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易為生的你憑什麼確認可以在市場交易中盈利的?

如果從根上說,交易穩定盈利是暫時的,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是永恆的。

很多人認為,賺到了大錢就是成功的,但是在我看來,真正的成功是他從市場賺了錢,並且還全身而退了。所以從根本上說,只有一個人退市了,才能蓋棺定論。

全身而退的這部分人,裡面有很多人都是違背賺錢邏輯的,比如重倉不止損搏中了大行情,但人家就是賺錢了,而且賺錢後就離開市場了。然後市場就永遠傳頌著這人的牛逼歷史,很多人把他的交易方法用顯微鏡來研究,把他當偶像一樣崇拜,實際上運氣是他成功的大部分原因,但他也是成功的,就像歷史上的福將一樣。只不過成功的方法對其他人來說就是個坑。只要有人一說這個方法缺陷什麼的,就立刻搬偶像出來,你說XX的方法不行,你看,XX賺了這麼多。

另一部分人是真正領悟市場的不確定性,並把風控做為交易的根基。任何一個真正的理解市場的人,哪怕無比的信仰自己在交易中的能力一定能賺錢,他也一定會在市場裡賺到錢後,把一部分或大部分投資到其他投資品種裡,比如房地產店鋪實物實業之類的,對沖分散風險。這無關個人的信心,這是一個本能的風險控制行為。

永恆的不確定性和短期內的確定性,辯證統一。交易的穩定盈利也是。討論穩定盈利,就必須先理解永恆的一面,這個前提之下,再來看怎麼會確定自己能在未來獲得交易盈利的結果。


以交易為生的你憑什麼確認可以在市場交易中盈利的?




以我的經歷的路來說,獲得這種信心經歷過三層

第一層,是三年前悟到的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這個的盈利核心建立的基礎邏輯是,市場是波動的。(這個核心比較粗糙,如果碰上那種沒波動的品種,就盈利不了。)外匯黃金不用考慮沒波動的問題。領悟到這個,不敗的信心就有了。

第二層,市場是永恆的不確定性,但是也有一些暫時的確定性(或者說概率高的情況)。比如震久必長,勢盡必反,買預期賣事實等等。把某個暫時的確定性轉化為交易策略的盈利核心,再用技術工具去落實。一個穩定盈利的結果,後面必然有一個大概率賺錢的盈利核心的交易方法。等找到這個,穩定微利的信心就有了。當然這種盈利核心,有的比較粗糙,有的比較穩定,對市場和交易理解的越深入,找到核心就越穩定。

有人對盈利核心理解不了,說我玩文字遊戲,創造新詞,麻蛋的把我給氣的,好心好意辛苦解釋了半天,特麼的懷疑我的誠意。不理解的人,肯定是不能穩定賺錢的人。任何一個能賺錢的人,他肯定懂,因為如果他不懂的話,那他就不知道自己在市場上等待什麼,那他也就不可能獲得穩定盈利的結果。從這點來說,能否明白自己的盈利核心是什麼,這也是一個檢驗賺貨和虧貨的標準。

第三層,向內求法,這一層我並沒走完。這一層估計大家會覺得比較玄,難以理解。這一層需要前兩層做基礎。這三層都是我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讓我從第一層跳到第三層,我也難以理解,走完第一層,路不通了,才知道第二層。走完第二層,路又開始沒了,才知道第三層。

前兩層,信心建立在外物身上,市場的短暫確定性和交易策略都是屬於針對“外”的運行規律。走到第二層,路會開個分岔,一條路會走向機械交易,EA,量化。一條路就是走我目前走的主觀交易。前者最終結果是把“外”發展到極致,以外為主,內外合一。後者最終結果是以內為主,內外合一。

以交易為生的你憑什麼確認可以在市場交易中盈利的?


我為什麼會走這個路,而不走機械交易。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認為機械交易賺錢效率會是一個市場平均水平附近,適合以大錢賺小錢,和我的以小賺大風控暴利的目標不合。最開始捨棄機械交易的原因就是我找不到能讓自己滿意的機械方法。後來隨著理解的深入,不走機械的路更堅定。

第二個原因,雖然從邏輯上推理,我的盈利核心很難失效的,但是外在表現形式,它會變。機械交易會以盈利核心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基石,而外在很容易變,它什麼時候失效,我不知道。如果這個人還追求高效的機械交易方法,那他很可能會走向過度擬合。機械交易相對來說太精緻了,太精緻的東西,經不起折騰。太粗糙的效率不會高。

當然什麼時候失效這個漏洞也是可以監控彌補掉的。但是更深次的的原因,機械交易和我的理念衝突。市場的不確定性已經深深的印到我的本能思維模式裡,從不確定性的“外”裡獲得的盈利核心和交易方法,我骨子裡就有不信任感。我認為適應市場,盈利核心和交易方法都需要根據市場變化而變化。盈利核心的東西我都不信任,都隨時用完就扔的心態,更何況依據它的外在表現形式做出來的機械方法。

以上三點是我捨棄機械交易這個路的原因。

講了捨棄機械,還沒講為什麼主觀交易,向內求法。但是累了,改天興趣來了再補充。如果不講,走到第二層的人,也自然會懂。

其實主觀交易不是像大家想象那樣天馬行空的交易,也不是一個純盤感的交易遊戲,心態情緒也不是主觀交易不可彌補的漏洞。主觀交易是一個體系嚴謹,邏輯自洽閉環的交易系統。基本面,技術面,盤感,心態,“外”運行規律,技術工具,這些通通包含了,給這些交易元素排好座位,哪個重要,哪個比哪個次要,什麼東西怎麼用,用了有什麼漏洞,怎麼補。

主觀交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會感覺對市場和交易再無疑問,任何問題都可以從這個體系裡自圓其說,自己需要精進的方向也非常清晰。這個時候發自內心的感覺,不是怎麼確認自己未來能否盈利這個問題,而是怎麼在控制穩定的前提下提高盈利效率。這是我目前所遇到的關口,突破了,可能就學習畢業了。走到第一層花了我2年半,走完第二層,又花我2年半,現在第三層已經走一年了,也許還要2年左右的時間才可以畢業吧,總共7年8年。一直小資金學,急也沒用。積累不夠,投大的,無論賺虧,我都怕被金錢和心態帶偏了學習的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話,積累個10年也不算很長的時間。


交易思維的構建

熟悉市場機制

隨著時代不斷變遷,交易市場的運行機制也不斷完善。不斷的有人進來,又不斷的有人被淘汰出去,最終在這個市場裡笑到最後的都成為了傳奇。神話一個接一個,傳奇永不倒,都夢想著成為這個金錢永不眠世界裡的王者。

對於普通散戶而言,這些似乎離得有些遙遠,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能通過交易實現財務自由已是萬幸。一將功成萬骨枯,只是最終,大多成為了別人攀上山頂的墊腳石。究其原因,無外乎兩點:缺少對這個交易市場的真正認識;急於求成的焦躁心理。

以上兩點是基礎,我們要的不僅僅是會買、賣操作,更多的應該是要對交易標的市場運行機制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去尋找適合自己交易風格的交易系統(不同標的物市場的運行機制不同,不是本文的重點,這裡就不贅述)。

認識盈利本質

瞭解了市場的運行機制,後續我們就要考慮怎麼去通過這個市場盈利。在此前我們再來考慮個問題:我們通過交易獲得的盈利到底來自哪裡?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能盈利有時候卻又會虧損?

我們所賺取的盈利只是通過價差獲得的利潤罷了,也就是所謂的低買高賣。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為什麼有的人能獲利有的人卻會虧損呢?無外乎不能忍受黎明前的黑暗罷了。 假如虧損達到1%,絕大多數人不會覺得怎麼樣,那虧損達到5%呢?10%呢?30%呢?甚至50%呢?虧損擴大越來越多的人會忍受不了這個煎熬,所以選擇虧損出局,可能剛出局黎明就到來了。那是不是主張支持大家去學會忍受大幅回撤呢?不是的。

尋找自己適合的頭寸倉位。何為適合?1%的倉位?還是10%的倉位?其實這個是沒有硬性定義的,一切取決於自己內心。如果你所用來操作的賬戶資金最大能接受10%的虧損,那自己去計算對應的倉位就好。但是換個思維,你只用原資金的20%,那這時候你能接受的虧損是不是50%呢?這個所謂的能接受的倉位虧損是你內心能承受的不會受其影響而對內心產生巨大波動的倉位。

學會看淡賬戶的浮虧,你要知道這個市場是會永遠變動的,而這個變動又是無法猜測的,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是漲是跌,所以只要下單就一定會有浮虧,我們要學會去接受這個事實。所以在我們能承受的虧損範圍內選擇適當的頭寸倉位基於可能的概率去博取那一份可能的利潤。懷揣一夜暴富的心態,選擇超出自己能承受的倉位,正如墨菲定律所言,就是那麼巧的你會遇到那個讓你跌倒谷底的概率。交易和做生意沒什麼差別,我們所要做的應該是盈利的持續積累

以交易為生的你憑什麼確認可以在市場交易中盈利的?


以交易為生的你憑什麼確認可以在市場交易中盈利的?

2、交易系統的構建

交易系統與指標的區別

交易系統——交易思維的規則化體現。首先說明一點, 每一個指標最初都是一套交易系統,是最適合開發者運用的系統。後人在交易行為中把其簡化作為某一個單一交易行為的參考依據。如判斷趨勢、尋找入場出場位等。所以指標只是你確定了交易思路後的輔助工具。交易系統並不是指標的堆積。

非技術性交易系統與技術性交易系統

非技術性交易系統(市場的無序性)

前面已經講了,這個市場是永遠在波動的,那不對波動方向進行猜測,在任意點位下單,倉位儘可能的小,等無限長時間我們是不是就能等到它獲得盈利呢?理論上似乎是可行的。但是我們做交易是為了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的利潤。所以為了縮短時間,我們再製定一個合適的加倉規則能不能縮短我們獲利的時間呢?答案是能的。但是以多大的空間和多長的時間來作為加倉標準這個就需要交易者對這個標的的情況相當熟悉了。

技術性交易系統(市場的重複性)

對於非技術性系統來說,要想做到相對安全又有足夠的盈利對資金量的要求就比較大,而普通散戶都是為了以小博大而進入這個市場的。所以,我們就需要把等待的時間縮短去爭取更大的空間。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去追求更優的入場點縮短我們為了獲得盈利而等待的時間。

何為更優入場點?一段行情的結束或一段行情的啟動。

而“一段”行情,這個又是跟週期有關係的。一段大行情裡又包含很多段小的行情,所以要做的就是去確認我們要操作的行情週期,不同的週期我們所需應對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操作什麼週期的“趨勢”,我們的目標空間就是該週期的趨勢空間。當該週期空間走完,我們要做的就是果斷選擇離場保住盈利,而不是去貪慕更大週期級別的空間,因為更大週期級別的空間對應的應該是那個更大週期級別的趨勢。每一個週期的“一段”行情都能獲利,問題就在於我們怎麼找到這“一段”行情的相對開始和相對結束的位置,這個時候就會用到指標的參考。Kdj是指標,均線是指標,macd是指標,四點同樣的也是指標。

明白了我們要選擇的行情,找到了相對的入場出場方式,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做好我們的止損,防止我們的虧損擴大。只要留有子彈,這個仗我們就可以一直打,但是要是連子彈都沒了,那就註定了敗局。

所以,一整個完善的交易計劃應該是要包含你的交易週期、目標週期、入場出場方式、止損設置。

四點理論的第一章內容,個人覺得是交易的基礎,但卻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交易系統技術性的東西可以慢慢學習,但是交易思維不對只能一直鑽牛角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