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考試交白卷得0分,老師卻說很暖心,只因他是這樣的孩子

快到年底了,各學校都組織起了期末考試,驗收學習成績。辛苦一個學期,小朋友們也都摩拳擦掌,希望拿到好成績來證明自己。學習成績不錯的小杰,卻在考場交了白卷。

看到小杰交白卷老師感到很奇怪,這孩子平常學習挺好啊!出於關心就找小杰談話。小杰卻說自己不後悔。

原來在考試當天,小杰接到了父親的電話,說爺爺病重,正在醫院進行搶救。是參加考試呢還是去醫院看望爺爺呢?孩子心裡很糾結。進入考場後,小杰以最快速度交了卷,趕到醫院看望爺爺去了。

一年級開始,就是爺爺每天接送自己上下學風雨無阻,爺孫倆的感情很深。看到爺爺身上插滿了管子,小杰心裡感到很難過。僅僅過了一個小時候,爺爺就去世了。交白卷換來的,是自己和爺爺見的最後一面。


男孩考試交白卷得0分,老師卻說很暖心,只因他是這樣的孩子


小杰和老師坦白當時的情況,表示雖然考試得了0分,但是自己一點都不後悔。老師也被小杰的孝心感動了!感覺自己心裡很溫暖。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過的好,有孝心。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子女和父母關係不好,父母老無所依的現象。怎樣才能養育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呢?

平時多教導,讓孩子有一顆感恩之心

看到這則報道,真的很暖心。開始還嗔怪:考試時給孩子打電話,家長這麼做真的好嗎?可是看到後面,孩子趕到醫院才一個小時,爺爺就去世了。可以想想當時病情多危急。雖然孩子年齡小,來了也改變不了什麼。但是我覺得家長的做法真的很贊。

讓孩子讀書是教育孩子,生活中一言一行的影響也是教育孩子。如果老人是普通病症,當然可以等孩子考完試在再來。可是老人當時病危,來晚了孩子就再也見不到爺爺呢。多年接送照顧,孩子對老人是應該心存感恩的。有什麼事比見爺爺最後一面,不讓彌留的老人心存遺憾更重要呢?


男孩考試交白卷得0分,老師卻說很暖心,只因他是這樣的孩子


考試固然重要,但是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上孩子敬畏生命,懂得感恩。這種教育體現在一言一行,每一個不經意之間,孩子並非生來就懂事的,需要父母隨時的引導。

我兒子小時候喜歡吃西紅柿雞蛋麵,我每次做飯都按人頭來,幾個人就放幾個荷包蛋。有一次身體不舒服,我說不想吃飯。兒子說那就把你碗裡的荷包蛋給我吧。我說給你也可以,但是媽媽做飯很辛苦,自己卻不吃。你不該先關心關心,媽媽為什麼不吃飯嗎?媽媽覺得自己可比一個荷包蛋重要啊。

兒子噗嗤就笑了,想了想說:媽媽,你生病了嗎?我這個也給你吃吧,吃了好得快。孩子小做事不周全很正常,就需要父母平時多引導。有的父母愛孩子,要什麼給買什麼,自己卻捨不得吃捨不得喝。時間久了,孩子就覺得都是應該的。等孩子長大了,就不要奇怪他為什麼自私自利,只想著自己對父母卻沒有孝心了。


男孩考試交白卷得0分,老師卻說很暖心,只因他是這樣的孩子


父母要永遠信任並理解孩子

"我愛的人卻傷我最深"這句話,在親子關係中同樣適用。對孩子來說,父母是最信賴的人。別人怎麼樣可以不在乎,父母要是不信任自己,就會讓孩子非常痛苦。

有位朋友回憶小時候的經歷。說有一天被同學欺負了,老師叫家長來處理矛盾。父親來到辦公室一看到自己,就瞪起眼睛罵:

打架了是不是?你個不省心的東西?!送你上學是幹嘛來的?

然後回頭跟老師說:"老師您費心啦!孩子淘氣您該管就管。"

老師當時特尷尬:"你的孩子沒打架,是有同學欺負他,我叫你來是看怎麼處理,需不需要上醫院。"

哪怕是別人的事,當時聽著也是感覺很心酸。父母不相信自己,帶給孩子的傷害是很深的。


男孩考試交白卷得0分,老師卻說很暖心,只因他是這樣的孩子


無論發生了什麼,都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哪怕是自己的孩子先動了手,也要先問清楚原委,再做定奪。

有一個孩子偷了商店的鉛筆。媽媽問他:為什麼要偷拿呢?孩子說媽媽掙錢那麼辛苦,商店鉛筆那麼多,我拿兩支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位媽媽沒有打罵孩子,而是告訴他:商店的鉛筆那麼多,都是主人花錢買來的。賣一支筆除去本錢只有很少的利潤。還要支付店員工資、房租水電費,也要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家裡,也許就有像你一樣的孩子需要供養呢。孩子聽了很慚愧,覺得為了體諒媽媽掙錢辛苦,偷拿商店東西是很自私的。

孩子犯了錯,大部分都是錯誤的認知,才產生了錯誤的行為。理解孩子的初衷,比打罵更容易引導孩子的行為。堅定地站在孩子身邊,理解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的行為。才會收穫孩子的理解和孝心。


男孩考試交白卷得0分,老師卻說很暖心,只因他是這樣的孩子


高質量陪伴孩子,誰付出孩子就對誰有孝心

生活壓力大,很多年輕的爸媽,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幫忙撫養。擔心孩子和自己不親,讓很多寶媽煩惱不已。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如此,誰陪伴多孩子和誰親近。

那有沒有辦法拯救職場媽媽呢?想和孩子親就一定要全職嗎?當然不是的!秘訣就是:見縫插針,高質量陪伴孩子。

見縫插針很容易。下班以後、星期天或者假期,都是職場父母陪伴孩子的好時候。可以陪孩子玩遊戲,親子閱讀,去公園溜遛彎,出門做個短期旅行,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但是怎樣才算高質量的陪伴呢?最簡單的例子,現在有個名詞叫低頭族。是指總低頭玩手機的人。網絡確實極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陪孩子的時候,我建議您關掉手機關掉電腦,全身心的放在孩子身上。不是人在孩子身邊就算陪伴孩子,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身上,和孩子有交流,有互動,才算得上真正的陪伴。平時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收穫了溫馨快樂,帶來了情感上的慰藉,才算高質量的陪伴。


男孩考試交白卷得0分,老師卻說很暖心,只因他是這樣的孩子


真正的教育,就是一陣風吹動另一陣風,一片雲推動另一片雲,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付出感情付出愛,才能收穫優秀有孝心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