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分《童年的祕密》——探索兒童的神祕心理,成為更好的父母

《童年的秘密》,作者:瑪利亞·蒙臺梭利,豆瓣評分8.2分,於1936年出版。國內有很多出版社競相翻譯出版,我選的是2010年中國長安出版社。


瑪利亞·蒙臺梭利,意大利人,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教育法創始人。 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生、醫學女博士,設立了多所兒童之家。1949年—1951年連續三年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著有《蒙特梭利教學法》、《教育人類學》、《有吸收力的心靈》等。《西方教育史》稱她是二十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


《童年的秘密》幫助你瞭解兒童的心理發展,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輕鬆

8.2分《童年的秘密》——探索兒童的神秘心理,成為更好的父母

兒童的小床

作為家長的我們,有沒有對孩子說過,“不要動”、“不要碰”、“住手”,雖然我們有著我們理所當然的原因,如:那是媽媽的東西,不能動哦!這是玻璃的,容易摔破割傷哦!這個很貴哦,不要弄壞了!……這些我們常見的現象,把自己看作是兒童的創造者,認為成人一貫正確的,兒童必須根據成人的既定標準來塑造。

每個家庭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前,都會為他準備嬰兒搖籃,我家也準備了,可以滑動的,四周有可拆卸的布圍欄,夏天拆下來,通風涼快!冬天圍上去,特別暖和!可是我的兩個孩子都沒用過,直到現在,這個布圍欄還是全新的!而我的兩個孩子一個已經7歲,一個快2歲了。相對於睡嬰兒搖籃,他們更喜歡在成人的床上睡。

一開始我也不太理解,我認為嬰兒搖籃防護嚴密,大人離開時不怕他跌下來;搖籃可以搖動,仿照嬰兒在母體中的運動;在搖床上佈置玩具,嬰兒可以玩耍,但是我家兩個小孩都不喜歡睡搖床,一放下就哭,抱起來就不哭,睡著後,偶爾可以放下去睡會,大部分還是在大人床上睡!

本書說到兒童的小床是專門為他準備的一個監禁的場所,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兒童是有自己的心理活動,兒童睡在這樣的小床上,感覺被監禁。睡在大人床上,也是有危險,墜床,棉被壓迫等,那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本書建議可以用矮床替代,一張小床墊,直接放在地板上,上面覆蓋一條柔軟棉被。這是一張幾乎貼在地板上的小床,可以隨兒童所願的躺和起床!給與孩子足夠的自由!這也是經過檢驗的方法。

8.2分《童年的秘密》——探索兒童的神秘心理,成為更好的父母

拿水杯的小男孩

讓兒童自由這個思想按理說是很容易領會的,但是,這個思想很難實現。

一位接受過並認同蒙氏教育的母親,有一天,她看見她剛剛1歲半的兒子把一隻沒有蓋的水杯,水杯中裝了一半的水,從客廳拿到餐廳裡去。他處於高度的緊張之中,小心翼翼的挪動步子,盡力控制自己手的抖動,但是水還是邊走邊灑,杯子中的水幾乎快灑完了,孩子的母親感到必須幫助他了。於是她拿起這水杯,把它拿到他想拿去的地方。

當時,這個孩子“哇”的一聲哭出來,哭的很傷心,他受到了傷害。他的母親說“我知道我做錯了,但我只是想幫他。”有沒有覺得,這句很熟悉,“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家長們一邊承認自己的做法造成了孩子的痛苦,但又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亦如男孩母親,她說,雖然她認識到她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很重要,但是,她又覺得,這個沒什麼意義,因為她可以輕鬆的完成這件事。

不讓兒童自己去做的想法產生於成人要保護自己的財產的本能。

那可不可以換個貴重的輕巧的瓷杯?這位男孩母親嘗試了這種方法,她的孩子小心地拿著杯子,走一步,停一步,直到最後安全地把杯子放到了目的地。在整個過程中,男孩母親心裡有兩種心情:一種是為她兒子在獨立做事而感到高興;另一種是為她的瓷杯而擔心。由於兩種心情的相互平衡,因此她讓兒子完成了這項事情。這件事情對於她的兒子來說是如此的重要和迫切,這對於他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8.2分《童年的秘密》——探索兒童的神秘心理,成為更好的父母

閱讀

本書介紹0—6歲兒童的心理特徵,老師的職責,孩子與父母衝突以及介紹孩子的“正常”狀態、“不正常”狀態和導致“不正常”狀態的原因等。特別說明下,“正常”與“不正常”並不是病理狀態下的,研究的是日常案例,也就是說“不正常”並不是說有病,而是說有在某些方面不是那麼好,有些不足。例如,孩子容易神遊,原因是家庭暴力環境或者過多的玩具。有時孩子被訓斥,壓力大,會導致發燒。

最後用書中我特別喜歡的話來結尾,兒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創造者,而只是他的監護人他們是唯一能夠和必須拯救自己孩子的人。為了我們的孩子,讓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共勉!


作者: ,二寶媽,全科醫生,中醫實踐者,營養師,我們一起了解孩子成長規律,健康養娃,自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