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父”确诊新冠,他改变了世界的沟通方式


据外媒报道,近日互联网主要创造者之一,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温顿·瑟夫(Vint Cerf)在Twitter上表示,他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瑟夫今年已经76岁了,属于高死亡率的年龄组。


长期以来,关于谁是互联网之父的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而且在互联网出现后的近50年时间里,曾有四位杰出的科学家被媒体称为“互联网之父”。

那么,为何有四个人被称为“互联网之父”?用来连接所有网络终端设备的“传输控制协议”(TCP)怎会是在一个旧信封上设计出来的?一枚硬币,怎么成就了瑟夫“互联网之父”的美名?互联网第一次连接世界是在什么时候?李涵说历史,今天为您讲述:究竟谁才是互联网之父?


“互联网之父”确诊新冠,他改变了世界的沟通方式

电脑不是一个人的发明,互联网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设计出了互联网数据包传输技术,并在1969年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的雷纳德·克兰罗克;整合了互联网的前身——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局域网的拉里•罗伯茨;发明了互联网标准通讯协议的温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这四位杰出的科学家为催生互联网分别做出了关键性努力,都曾被媒体称作“互联网之父”。

在这四位互联网权威中,温顿·瑟夫完全有资格戴上“互联网之父”这个桂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温顿·瑟夫与鲍勃·卡恩共同发明了网络通讯协议,也就是TCP/IP协议,然后在瑟夫的推动下这一协议成为国际标准,从而打破了互联网连通的障碍,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沟通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方式。


“互联网之父”确诊新冠,他改变了世界的沟通方式


1943年6月23日,温顿·瑟夫出生在美国洛杉矶。由于是早产儿,瑟夫有先天性听觉缺陷,必须戴上助听器。


1960年时,瑟夫还在上高中,而他的好友斯蒂夫已经上了大学,可以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于是,周末时瑟夫就跟斯蒂夫一起去学习计算机。

高中毕业后,瑟夫上了斯坦福大学,主修数学。由于之前就接触过计算机,上了大学后他更是迷恋上了这个神奇的机器。说迷恋一点都不夸张,因为瑟夫认为:“编程可以让人体味到一种奇妙无比的感觉。你创造了一个你自己的世界,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不管编了什么,计算机总会照办。”。

在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局域网建立之初,大部分电脑互相之间是无法连通和兼容的。在一台电脑上完成的工作,拿到另一台电脑上去根本没法用。要想让硬件和软件都不一样的电脑联网,更不可能。为了让这些电脑之间能够分享成果,分享资源,必须在这些独立系统的标准之上,建立共同的标准,使不同的电脑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谈判,并且在谈判之后能够“握手”言欢。而确定今天互联网终端各台电脑之间的“谈判规则”的历史使命,就落到了温顿·瑟夫的身上。

瑟夫大学毕业后,进入IBM洛杉矶分公司工作。后来,他又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导师是爱斯金。当时爱斯金正在为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研制一台超级计算机,专门用于监测另一台机器上的程序执行情况。

1968年秋,这项课题转至克兰罗手下,他用计划署拨来的20万美元设立了网络测试中心,负责计划署局域网计划中大部分机器性能测试和分析工作。克兰罗召集了40名学生帮助他工作,瑟夫和他的好友斯蒂夫因为技术出众,成了这些学生的带头人。


“互联网之父”确诊新冠,他改变了世界的沟通方式


真正的革命性突破是由瑟夫和鲍勃·卡恩实现的。1970年初,瑟夫碰到了硬件专家鲍勃·卡恩,两人一见如故,一起做测试。在那段难忘的时间里,通常是卡恩提出需要什么样的软件,而瑟夫则通宵达旦地把那个软件给编出来,然后又在一起测试这些软件,直到能够正常运行。

后来,卡恩主持了对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局域网的总体结构设计,他把自己关于建立开放性网络的指导思想和瑟夫在网络控制协议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一起为计划署局域网开发新的协议。而他们合作的结果,就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的诞生。


1973年春天,瑟夫去旧金山大饭店参加会议。在休息室过道里他突然来了灵感,连忙拿起一个旧信封在背面胡乱画起来。正是在这张普普通通的信封上,瑟夫提出了能够连接不同网络系统的网关的概念,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的形成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随后,瑟夫和卡恩合写了一篇论文。9月,两人把网络新规范的观点和论文一起提交给国际网络工作小组,经过专家们讨论,使其更加成熟。1973年底,这篇论文终于大功告成,题目为:“关于网络相互通信的协议”。在这篇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瑟夫和卡恩首次公开提出“传输控制协议”,就此建立了互联网世界的“联合国宪章”。

在论文署名问题上,俩人决定让上帝作主,掷了一枚硬币,猜正反面。结果瑟夫得到了上帝的垂青,他赢了。当然,他赢得的不仅仅是一个署名,还有后来一堆堆接踵而至的荣誉。这也是后来瑟夫被媒体更多地认为是“互联网之父”的重要原因。


虽然瑟夫和卡恩一起构建了“传输控制协议”,但瑟夫是“协议”的真正推动者,他不断将其完善,使“传输控制协议”走向世界并成为国际标准。从这一点来说,瑟夫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之父”。


“互联网之父”确诊新冠,他改变了世界的沟通方式


1977年7月是重要的里程碑。在南加州大学的信息科学研究所里,瑟夫和卡恩等十余人举行了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试验。当时全美国有三个电脑局域网,第一个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另外还有两个,一个是无线电局域网,一个是卫星局域网。瑟夫等人的试验就是要通过电脑“联合国宪章”把三者联起来。一个有数据的信息包首先从旧金山海湾地区,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跨过太平洋到达挪威,又经海底电缆到伦敦,然后通过卫星局域网,连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局域网,最后传回南加州大学,行程9.4万英里,没有丢失一个比特的数据信息!试验一举成功,参加试验的所有人兴奋的欢呼起来。


最初,互联网的范围只是在美国国内,80年代中期,欧洲、加拿大开始与美国的网络互联,从此,“互联网”逐渐成为在“网络通讯协议”规则下的世界性互联网络。

1992年温顿·瑟夫组建了世界互联网协会,他还曾担任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的主席及其国际论坛的成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