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讴歌人性的本真

“情人”,不用说作者的年代,就算放在人类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也是敏感的禁区。理解了《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为什么这本书被禁封了好多年?不过人们对越禁止的事情,越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这部名著经久不衰的原因。

每部小说的诞生都融入了作者爱与恨强烈的情感在里面,所以想读懂一部作品,一定要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会更好的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作者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父亲是一个爱酗酒的矿工,母亲是个有着很好教养的小学老师。酒后的父亲有着旺盛的精力折腾母亲,导致越穷越生,五个孩子的大家庭由于父亲收入的不稳定,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回归自然,讴歌人性的本真

劳伦斯是家里最小的儿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端,他抬眼看到的只有肮脏、机械、森林和荒野。所以他反对人的自然活力日益枯竭的现代文明,主张人回归事物的自然状态,追求人性的本真。

自然环境之美与机器大时代的噪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来是以极端写实著名的劳伦斯,在这一本书里,更把他的技巧用尽了,描写结合的场面,一层深似一层,一次细过一次,非但动作、对话,写得无微不至。

而且在极粗的地方,恰恰和极细的心理描写能够连接得起来,到哪都是使人佩服的,是他用字句的巧妙。所有的俗字,所有的男女身上各部分的名词,他都写了进去,但能使读者不觉得猥亵,不感到他是在故意挑拨劣情。

——郁达夫

恰如郁达夫先生评价的那样,劳伦斯用细腻的笔法,在整本小说中大量描写了小树林的静谧、优美、详合,新生命小鸡的可爱,表达作者追求自然的至真至美,也表达了对女主人公康妮的怜爱。

康妮背靠着一棵小松树坐下,任松树在背后,以一种奇异的、有弹性的、有序的、向上的生命力,摇动不休。她望着那些野水仙花,在阳光下,在一抹喷薄而出的阳光下,变成金黄色,连她的手和膝盖都温暖起来。


她甚至还闻见了幽微的花香。接着,因为如此沉静又孤单,她觉得,仿佛沉进了自己的命运之流。她曾被一条绳索捆绑着,被颠簸摇荡着,仿佛一艘被系泊的船。而现在,她是一艘不系之舟,可以自在遨游了。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回归自然,讴歌人性的本真


这段环境描写表达了康妮沉醉在大自然带给自己的美好,此时的心情是放松的。同时也写出了她内心的彷徨,克利福拿金钱和事业为借口,本没有才华的他,却在满口空洞的谈着小说,用精神捆绑着安妮的婚姻。

夫妻间他连洗澡都不让安妮靠近,怕安妮发现他本身的无能,在没有爱的滋润的婚姻中,康妮自然选择逃离。

康妮、梅勒斯、克利福三角恋情下一目了然的阶层分化

康妮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性格活泼、有着鲜活生命力的超现代女性的代表。劳伦斯用同情且怜爱的笔法,写出了可爱的姑娘被克利福所代表的贵族阶层禁锢得要窒息,每天在孤独与郁闷,灵与肉、黑暗与光明的世界中彷徨。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回归自然,讴歌人性的本真


她听得见矿坑里筛子机的轹轹声,起重机的喷气声。载重车换轨时的响声,和火车头粗哑的汽笛声。


风从那边吹来的时候——这是常事——屋里便充满了腐土经焚烧后的硫磺臭味。甚至无风的时候,空气里也带着一种地窖下的什么恶味。甚至在毛黄花上,也铺着一层煤灰,好象是恶天降下的黑甘露。

她虽陪伴在身体即将死亡的克利福旁边,从对机器的噪音的描写,反映出了自己极其厌恶的感觉,心里却在想着树林里另一个男人带给她的所有美好。她慢慢地从对克利福的遵从,到后来的一点点找回了自我,再到遇到梅勒斯的放飞自我。

这是作者劳伦斯想讴歌的那样,谁都不是神,正常人应该固有的七情六欲,慢慢地回归事物本身的状态,还原人性的本真,这才是小说笔下想表达的做一个有血有肉真正的人。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回归自然,讴歌人性的本真


梅勒斯一个游走在上层阶层外,心灵手巧、幽默、有着人格魅力的退伍军人代表,更是作者劳伦斯自身影子的映射。作者笔法之细腻,从第一次看康妮的表情,其实是在探究康妮的婚姻是否幸福,男人敏锐的洞察力一目了然。

这男人站着,抬起了帽子,露出他浓密、近于金色的头发。他直直地注视康妮的眼睛,眼神不加躲闪,无所畏惧,又不带感情,似乎他想看清她是个怎样的人。

劳伦斯寄予梅勒斯所有男人正常、健康,过正常男女生活的一切美好的诠释。从他见到康妮第一次在小树林里流下的一滴清泪,唤醒了男性本身对女性的怜爱。

况且是两个被 禁锢好久的年轻人,一瞬间得到了天然的释放,一切都是不加修饰的水到渠成,那种感觉才是作者想要的世间的美好。

读者从中明白,男女之间关系就是两条河并行,时有交汇,随后又会分流,自行其径,而且,这两条河是以男性为主导的。没有男人的河,女人的河也就会干涸。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回归自然,讴歌人性的本真


克利福是大工业机器时代的鲜明的代表,劳伦斯把自己对这种破坏自然的感情融入其中。一个贵族的小伙子由于战争,侥幸存活,却变成了双腿瘫痪,不能过夫妻生活的人。

先自己写小说,再请人到家里谈论精神生活的重要;但他又极其自卑,不让康妮给他洗澡,是因为不想让康妮看到他性功能不行的一面,却用思维在束缚着康妮对婚姻的坚守。

为了维护贵族阶层的社会地位,想要撮合康妮跟同一个阶层的任何一个男子有着一个他需要的孩子,来继承 他的产业 。所以在家里经常招来同一阶层的年轻贵族,制造着机会,并美其名曰的说和谁生不重要,标榜着谁养的孩子就是谁的思想。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回归自然,讴歌人性的本真


小说用反讽的手法,揭穿了上层社会的虚伪,世人都看出了克利福的残疾,难道世人会看不出孩子不是他的,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了。

不过和张艺谋拍的电影《菊豆》中某小镇地主杨金山每晚都在折磨菊豆,菊豆和他的侄子杨天青生个儿子,被杨金山认做儿子,故事情节有些相似,看来艺术情怀是不分国界的。

解禁后,成为不朽的名著,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流行

劳伦斯对我们这一代人意味着很特殊的东西,他是使我们觉醒成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眼中我们看到了生命中的一些东西:他的经验和我们经历密切相关

——罗斯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之所以被鉴定为经典名著,连中国的三位知名作家郁达夫、邵洵美、林语堂都对本书给予很高的评定,我认为有几点原因:

01 表达对当时机器时代的文明进行了有力的反抗

借康妮的感悟,写出了当时对大机器时代的假文明进行了抨击。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对煤矿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厌恶,这正是他生活工作的缩影。

同时也影射着康妮这么有朝气的姑娘将会把青春埋葬在克利福这块残破的躯体中直到干瘪。如康妮回家赤身照着镜子时的心理描写,这样的禁锢带来的结果是可怕的。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回归自然,讴歌人性的本真


她肉体本该流畅圆润的曲线,现在却平板起来,而且有些生硬了。仿佛这身体欠缺阳光与温暖,有些苍白,显出灰暗.....她的身体日渐凋零,变得无味黯淡,行尸走肉。

这令她觉得无限沮丧,毫无希望。她老了,27岁便老了。啊,精神生活!她忽然觉得自己狂烈地憎恨精神生活!这精神生活,就是个骗局!

她在本我和超我中不断地斗争,现实中的挣扎,让她选择尊重人性的本真。在劳伦斯看来,现代工业文明不仅毁坏了环境,而且扼杀扭曲了人的自然本性,所以,他最终让康妮选择了回归自然,从文章中大量描写和梅勒斯结合之美,寓意是回归本性,以改变英国的现实!

对这一文明进行反抗的另一代表就是梅勒斯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他却喜欢说着当地的方言土话,寓意是向上层阶层无声的反抗,并不与之为伍的决心。

与康妮的完美结合是正常男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各尽所需,同时也在用行动,向上层社会进行无声的宣战

02回归事物自然状态,追求完美的两性爱情

最喜欢康妮和梅勒斯两人相处的爱情了。最初康妮无意进入小树林中的小屋,打扰到了想与世隔绝,甘愿当个守林人在孤寂的世界过一生的清道夫。

最初领地被冒犯,也许梅勒斯是带有敌意的,故意说着康妮听不懂的土语,处处语言和眼神上的挑衅,不但没有给康妮带来厌恶,反而是多了一分新鲜,让读者也有耳目一新感觉。

他伸手把小鸡交给了康妮,“多么可(爱ài)!多么无忌惮”她温柔地说。”那守猎人,蹲在她的旁边,也在欣赏着她手里的那只无畏惧的小鸡、忽然地,他看见一滴眼泪落在她腕上......

当看到康妮的一滴清泪落在手上,两个身体、情感都被禁锢好久的正常的年轻人,带着对彼此的渴求,还原人性的本真,两个人的结合是回归事物本来状态,再自然不过的情感升华了。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回归自然,讴歌人性的本真


身受传统教育的我,对此没有苛责,这才是人性的本真。康妮与梅勒斯幸福的结合,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欢畅的,所以用大量细腻的笔法描写了两人幸福结合的过程,作者之用心、描写之用情不仅体现作者文学功底之厚重,同时也是作者心底的渴盼。

最喜欢康妮经过爱的温情细雨的滋润,幸福得如少女般奔跑在雨中的林中小路上,释放了女性特有的天性,画面之唯美,人性之纯真跃然纸上:

他安静的手指,将一些勿忘我放在她腿间的毛从中.

“看,”他说,“那才是勿忘我花应该放的地方。”她低头看着:乳白色的小花,盛开在她下身的毛从中。

“这看起来不挺美的?”她说。

“就跟生命一样美丽。”他说。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回归自然,讴歌人性的本真

03认可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却不太建议少男少女看

少男少女的世界观在逐渐形成的阶段,他们应该全心全意的以学业为主,不要把心过多的放在情爱方面。最美的爱情观应该是两情相悦带来的彼此欣赏,再到恋爱与婚姻,这是中国人期待中的爱情模式。

而小说中,康妮与梅勒斯在特定的环境下,作者讨厌机器时代的文明,崇尚自然的纯真,在特定的地点美丽的树林小屋,本身增添了几分神秘,让人有几分的些许的向往,这些对于情窦初开的孩子不太适合,也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恋爱观。

结语:

如读者所愿,康妮与梅勒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是作者对贵族阶层的挑战,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触犯了某阶层的利益,所以成了禁书,封了好多年。但名著就是名著,细细品读,才会领悟出作者用情之深,才会感悟出此书的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