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相学•解读医美求美者的深层需求

情绪相学——整形需求的深层解读:

A场景:当求美者找到咨询师,抱怨对自己的某个部位不满意,想要得到相应的治疗,但是发现治疗后求美者并不是很满意。

事实上,很多求美者的不满意是外在的表现,往深一层解释:她(他)并不满足于对某个部位的纠正。

基于此,产生了“情绪相学”的概念。通过“情绪相学”,我们可以改变和求美者之间的咨询和沟通方式。

【你想治疗脸上的什么问题?】改变为:【你想达到什么效果?】通过这种新理念沟通与治疗后,求美者满意度会大大地提升。

情绪相学•解读医美求美者的深层需求

  “情绪相学”如同脸部的美学语言,协助设计师分辨脸部各区块与不同情感特质的直接关联,并说明如何透过适合的治疗点与技术,满足求美者的期望,并为个人规划最佳疗程。

情绪相学•解读医美求美者的深层需求

举个例子,有些女性求美者来到诊所,二话不说就要治疗自己的鼻唇沟,其实在她的潜意识里面,是想通过微整形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更年轻。如果“指哪治哪”,那么最后治疗出来的效果其实并不是她想要的。

情绪相学•解读医美求美者的深层需求

所以通过“情绪相学”的治疗方案,可以让医生更加直接地了解求美者的变美诉求,让医患沟通更加有效。

很多女性都想让自己看起来像十几岁的小女生,忽略了自身的优点与个性美,很明显,对于三四十岁平时又缺乏保养得人来说,几乎不可能。整形能够做到的很简单:在她本来的面部基础、特点上,通过治疗得到一个最好的状态,这才是美。

情绪相学•解读医美求美者的深层需求

过去很多人只看到一种美,其实脸大、脸小都可以美,眼睛大、眼睛小都可以美,并不存在唯一美的黄金标准,不然就会像几年前的韩国小姐一样,全部都一模一样。所以通过‘情绪相学’的治疗方案,能让设计师更好地‘个性化设计’,让不同的人展现不同的美。

情绪相学•解读医美求美者的深层需求

  美虽然只是一个字,但是它不是有个条条框框给规定的,应该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应该展现不一样的特点、不一样的性格,美应该是千人千面的、具有个性化的独特美。

华强老师深切剖析了目前中国审美与欧美审美的区别,在过去的国内,一直遵从三庭五眼,一白遮百丑的言论框框。

而欧美的求美者,一直是在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大胆的去尝试蓝色的口红,个性的衣着搭配,在表达自己情绪的同时,更在阐述自己生活的态度。

丑——我们排斥,

美——只追求属于我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