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医药行业如何在新赛道中重生?

当下国内疫情虽然得到了初步遏制,但也对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行业的大洗牌,医药机构如何修炼真功,在新的契机下获取更大的发展?在云学堂“破局”系列直播中,工斤医疗联合创始人、具有18年跨国制药公司经验的顾文兵老师向医药企业分享了突围之道。(本文基于直播分享整理而成,内容有删节)


后疫情时代,医药行业如何在新赛道中重生?

疫情带给医药行业的挑战和机遇


从宏观来看

1.挑战:

  • 经济的紧缩,失业率上升
  • 国家对医药行业投入进一步减少
  • 居民消费需求的抑制

2.机遇:

  • 公共卫生跟医疗基础建设的体系化
  • 国家和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
  • 价值医疗回归

(医药公司所提供的药品做药物经济学分析,以及价值医疗的分析,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否则就会逐渐被淘汰。)


从微观来看

1.挑战:

  • 拜访医生更加困难
  • 医院与医生的需求变化
  • 专业的医生职业发展能力需求更加丰富
  • 患者个性化需求和体验增加

2.机遇:

  • 互联网医疗井喷
  • 学术营销创新
  • 跨界合作
后疫情时代,医药行业如何在新赛道中重生?

由内而外,驱动发展


疫情加速了医药行业的变革,对于中国医药行业的挑战和机遇,我有几个思考和建议:


1.发展团队

怎样发展团队?

我们要做到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的管理,发展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励个人

稻盛和夫把组织中的个人分成了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自燃型,无论外界怎样变化,他会有足够驱动力去做事,自我能动性很强,但是按照盖洛普顶尖的调研公司统计,只有不超过20%的员工是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可燃型,60-70%的人都属于可燃型,这类员工需要别人的点拨与激励,才能唤起他对工作的热情。


第三种是不燃型,这样的员工无论你拿火柴还是打火机去点他,都无济于事。


从多年在医药行业的工作经历,我发现医药公司的团队和个人激励相对是不足的。业务人员怎样帮助团队出现更多自燃型的人,HR怎样反过来成为一个真正的HRBP,这是值得医药企业及其人力资源管理者去思考的。


2.团队的心理安全性

团队的心理安全性是哈佛商学院的女教授艾米在90年代提出的理念,后被谷歌应用到内部开创性项目中。

它指的是,当团队成员有安全感时,会更加敢于冒险和试错,因为他们不必担心因此而受到责备。成功建立团队的安全感,可以减少内耗,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目标达成上,因此,这样的团队也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通过对评估成员在团队中表现的7个评估标准进行打分,测量团队的安全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团队竞争能力。

发展团队安全性的6个维度:互相尊重、容错、展现脆弱、同理心、好奇心、真诚反馈。

以上是在医药行业以外,针对组织发展或团队发展很好的工具和思维,在精细化管理时期,需要医药行业乃至三甲医院去借鉴学习。因为整个医疗机构都将面临人员、团队的激励与驱动力的打造。


2.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陈春花教授提到一个观点,领导优于管理

如何塑造领导力,让组织内部成员提升能动性,变为自燃型选手,是摆在医疗机构管理者面前的一大挑战。


3.全面电子化,拥抱互联网医疗

在此次疫情中,互联网医疗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由于效率高、客户体验好,未来发展也会越来越好,我们预测将来会有20%、30%的市场份额,所以,作为传统做药品的人员,就要在设定策略时积极拥抱互联网医疗,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4.整合商业模式

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各大医院需要布局,各个医药公司也需要布局,在疫情期以及疫情后,怎样通过互联网工具做相应的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5.发展模式变革

我非常欣赏陈春花说的共生价值——企业发展模式要从竞争模式转向共生,要从规模增长转为价值增长,用创新驱动增长而不是投资驱动。

从竞争模式怎么样共生?

共生特别强调是要跨界,可以跟不同的合作伙伴,做一些创新产品,所以从健康到医疗到医疗器械一体化共生等等的机会都会很多。

总结来看,疫情的出现从趋势上对医药行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过去的政策倒逼,到现在跨界价值共生的机遇打开了新赛道,未来在落实层面,我们相信事在人为,人的思维改变,人的多元能力发展,让我们有更好的获胜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