季長,南宋隆興元年(1173)進士。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陳少梅·東坡肖像

二、蘇軾有關寒食的詩詞12首

寒食雨二首在前面寒食帖裡已列。

寒食夜

[宋] 蘇軾

漏聲透入碧窗紗,人靜鞦韆影半斜。

沉麝不燒金鴨冷,淡雲籠月照梨花。

漏聲透入碧紗窗,人精鞦韆影半斜。更漏之聲透過糊著碧紗的窗子傳進耳朵,寒食為農曆月初,月照鞦韆影半斜,說明已經夜深了。更漏滴水聲本來極為輕微,而隔窗猶能聽聞,極寫夜靜。

沉麝不燒金鴨冷,淡雲籠月照梨花。金鴨是指鴨子形狀的香爐,不再焚燒沉香和麝香的金鴨香爐已然冷了,窗外微雲籠罩這月亮,灑下的朦朧月光照在雪白的梨花上,讓人感覺此情此景更加靜謐寧和

寒食日答李公擇三絕次韻

[宋] 蘇軾

従來蘇李得名雙,只恐全齊笑陋邦。

詩似懸河供不辦,故欺張籍隴頭瀧。

簿書鼛鼓不知春,佳句相呼賴故人。

寒食德公方上冢,歸來誰主復誰賓。

巡城已困塵埃眯,執樸仍遭蟣蝨緣。

欲脫布衫攜素手,試開病眼點黃連。

(來詩謂僕布衫督役)

作書寄王晉卿忽憶前年寒食北城之遊走筆為此

[宋] 蘇軾

北城寒食煙火微,落花蝴蝶作團飛。

王孫出遊樂忘歸,門前驄馬紫金鞿。

吹笙帳底煙霏霏,行人舉頭誰敢睎。

扣門狂客君不麾,更遣傾城出翠幃。

書生老眼省見稀,畫圖但覺周昉肥。

別來春物已再菲,西望不見紅日圍。

何時東山歌采薇,把盞一聽金縷衣。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攜一瓢酒尋諸

[宋] 蘇軾

老鴉銜肉紙飛灰,萬里家山安在哉。

蒼耳林中太白過,鹿門山下德公回。

管寧投老終歸去,王式當年本不來。

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

次韻劉景文周次元寒食同遊西湖

[宋] 蘇軾

絮飛春減不成年,老境同乘下瀨船。

藍尾忽驚新火後,(白樂天《寒食》詩云:三杯藍尾酒,一碟膠牙餳。)遨頭要及浣花前。

(成都太守自正月二日出遊,謂之遨頭,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山西老將詩無敵,洛下書生語更妍。

共向北山尋二士,畫橈鼉鼓聒清眠。

寒食與器之遊南塔寺寂照堂

[宋] 蘇軾

城南鐘鼓鬥清新,端為投荒洗瘴塵。

總是鏡空堂上客,誰為寂照境中人。

紅英掃地風驚曉,綠葉成陰雨洗春。

記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與此翁鄰。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來兩縣令先在

[宋] 蘇軾

城頭月落尚啼烏,烏榜紅舷早滿湖。

鼓吹未容迎五馬,水雲先已颺雙鳧。

映山黃帽螭頭舫,夾道青煙鵲尾爐。

老病逢春只思睡,獨求僧榻寄須臾。

和子由寒食

[宋] 蘇軾

寒食今年二月晦,樹林深翠已生煙。

繞城駿馬誰能借,到處名園意盡便。

但掛酒壺那計盞,偶題詩句不須編。

忽聞啼鵙驚羈旅,江上何人治廢田。

寒食宴提刑致語口號

[宋] 蘇軾

良辰易失,四者難並。

故人相逢,五斗徑醉。

況中年離合之感,正寒食清明之間。

時乎不可再來,賢者而後樂此。

恭維提刑學士,才本天授,

學為人師。事業存乎斯民,

文章蓋其餘事。望之已試於馮翊,

翁子暫還於會稽。知府學士,

接好鄰邦,締交冊府。

莫逆之契,義等於天倫;

不腆之辭,意勤於地主。

力講兩君之好,可無七字之詩。

欲使異時,傳為盛事。

雲間畫鼓疊春雷,千騎尋芳戲馬臺。

半道已逢山簡醉,萬人爭看謫仙來。

淮西按部威尤凜,歷下懷仁首重回。

還把去年留客意,折花臨水更徘徊。

殘句寒食清明都過了

[宋] 蘇軾

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明·仇英·東坡寒夜賦詩圖

三、歷代名家畫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蘇洵長子。北宋嘉佑二年(1057)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對王安石新法,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謫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謫貶惠州、儋州(海南島),最後北還,病死常州,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與黃庭堅號稱蘇黃;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大家。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北宋·李公麟·蘇軾畫像

李公麟畫的蘇軾黃庭堅說最像。因為黃庭堅在《跋東坡書帖後》中對此有明確的記述,他說:“廬州李伯時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盤石,極似其醉時意態。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北宋·李公麟·東坡笠屐圖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宋末元初·趙孟·蘇軾畫像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明末陳洪綬·蘇軾畫像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明代·唐寅·蘇東坡小像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明代·曾鯨 ·蘇文忠公笠屐圖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明·張路·蘇軾回翰林院圖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清代·顧見龍·蘇文忠公笠屐小像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清·陸恢·東坡先生笠屐圖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清代·費丹旭·東坡居士像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溥儒·東坡先生像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王震·東坡行詠圖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王素·東坡朝雲圖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張大千·東坡居士笠屐圖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張大千·東坡居士吟望圖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陳少梅·東坡居士像

蘇先生讀史 |寒食節,賞蘇軾《寒食帖》、寒食詩、古今名家畫蘇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