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漫談:全國曲藝音樂藝人走“紅”之地,是這樣形成的!

↑ 點擊上方“非遺視野”關注我們,瞭解更多!

曲藝漫談:全國曲藝藝人在此地走“紅”,幾代人的建設!

本期話題:曲藝漫談系列之北京曲藝

曲藝漫談:全國曲藝音樂藝人走“紅”之地,是這樣形成的!

藝諺雲:"千言萬語.以唱當先""會唱能把人唱醉"。藝苑之中曾湧現出多少獨步藝林的唱曲高手,是他們薪盡火傳,把迷人的說唱藝術一代一代地延續下來。

曲藝漫談:全國曲藝音樂藝人走“紅”之地,是這樣形成的!

一、北京曲藝概況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市的曲藝史北京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歷來都是重要的戰略要地,特別是在金、元、明、清時期作為都城,更是為曲藝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金元時期作為國都大力吸收中原的諸宮調、鼓詞等曲藝藝術,尤其是作為明清時期的國都,全國各地的曲藝都前往北京,北京曲藝由此進入繁盛。北京近代的曲藝,不但繼承了金元小令和諸宮調的文化藝術遺產,而且直接繼承了明清俗曲的成就。同時全國各地的曲藝曲種在此百億輳集,爭相獻藝,叢生鬥妍,名家薈萃。京韻大鼓、北京琴書、河南墜子、相聲、評書等曲種,京韻大鼓的劉、張、白派相聲的候派評書的單田芳等等。這些曲種和代表人物共同將北京曲藝推向繁榮。並且很多名家都是在當地成名,在北京才紅遍全國。如現在正當紅的中國最大相聲團體——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就是在北京才紅遍全國的。北京曲藝大致有

八角鼓類、鼓曲類、時調小曲、蓮花落類這四類。

二、 北京曲藝的代表

曲藝漫談:全國曲藝音樂藝人走“紅”之地,是這樣形成的!

1、 代表性曲種——相聲

現代的相聲藝術形成於清末,民國時期得到較快的發展,至新中國成立前雖然出現許多諷刺當時時政和較有文學品味的作品,但也由於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出現許多低級趣味、內容庸俗甚至語言不堪入耳的節目,被認為是"耍貧嘴的"。更有地方就稱其為"罵大會"。新中國成立後,對相聲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同時由

侯寶林等人組成"北京相聲改進小組",並做組織培訓、吸收演員、改進相聲等工作,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重要的曲藝藝人自發的組織。由此,北京相聲的人數不斷擴大,促使北京相聲長足發展。當今最著名的相聲團體是德雲社,最著名的相聲演員還是德雲社的郭德綱、于謙岳雲鵬、孫越等組合。

曲藝漫談:全國曲藝音樂藝人走“紅”之地,是這樣形成的!

2、 代表性人物——劉寶全

北京曲藝代表性曲種很多,但京韻大鼓劉派的創始人劉寶全不得不提。除京韻大鼓外,人稱劉寶全還有三大絕鼓——彈琵琶、唱石韻,唱馬頭調。正由於廣泛學習,並多年苦心專研,吸收借鑑其他藝術形式在木板大鼓基礎上,脫胎出京韻大鼓的規模。同時他還截長篇為短篇,融抒情於敘事,使京韻大鼓這一鼓曲形式逐漸完善。在百代、高亭等公司共灌製京韻大鼓唱片共計三十三張。民國九年,博得了"鼓界大王"的美稱。經過不懈的努力,使得他在藝術上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形成京韻大鼓的主要藝術流派——"劉派"。劉寶全正式收徒五人,即白鳳鳴、譚鳳元、常旭久、鍾德海、韓德榮。當今劉派京韻大鼓比較有影響力的演員有張秋萍、種玉傑、楊鳳傑等。

三、市級和國家級非遺視野下的北京曲藝

北京市市級非遺曲藝項目共12

項,分別為:相聲、岔曲(單絃牌子曲)、京韻大鼓、密雲蔡家窪村五音大鼓、平谷調、北京評書、北京琴書、聯珠快書、數來寶、梅花大鼓、太平歌詞

北京市國家級非遺曲藝項目共5項,分別為:相聲、岔曲(單絃牌子曲)、京韻大鼓、北京評書、數來寶。

如今,這些植根於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深厚民間音樂傳統的藝術品種,卻成了藝術舞臺上難以尋覓或聲音微弱的一族。它儡一個站在十字路口的行者,顯得茫然而有些不知所措——敢問路在何方?時至今日,每個人都面臨著新的考驗和抉擇,危機感和責任感猶如兩副擔子同時壓在了肩上,眼望著前方,我們只有進,不能退!


非遺視野,帶您領略不一樣的非遺!

曲藝漫談:全國曲藝音樂藝人走“紅”之地,是這樣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