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悲惨状元,因为名字与状元失之交臂

在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科举考试,自从隋炀帝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之后,我国出现了众多科举考试的状元,众所周知,科举考试不只有笔试,还有殿试,有不少学识渊博的人,英长相或口齿等问题倒在了科举殿试的路上。今天小编就讲一个因为名字不好听,而最终与状元头衔失之交臂的倒霉蛋。

史上最悲惨状元,因为名字与状元失之交臂

吴情(1504-1582),本命吴汝威,字以中,号泽峰,无锡人,明代探花郎。青年史记的吴情,好读书,但不求功名,直到十九岁参加乡中了秀才,27岁就中举人。中举之后,吴情接连参加了三次礼部的选拔考试,但均未通过。此时的吴情(吴汝威改为改名),心灰意冷,想着上天为什么不多给自己点眷顾呢,为什么你自己不能多点情多给点爱呢?于是吴汝威改名吴情,从此发奋读书,力求金榜题名。

史上最悲惨状元,因为名字与状元失之交臂

改了名字之后的吴情我也没有想到老天是给自己点情谊,但是皇帝却对自己没了情谊。明嘉靖二十三(1544)40岁的吴情第四次参加考试,这一次吴情一路过关斩将,参加了殿试,并且在殿试中名列榜首,也许是改名字起了作用,也许是上天真的被他感动了,他从名落孙山逆袭到了状元的位置,当然,目前看来是这样。不料,在传胪唱名(宣布一甲名单)时,嘉靖皇帝听到吴(因北方吴与无同音)情姓名时,说道:“天下岂有无情状元”,于是,因一字读音竟将状元降为探花,授翰林编修。就因为名字问题,可怜的吴情从状元变成了探花,改名字改没了大好前程,这兄弟,真的冤啊。

史上最悲惨状元,因为名字与状元失之交臂

随后的吴情仕途不顺,也没当上什么大官。嘉靖四十年(1561),南京举行乡试,吴情和胡杰为主考官。这年不知道是不是无锡考生都打鸡血了,竟有13人中榜,写引起广大考生的不满,社会议论纷纷,并有“胡杰本非杰,吴情却有情”之说,被诬为“说道无情也有情,江南连中十三名”。后来,吏部为其奏白冤情,才得以仍任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待读。不久,吴情抱病回家乡。

史上最悲惨状元,因为名字与状元失之交臂

吴情回乡后,不谈政事、不游山水、不进城市,更名为静端居士,居家教学子弟。他还捐田创办吴氏义庄,推行义田法。划出好田几十亩,将收成的十分之七供给催缴田赋的农民,作为赔补之用;十分之三补穷村上的穷人以及秀才赴乡试报考举人的路费。后来,朝廷搞清了事情原委,得以昭雪,官复原职。明万历十年(1582),吴情病逝,享年78岁。葬在无锡闾江的鸡笼山,后人称为探花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