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的算計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是一家知名服裝企業的CEO,一直在企業效力先先後後快10年,做過零售、管理過代理商,電商起步時候,從0開始做起電商,直到把品牌電商拉倒5、6億。擔任CEO這兩年,正好趕上企業轉型後的低谷,兩年確實沒有達到老闆的要求,最後的一年中老闆已經開始自己逐步管理業務,兩個人理念不同,矛盾不可避免。去年我的朋友一直還希望能夠承包公司電商的板塊,並給到老闆的條件:

  • 給公司提交200萬左右保證金;
  • 費用自理,包括員工費用、辦公室面積分攤費用、倉儲物流費用及辭退賠償金等等都包乾;
  • 利潤達到3000萬(上一年度是2000萬)才和公司分紅,公司大頭,他和團隊小頭;

結果老闆依舊覺得這件事不妥當,他自己說:不能及當裁判又當運動員(說白了還是不信任)之後一直拉鋸。。。後來老闆覺得還是應該競標,不能一家來和老闆談。

這件事在雙十一後發生實質性改變,雙十一那天,因為業績沒有達標,老闆一直黑著臉,並且話裡話外懟我的朋友,除了沒有能力還有不擔當等等,這讓我朋友很寒心。

最後決定還是辭職,裸辭。年前就談妥,並離開。

年後疫情來臨,公司的電商依舊沒有人來承包也沒有真正來做決策,就這樣一直一直,員工開始迷茫,散漫,找工作。

老闆年後有把中心放在口罩事業上,全心全力開始忙自己的口罩設備、熔噴布,現在也陸陸續續看到一種知名童裝品牌的口罩。

至於主業童裝,老闆已經無暇顧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