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協作機制 大力實施精準扶貧 推動 京蒙扶貧協作向縱深發展

2019年,是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的一年,是推進京蒙扶貧協作向縱深發展的一年。通過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保障,聚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大力實施精準扶貧,解決短板和突出問題,京蒙扶貧協作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2019年兩批資金11.56億元共支持各盟市、旗縣京蒙扶貧協作項目343個,資金較2018年增長24.3%,北京市16個區及所屬鄉鎮安排區級財政援助資金3.31億元。縣均投入達到4798萬元,較2018年增長22.8%,位居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已開工項目341個,其中,已完工123個。目前,項目實施進展順利,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充分發揮,攜手奔小康行動累計惠及貧困人口近7萬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良好基礎。

一、完善協作機制,進一步加強京蒙協作組織保障

一是落實高層互訪對接機制。3月26日至27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同志、市長陳吉寧同志率北京市黨政代表團來內蒙古進行考察對接,6月19日至6月20日,李紀恆書記、布小林主席率內蒙古黨政代表團回訪北京,兩地高層共同謀劃今明兩年京蒙扶貧協作工作,推動京蒙各領域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為京蒙扶貧協作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截至9月底,雙方開展高層對接互訪2次,召開高層聯席會2次,召開地市級黨政聯席會議22次,京蒙雙方各層級各領域對接互訪共1014次。

二是建立人才交流機制。今年以來,京蒙雙方繼續推進幹部雙向掛職、人才雙向交流,北京市選派105人次黨政幹部、449人次技術人才到內蒙古掛職和服務。內蒙古選派72人次黨政幹部、870人次技術人才到北京掛職培訓學習,為扶貧協作事業輸送了寶貴智力資源。

三是健全資金項目監管機制。2月份自治區扶貧辦與財政廳對31個國貧旗縣京蒙扶貧協作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聯合督查,推動各地強化資金項目監管意識,精準聚焦資金使用和項目安排。5月下旬,自治區扶貧辦與北京市扶貧支援辦對31個國貧旗縣2018年、2019年項目建設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聯合調度,並將調度情況在全區範圍內進行通報,督促各地加快項目實施和資金撥付。落實自治區審計廳與北京市審計局簽署的《京蒙審計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京蒙扶貧協作資金聯審機制,9月上旬開始對部分旗縣進行資金項目審計。

二、聚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解決短板和突出問題

一是堅持向深度貧困地區聚集。將扶貧協作資金的60%共6.92億元投入到全區15個深度貧困旗縣,比2018年增長5個百分點,重點用於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改善等方面,有效促進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和深度貧困地區基礎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將自然資源部下達我區的3600畝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出任務全部落實到15個深度貧困旗縣,每個深度貧困旗縣落實240畝,目前各旗縣正在開展土地復墾工作,預計10月底完成,12底前將由自然資源部完成土地建設指標交易。

二是堅持向特殊貧困群體聚焦。投入京蒙扶貧協作資金1860萬元,實施貧困殘疾人項目15個,預計可使5864名殘疾人受益。全區建成171個溫馨家園,可以就近為殘疾人提供康復、就業及日常生活照料等19項服務。投入京蒙扶貧協作資金610多萬元,為1000多名聽力障礙的貧困殘疾人配發了雙耳助聽器,改善其聽覺功能。

三是堅持向基層一線傾斜。推動幫扶重心下移,將扶貧協作97.3%的項目和98.3%的資金安排到旗縣以下,確保項目和資金減貧帶貧效果充分發揮。深入開展鎮鎮結對、村村結對、村企結對、社會組織與村結對、學校結對、醫院結對等“六個結對”行動,北京市267個經濟強鎮、420個村社區、447家企業、32家社會組織與國貧旗縣265個鄉鎮、400個行政村(村村結對)、435個行政村(村企結對)、108個行政村(社會組織與村結對)建立結對幫扶關係,因村因人因需施策,開展精準對接幫扶。

三、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助推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是優先實施產業扶貧。將扶貧協作資金的70%以上重點用於產業扶貧,重點推進。積極落實北京市企業來自治區國貧旗縣投資各項優惠政策,引導北京市太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祥達瑞林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北京市52家企業到31個貧困旗縣投資5.23億元,共新建產業園區17個,新援建扶貧車間65個。興安盟突泉縣利用北京市幫扶資金和先進養殖技術,2018、2019兩年共投入京蒙扶貧資金7165萬元用於基礎母牛和安格斯肉牛產業發展,進一步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同時探索實施“資產收益”、“放母收犢”、“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四種與貧困戶利益緊密連接模式,帶動貧困戶862戶,年均增收3000元。

二是重點開展消費扶貧。積極開展消費扶貧,京蒙扶貧協作資金支持建設的北京市消費扶貧產業雙創中心內蒙古展區彙集31個國貧旗縣120餘家企業、1200餘種產品。北京各界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渠道採購銷售自治區結對地區的特色農產品金額達到16.49億元,有效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自治區扶貧辦與北京字節跳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藉助“山貨上頭條”、“山裡DOU是好風光”等項目的資源優勢,重點推廣內蒙古六大特色產品,輻射帶動31個國家級貧困旗縣特色農產品的推廣。

三是積極推進就業扶貧。今年以來,京蒙結對區縣在京蒙兩地舉辦“春風行動”暨京蒙勞務協作春季大型招聘會等各類專場招聘會44場,共提供崗位80126個,達成就業意向4132人次。兩地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58期,培訓貧困群眾12796人。目前共幫助全區22710名貧困人口實現區內外就業。通州區幫助興安盟科右中旗積極挖掘傳統非遺圖什業圖王府刺繡項目,投入京蒙扶貧資金240萬元建成同時容納1000人的車間,吸納26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

四是實施社會保障扶貧。健康扶貧方面,北京市223家醫院與內蒙古268家醫院結對幫扶,開展了技術支持、捐贈設備、義診手術、遠程醫療等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完善貧困地區醫療設施、提升醫務水平。教育扶貧方面,北京市254所學校與內蒙古287所學校結對幫扶,進一步推進聯合辦學、設立分校、教師培訓,支持內蒙古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發展。阿爾山6所中小學與東城區學校結成幫扶關係,北京二中在阿爾山市建立北京二中阿爾山分校,與阿爾山市加強合作辦學和人才交流,促進當地教學水平顯著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