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刘邦的3个故事,你悟透了,胜过你伏案工作3年


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很多功臣,在刘邦称帝后,都未能善终,像韩信、黥布、彭越等大将甚至被残忍诛杀。而张良则是个例外,他自始至终都为刘邦所信任,后来又赢得吕后的敬重,晚年的他隐居田野,不问朝政,却享受着皇族的厚待,富足安详的度过了一生。

张良和刘邦的3个故事,你悟透了,胜过你伏案工作3年


所谓开国功臣,往往都是人中才俊,有着极高的本事,但为何唯独张良能独善其身,得到善终呢?这得益于他能妥善的处理君臣关系,其中的道理,对我们今天处理上下级关系同样值得借鉴。

张良的才华此篇不做赘述,他在楚汉之争中多次解救汉军于危难之中,刘邦称他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叹谋略不如张子房。太史公评价他:人不可貌相(张良身体柔弱,像一个小姑娘的身躯)。

张良和刘邦的3个故事,你悟透了,胜过你伏案工作3年

故事一:

公元前201年,刘邦大赦天下,封赏功臣。张良生性柔弱,状若妇人,自从跟了刘邦以来,从来没有带领士兵冲锋陷阵,甚至连后勤工作都没做过,自然没有任何的战功。众人都争相显摆自己的成绩,想要封得更多的城池财物,刘邦却喝住大家,说:张良虽然没有和你们上过战场,但是他运筹帷幄,为我出谋划策,功劳比你们都大。于是想封齐地3万户给张良。

张良和刘邦的3个故事,你悟透了,胜过你伏案工作3年


张良却真诚的推脱:当初我倾家荡产在下邳起兵,一年多没有什么起色,后来万幸在留县遇到了皇上,这是我的荣幸啊!皇上不嫌弃我的低微,采用我我的一些建议,侥幸的是没有出现差错,所以我算不上功臣,是皇上让我有了今天。刘邦听了非常高兴,最后听从张良的意见,把他封为了留候,以纪念和自己相遇之事。

故事二:

张良被封为留候后,又跟随刘邦平定了代国,出奇计夺去了马邑,彻底实现了汉朝的统一,可谓立了大功。刘邦十分高兴,和众将喝庆功酒,酒席散后,张良主动留下来像刘邦真诚的吐露心声:我本为韩国人(战国时的韩国),国家被秦国打败,杀了韩王和自己的父母,我因此才不惜倾家来起兵,为的就是给父母报仇,但是都没能成功。后来,我遇到了陛下您,终于消灭了秦朝,真是我的福分。

张良和刘邦的3个故事,你悟透了,胜过你伏案工作3年


这么多年来,我身体柔弱,没有杀敌的本领,就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就得到了陛下的重视,现在又封了候。这些都是平民百姓一生也不能得到的东西,对我张良来说已经非常知足了,现在陛下已经平定了四海,我希望能够丢下人间的事情,去享受一下自己的万年,请陛下恩准。

故事三:

刘邦因为宠幸戚夫人,所以想废掉吕后的儿子,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心意已决,多人劝说没有作用。吕后心急如焚,逼着张良给他想办法。张良知道吕后志向很大,以后很可能会掌握权力,因此献出一计。他知道光靠嘴说是改变不了刘邦的,于是他告诉吕后一定想方设法去深山里把四个隐居的老人请来,并给太子当老师。只要,刘邦知道了,肯定会改变想法。


张良和刘邦的3个故事,你悟透了,胜过你伏案工作3年

吕后,立即按照张良所说的去把四个老人请来了,并施以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待遇。后来刘邦设置酒宴,看见太子身边有四个老人,感到很纳闷就去问这四个人是谁,得知是自己请了多次也请不来的四位隐士,心中大惊。他随即告诉戚夫人:你看,我本来想废掉太子的,但是他现在竟然得到了四个高人的辅佐,说明他羽翼已经丰满了,难以改变了。于是,废太子之事没有做成,刘邦死后,太子顺利当上了皇上,吕后成为了皇太后,他们对张良百倍感恩,虽然张良隐居在深山,但经常收到吕后送的慰问。


张良和刘邦的3个故事,你悟透了,胜过你伏案工作3年

张良“孺子可教”典故雕像


三个故事三个道理:1、任何时候不要揽功,就算成绩再多,记得要说这是上级领导有方;

2、要敢于示弱,不要对领导造成威胁,该放弃的要果断放弃;

3、要看清形势,多给自己留几条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果,读完三个故事,你能悟出这三个道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在处理上下级关系上你会如鱼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