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近日,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消息突然出現。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奇怪,這是誰?


王堅,博士,曾為浙江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浙江大學工業心理學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微軟亞洲研究院任常務副院長。於2008年9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團擔任首席架構師,現為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近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阿里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裡小庫也想跟大家講一下,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什麼樣的一個身份。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於1994年6月設立。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對年滿80週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學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作出貢獻或在促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國際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國籍專家、學者,可被提名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王堅當選,為何令人詫異?


眾所周知無論是中國科學院還是中國工程院,作為中國最具權威的學術身份,院士選拔均十分嚴格,最終院士名單確認還要有嚴格而漫長的流程。


2019年4月30日,中國工程院公佈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共531位有效候選人入圍,其中來自企業的候選人有114位,同比兩年前增加24位,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百度高級副總裁王海峰,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楊強等具有IT技術背景的企業高管入選。


但在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中,百度李彥宏、比亞迪王傳福未進入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次輪評審,阿里巴巴王堅成為此次BAT中唯一進入了次輪評審的高管。


阿里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身大學教授的王堅,學的是工業心理學,成名於微軟亞洲研究院。2008年9月,王堅加盟阿里巴巴,任首席架構師一職,目的是幫助阿里巴巴建立世界級技術團隊。


王堅加入阿里有一個基本背景:當時國內電商飛速發展,阿里的版圖也不斷拓展,但當時無論是大型國企,還是BAT這樣的優秀民企,服務器都是從IBM買的,數據庫都是從甲骨文買的,儲存設備都是EMC的。


阿里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就像王堅所說的,如果阿里巴巴還不擺脫技術被國外控制,未來在世界互聯網企業將不會有阿里巴巴的身影。


2009年9月,阿里雲計算成立,王堅對當時招募到的400多名員工說:雲計算將取代傳統IT設備,成為互聯網世界的底層設施。


在當時,亞馬遜、谷歌、微軟的雲計算公司也才剛剛成立,在全世界,雲計算都沒有一個可以效仿的模式,一箇中國公司搞雲計算,無異於痴人說夢。


許多人表示質疑。李彥宏說:雲計算這個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馬化騰表示:這個事情過幾百年、一千年後有可能,但現在還是過於早了。


阿里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但馬雲力排眾議決定對雲計算進行不計成本的長期投入,並委任王堅負責阿里雲的構建。


王堅的空降本來讓很多人產生了質疑。更何況,王堅要做一件幾乎不被認可的事情:自主研發雲計算。這個被馬雲一眼相中的技術大神,阿里卻成了最受爭議的領導,被罵了整整4年。


事實上,王堅的雲計算從一開始就停在原點,幾年下來,雲計算在整個集團都是墊底,只能靠著別的部門輸血而活著,每次集團開會,雲計算部門都是被輕視和被忽略的存在。


說王堅是騙子的人越來越多,在知乎上,阿里雲是不是忽悠的討論吸引了幾千人參與,相關話題的樓蓋了幾千層,當然大多是罵王堅的。


阿里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阿里的高層會議上,有的高管直接對馬雲說:“馬總你別聽王堅瞎扯,他根本不懂技術,就是個騙子。”


阿里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阿里雲的飛躍


那些被王堅“忽悠”過來的阿里雲同事,最後一個個都扛不住壓力,一大半離職或轉崗了。2012年,王堅在阿里雲年會上看到那些已經轉崗的阿里雲舊同事,禁不住失聲痛哭:“這兩年我挨的罵比我一輩子挨的罵還多。但是,我不後悔。”同樣紅著眼圈的阿里雲同事在臺下高喊:博士不哭!


阿里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堅從技術層面來落地馬雲的戰略,王堅不是寫代碼的技術大牛,但卻擅長綜合技術管理和頂層架構設計,給阿里雲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王堅帶著隊友們沒日沒夜地加班,其中的辛苦自不必細談,終於在2013年阿里雲完成上線。


2016年,王堅打造出了超過5000億估值的“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阿里雲,也幫阿里巴巴的版圖再次擴大。


現在阿里雲已連續兩年成為亞太地區市場份額第一的雲計算平臺,2018年營收規模213.6億元,4年間增長約20倍。估值超5000億。目前在國內第一,全球第三。僅次於亞馬遜和微軟。




作為一個“不只是一項技術的技術”,雲計算是典型的“新興交叉領域工程技術”,王堅作為“阿里雲之父”,成為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就不讓人意外。


如果不瞭解雲計算,最直接的解釋就是,今年雙十一,96秒破100億,1小時破1000億,最終成交2684億。大家通常只關注錢,但實際上在巨大交易額的背後是技術人員默默的奉獻和支持,這自然少不了雲計算的功勞。




王堅入選意味著什麼?


王堅主持中國唯一自研雲系統飛天的研發,實現中國雲計算從0到1的突破,是極少數來自民營企業的院士。


國家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現BAT的技術代表,體現出國家對互聯網產業在技術科學研究中的價值的重視。民營企業選院士,國家科技體制的重要突破,阿里巴巴作為代表,在這樣的土壤裡誕生了世界級的成就。


阿里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當互聯網企業技術代表可以成為工程院院士,也將更加積極、有效和系統地推動產學研融合,進而對國家科技創新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更重要的是,王堅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本身已透露出一個重要動向:民營企業科研力量逐漸成為國家科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1000多位院士,基本上都是來自己科研院、高校等學術圈、大型國企,民營企業的技術人才能入選的機會非常渺茫。而王堅,正是民企技術人才入選中國工程院士的第一人。



不管怎麼說,成功總是得來不易的,也希望中國的科技不斷髮展不斷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