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如你所願

火箭軍研究院某研究所勘測隊的榮譽室裡,安靜的擺放著你的學習筆記。16年來,你的事蹟深深影響著每一名導彈陣地勘測兵。你有一個閃亮的名字——烈士羅琦。

2004年5月13日,在西北某山區執行國防工程測繪任務的你,突遇山體滑坡,為保護手中儀器,與儀器雙雙墜入山溝中,不幸壯烈犧牲。從此,你的身軀化作了山脈,永遠守衛著祖國的導彈陣地。

23歲的你,走得太匆忙……時光匆匆已過16載,今日,定如你所願。

今日,如你所願

羅琦烈士

今日,人才方陣成果豐碩

還記得新兵華越發嗎?當年初中沒畢業的他,連三點一線、折射率等測繪基本的作業原理都不太理解,只能跑跑腿、打打雜,好幾次在深夜偷偷抹眼淚。是你主動對他進行一對一幫帶,從最基礎的原理學起。在你的耐心幫助下,小華逐漸愛上了學習,後來成為了連隊的技術骨幹。

如今,我們在上級機關的指導幫助下“借船出海”、把優秀骨幹送出去,把先進技術帶進來,打造出了軍地融合協作育才新格局。先後與多家地方企業建立軍民融合成才機制,組織官兵到企業院所調研參觀,掀起了一波“頭腦風暴”。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二等獎獲得者胡林濤,首提“雙向往返測量”新模式,大大提升作業效率,填補了該領域空白;火箭軍工匠型專業技能士官劉慶峰,引領的數字化成圖變革,實現了內業地形圖繪製由傳統手工業向數字化模式轉變。近30人取得高中級工程測量、地下工程鑽探職業資格證書,1人取得註冊岩土工程師資質證書……

今日,如你所願

羅琦同志革命烈士證明書

今日,武器裝備煥然一新

你常說,陣地勘測事關國防大局,一個點的誤差,都會導致嚴重後果。那一次,目標點位於峭壁中部,標高70多米,峭壁下方就是湍急的河流。但為了測出最精確的數據,你將麻繩綁在自己身上,戰友們拉著繩子,順著山崖把你慢慢放了下去,伴著急流滾滾和凜冽寒風,你堅持測完最後一個點。作業結束後,你笑著說,為了得到最精確的數據,這點困難不算啥。

當年,為了提高手工繪圖技能,你總纏著工程師借專業書看,趴在桌上一學就是幾個小時。手工繪圖是項“體力活兒”,腰痠背痛,手臂發麻對你來說是家常便飯。如今,新裝備的輕小型低空測繪系統較之傳統測繪減少了大量工期,生成的數字三維地形圖可直接運用於BIM設計,天空端獲取的高清數碼影像可為偽裝設計提供參考資料。

此外,我們自主研究應用的“超長水平孔取芯”鑽探技術,解決了水平鑽孔鑽進深度淺、孔內事故多、勞動強度大等技術難題;研製使用的“自行式多功能鑽機”,讓單一裝備實現了鑽、挖、吊、運一體的功能,作業人員減少一半,鑽探作業能力整體提升一倍;聯合攻關的“同心下套管組合鑽具”、“鬆散地層取芯工藝”等十多項創新成果有效解決了施工中塌孔、埋鑽、孔斜等各種技術難題……

今日,如你所願

羅琦生前獲得的榮譽

今日,更多的“羅琦”踏上新的強軍征程

時光匆匆十餘載,單位幾經轉隸,官兵也換了好幾茬,英雄集體經歷許許多多的變化,卻有更多的“羅琦”踏上了強軍新徵程。

某測繪任務中,三級軍士長劉慶峰不慎被樹屑劃傷,眼睛留下永久傷痕;施工一線,中士劉澤在簡陋狹小的空間裡,獨自忍受火爐的熱,油煙的嗆,廚房的悶,平均每次做飯要三個小時,為了做好保障,始終毫無怨言;疫情防控任務中,衛生員張建鵬主動請戰,第一時間深入隔離區解決各種困難,一天完成了數百戶家庭的疫情篩查和需求摸底……

大地無言,青山作證。羅琦,如你一般,奉獻並不是豪言壯語,而是默默無聞的工作常態。一代代勘測兵默默奉獻、默默堅守、默默奮戰,用赤膽忠誠一次次勘選導彈“巢穴”,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奮鬥之歌。

如今,我們再次榮立集體三等功、集體二等功,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火箭軍十大礪劍先鋒營等榮譽。看,勘測兵們正趟溪流、走峭壁、迎朝陽、送餘暉,往返於峰頂谷底之間,誓用一片丹心向時代交出合格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