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是漢朝後的稱呼,之前叫什麼?“漢”簡化得合理嗎?

自漢朝開始,我們就一直習慣於以漢人自居了,直至今天仍然如此,漢族也是我們國家最主要的民族的。但是在漢人的稱謂之前,我們還有一個更霸氣的稱謂,那就是華夏民族,這個說法在海外是常用到,華人、華裔就是源於此。

漢人是漢朝後的稱呼,之前叫什麼?“漢”簡化得合理嗎?

那為什麼要換做“漢”呢?“漢”又指什麼呢?我們來看看

什麼是漢

“漢”字雖然不能確定出現年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漢字體系裡是出現得比較晚的,目前最早發現的文獻是在西周的金文裡。

漢的本義通常認為指漢水,如《詩經》裡的“漢有遊女”、“漢之廣矣”,這都是指漢水。

在篆文中“漢”的字從水旁

漢人是漢朝後的稱呼,之前叫什麼?“漢”簡化得合理嗎?

“漢”的意義

“漢”字在古文的應用中有兩種,一是指河流的“漢”,如《詩經·大雅·江漢》說,“江漢浮浮,武夫滔滔”,“江漢湯湯,武夫洗洗”,就是指的河流名稱;第二種就是指天河了,如《詩經·小雅·大東》又說,“維天有漢,鑑亦有光”,同書《雲漢》也說,“倬彼雲漢,昭回於天”,漢、雲漢都是天河。

除了雲漢,還有河漢、星漢、霄漢等說法,其實就是指天上的銀河,古人認為銀河就是天上的漢水。

在秦之前我們雖然有華夏這一統一的民族稱謂,但多數還是以國家自居,如周人、齊人、魏人等。

漢人是漢朝後的稱呼,之前叫什麼?“漢”簡化得合理嗎?

到秦朝統一六國之後,我們的稱謂就變成了秦人,當秦朝在歷史的硝煙中慢慢隕落的時候,這片古老的土地有了新的名字—漢。隨著漢朝文化的興起,老百姓開始了新的生活,將以往被秦朝所統治的擔驚受怕,窮困潦倒拋到了腦後,因此在漢朝之後我們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那就是漢人。

或許在這個時候,漢人的稱謂,也寓意著古人心中對華夏民族偉大意願,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籌!

漢人是漢朝後的稱呼,之前叫什麼?“漢”簡化得合理嗎?

漢族的繼承

漢人這一稱謂定下後,因為漢朝一段較為安穩的發展時間,使得漢人這一概念深入人心,所以後世也就繼續沿用著了。哪怕隨著大明王朝覆滅,清兵入關等等歷史潮流的積澱,其他的一切都在發生變化,但是漢人這個稱謂也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正式提出劃分民族和區域,將整個中國重新分為漢族,滿族,蒙古族,藏族和信仰伊斯蘭教的諸多民族。

漢人是漢朝後的稱呼,之前叫什麼?“漢”簡化得合理嗎?

不止是稱謂持續沿用,漢字的結構形態也是保持穩定,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雖然行草潦草一些,但是書寫結構依然還是按照隸、楷的來的。

漢人是漢朝後的稱呼,之前叫什麼?“漢”簡化得合理嗎?

雖然現在受到詬病的簡體“漢”,右邊由一個萬能的“又”代替了,但是保留了“水”部最重要的意義,還是挺不錯的,而且現在也沒有太大的辨認障礙,也算挺好的。

漢人是漢朝後的稱呼,之前叫什麼?“漢”簡化得合理嗎?

結語

自孫中山先生提出民族劃分的概念後,漢族的稱謂被大家重新使用。而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家開始實行各個民族的平等的策略,各個少數民族也慢慢開始上報,經過整理之後才有了今天的56個民族,其中漢族佔主體。不過在距離漢人這個稱謂出現之前的戰國時期,中華民族一直認為自己是炎帝和黃帝的後裔,所以將兩個部落最後融合在一起,我們有一個霸氣無比的稱謂——華夏民族。

也正是這樣,華夏民族成為我們中國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的接班人,華夏民族也成為整個世界民族大舞臺當中最重要的組成成分。相信以後這個名族會在整個世界上佔據一定重要的作用,在時光的流程裡熠熠生輝,給世界民族大舞臺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