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东渡踪迹全现,苏轼告诉你他去了哪里

关于徐福东渡,世人多有揣测,搞不清这位爷去哪去了。日本视自己为徐福后代,整了个徐福墓,但对于徐福,他们也说不清来胧去脉。因《诸蕃志》记录的日本地望出现重要绯闻,故我决定扒出日本的另一个祖居地。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读到苏轼碑文上的徐福踪迹,故先呈现给大家。

徐福究竟在全球走了多少地方我们弄不清,但他在东方的居住点则我们要明白,否则你就称不上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苏轼《峻灵王庙记》:古者,王室及大诸侯国皆有宝。周有琬琰大玉,鲁有夏后氏之璜,皆所以守其社稷,镇抚其人民也。唐肃宗之世,有比丘尼若梦恍惚见上帝者,得八宝以献诸朝---即改元“宝应”。以是知天亦分宝以镇世也。自徐闻渡海,历琼至儋耳,又西至昌化西北,有山秀峙海上。石峰巉然,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者,里人谓之“山胳膊”。而伪汉之世,封其山神为镇海广德王。五代之末,南彝有知望气者曰:“是山有宝气,上达于天。” ---今夫此山之上,上帝赐宝以奠南极,而贪昧无知之彝,欲以力取而己有之,其诛死宜矣---元丰五年七月,诏封山神为峻灵王---其铭曰:琼崖千里块海中,民彝杂居古相蒙。方壶蓬莱此别宫,峻灵独立秀且雄---我浮而西今复东,碑铭晔然昭无穷。

我们先来看一下苏大爷说的“伪汉”是谁。广德王国是西汉时期的诸侯国,位于今黄山市黟县。“广德王国”最早见于《汉书·景十三王传》及《中山靖王胜传》,广德王国是西汉第二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始封,从公元前19年至公元9年28年间,前后三立三废、历经三世四王,前后断断续续存续14年。在没看到这个碑文之前,我研读西汉资料,早就知道汉武帝属于“伪汉”,他属于“侍女上位”,打凶奴他不过是个名义,活都是李陵等人干的。李陵是大汉天子,汉武帝杀李陵家眷是公开造反,这也是给他挂“罪己诏”的原因。今中国人多数是李陵部族的后裔,你现在言必汉武帝,我都不好意思用傻笔这个词来形容你。现苏轼苏大爷通过碑记告诉你西汉是“伪汉”,你有何话说?你不会认为苏大爷也不如你吧?

徐福东渡踪迹全现,苏轼告诉你他去了哪里

汉武帝这个垃圾就不提了,接着说徐福徐大爷的事。

碑文谈的镇国之宝指“大月氏”,没有月氏王万国就不可能听汉武帝的。苏轼列举了夏周等例,还谈到了“上帝”。上帝是实实在在的人,西王母即“上帝”。宗教把“上帝”捣鼓成虚无飘渺的魂灵固然能提升凝聚力,但把我们的祖先给搞得没了肉体,这他娘的利弊并存,也只能下功夫还原真相了。上帝是大月氏,我们是大月氏后裔,我们祖先的办公桌安置的地方就是天宫,我们就是天国之民。我们既是“人类”又是“神民”,具有双重身份。列位都是双国籍,这回明白了吧?佛经讲的很明白,“震旦国”是观音安置家眷的地方,我们现在居于“震地”,所谓的观音家眷,当然指我们。《大唐西域记》唐僧也说了自己来自“摩诃震旦国”,嫌“震旦”不好听没人逼你“震旦”,但你得明白你的确是个“蛋”。观音即西王母,在《二十四史》中曾以西王母、奉皇太后、皇后、贵妃等称呼现身,“观音”、“西王母”都是部族首领称号,就算你不认可转世学说,部族总得有个挑头人吧?她们就是。最早的“观音”即“西王母”是我们的祖先,若上帝仅是“魂灵”,大家只能是幻化出来的。

碑上的峻灵王在传说中是上帝第五子,来南方主要为了镇守南极,今海南尚有他的庙。苏轼称海南昌化岭的峻灵王宫是“方壶蓬莱”的别宫,可见“方壶蓬莱”并没有消失,只是换地了。从“峻”字来看,峻灵王应是从“天峻山”来的,上帝古代应在那儿办公。这儿不讨论“峻灵王”,想对上帝深入了解,去考证《穆天子传》吧。

徐福东渡踪迹全现,苏轼告诉你他去了哪里

碑文写的是“徐闻”,我为何把他当成徐福,与我看到一本书中徐福被称作徐闻。现找不到该书无法引原文,只能给你简单解释一下。徐福名市字君房,表明徐市是他又一个名字。今两广一带有徐闻镇,是东西方连接的大通道,天国时被称为“海市”,徐市是徐福的又一推广名,指的就是这里。该地被称作“徐闻”,即表示徐福即“徐闻”。既然我能看到此记载,大家也一定能看到,多留意古诗词吧。埃及被称作“福土”,表明徐福同时也在埃及办公。话说秦始皇时代徐福就能东西方遛达,而且正史也做了记载,这表明《二十四史》的主要功能不是记录文明,而是写了一堆“以史为鉴”的病历。西王母在中国古籍屡屡现身,她是天国被毁灭后惟一的神仙,非洲有昆仑层期国及也门是西王母居住处,这都在表明《二十四史》的功能非记录文明,甭则它会主谈仓颉造字、华佗发明开颅术及等。

《二十四史》记录徐福是第一个出海的人,只是表明之前没有实写海军,并不代表当时没有海军。《搜神记》记录了秦始皇时期宛渠人乘坐的“谈波舟”可以水陆两栖,不说是当时发明的,即在表示“谈波舟”是很久之前的产物。

碑文称徐闻即徐福“历琼至儋耳,又西至昌化西北”所说的地名都没出海南岛。这显然记录的都是地标,徐福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海军,不可能在一个小岛上过家家。

《汉书》:“儋耳者,大耳种也。”《山海经·海内南经》注:“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正德琼台志》引《异物志》:“儋耳之曰,镂其皮,上连耳匡,分为数支,状似鸡肠,累耳下垂。”《儋县考》:“其人耳长及肩。”这种说法有夸张之嫌。《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任数》:“儋耳: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即此国也。又按:“儋耳”有南北之分,上注为北“儋耳”;南“儋耳”又名离耳,汉元鼎六年(指前111年)内属,称儋耳郡。”

刘备被称为“大耳刘”,即表明他来自“儋耳国”。想想刘备领着一群文身人开战,《三国演义》不是更有情趣吗?

《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

这表明哀牢人就是儋耳人,只有“王”才能文过肩,刘备“大耳过肩”正是“王者”的写照。

如果“琼”就是指今海南岛的话,表明徐福从海南又移到了“昆明”,但“昌化西北”无法确定是哪个位置。

苏轼在《伏波将军碑》中再次提到“徐闻”,并对其行程进行了补充:“自徐闻渡海,适朱崖,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发耳。艤舟将济,眩栗丧魄。”

贵州拥有“红崖天书”处被称作“朱崖”,或为苏轼说的“朱崖”,那里能否南望“连山”,请当地的朋友进行指导。“艤舟将济”表明徐福来到了中国腹地,不指今济南也应指“济水”所流经的区域。“眩栗丧魄”表明徐福动手了,“栗”字告诉我们他揍的是“栗特”人,“小宛”在今新疆,“大宛”在今阿姆河北岸,“丧魄”二字表明徐福揍出了效果,基本可确定把它们全放倒了。徐福的整个行程需要详细斟探,但我告诉你一点,苏美尔人自称东方来的黑头人即指他是玄武大帝的后裔,若你认同玄武是古中国人的分支既能明白苏美尔文明即古中华文明的一部分,由此也可得出结论,《瀛环志略》称巴格达是“古大秦地”零错误。试想一下,苏美尔时代古中国人就在中东玩票,徐福揣栗特人叫个事吗?什么东西方连接,什么第一次睁开眼看世界,全都是胡笔扯,没有一点儿史学依据。

说的不够精确,但也基本把徐福的行进路线划分出来了,但这儿也出现一个严重问题,徐福徐大爷是从哪儿来的?如果今中国南部或埃及是徐大爷的据点,那赵正同志的办公桌又该摆在何处?读过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大秦国首都罗马在北欧,《北大赵正书简》描述了赵正临死前的情形,他实际死在从末央宫到咸阳宫的途中,这表明两个宫并不在一处。

过“滕”吊“秦”

宋 曾丰

浔流容派两江口,中有一城大如斗。埤堞{剸刂换瓦}抏上藉隍,楼台瓦溃泥漫霤。入言淮海初到时,江献其清山献奇。彼私得之既以去,今幸存者皆其遗。古藤阴下非眠处,肆言成谶终还悟。末祸休冤黄绶欺,初谋已被儒冠误。眉山处丧与得坎,朱崖儋耳全吾身。孰知淮海造三昧,犹与眉山隔一尘。

徐福东渡踪迹全现,苏轼告诉你他去了哪里

曾丰出生广西,主要在两广一带做官,从本诗提及的地名来看,这里的滕州指今广西藤州,不应指今山东滕州。“吊秦”表明滕州是“秦国”的原居地。“秦”和“赵”虽然拥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两个姓氏早就分家,且彼此都有混血部族,已不能做同姓处理。古滕州专指秦的地望,而赵则是代地的象征。“代地”具体指何处,需要我们进行考证。《史记》称大宛离汉万里,但今吉尔吉斯斯坦到西安仅7000华里,中间有3000里的差距,显然不对。大宛应当没错,错的是我们把西安当成末央宫所在地。西安若是末央宫真实所在地的话,李斯不可能跑今山东邹县立碑诉说秦始皇功绩,赵正、汉武帝等人若在今西安办公,会留下很多实迹和传说,不会像现在只能看见坟头子。直白点说吧,如果二十四史的首都及各省府都集中在今中国,光家谱留下的史料就足够我们破解一切疑问,大九州小九州的事说过多遍,这里不再重复。东汉西征中亚时,曾提到一个将军叫“赵正”,这个“赵正”很可能就是“秦王赵正”部族的人,苦于资料欠缺,无论进行深入论证。《史记》说的“汉”指真实的大汉国,而非“伪汉”。“伪汉”使用的是铜钱,与大宛、乌孙等国钱币相同,应出在这些国家当中。汉武帝时代惟一的通婚对象是“乌孙”,所谓的“伪汉”基本可锁定“乌孙”进行研究。如果我判断无误的话,乌孙应当就是“伪汉”,是它最后窃取了大汉国的胜利果实。

从苏轼透露的情况看,徐福东渡是一件复杂的事,文字传递的信息告诉我们,所谓的找“灵芝”即大月氏表明部族当时被其他力量给腰斩了,跟张骞的情况一样,所谓的“找”是一路击打,直到两个中华部族辖区对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