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奮鬥,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同事小姜入職以來一直積極表現——

早上到單位打卡,他準是辦公室頭一個;

開會討論項目,發言記筆記數他最認真;

晚上加班,他勢必捱到領導走了才撤;

同事發朋友圈的英語打卡獲贊,他也去拼排名;

大BOSS愛看歷史書籍,他就備了一抽屜存貨……

這樣的小姜,看上去真的很拼,可惜他的業績,排在一個不尷不尬的位置。表彰大會評比優秀員工,他再次落敗,心中忿忿不平。

事實上,比別人多出來的工作時間裡,他真的有在工作嗎?朋友圈的打卡高分排名裡,他有自己學習目的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想起一句話: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偽奮鬥,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我們喝著最貴的咖啡,熬著最深的夜,拍張照片發朋友圈試圖感動全世界說:我看起來很拼命。

卻往往忽略了一個扎心的真相——

所有的偽奮鬥不過都是一場場虛耗生命的表演,它正在消耗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彷彿是一劑慢性毒藥,麻醉著我們的神經。

大幕落下時就會發現,你是唯一的演員,也是唯一的觀眾。

/01/

人生最可怕的是盲目奮鬥

綜藝節目《我和我的經紀人》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11年前,憑藉電視劇《闖關東》中朱傳武一角紅遍兩岸三地的朱亞文,近年來卻從“行走的荷爾蒙”直線滑落為“中年油膩男”,人氣也跟著跌落谷底。

是朱亞文不夠努力嗎?

經紀公司的年度工作總結數據顯示: 朱亞文一年之中的休息日,只有10天。經紀人楊天真問他:“你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朱亞文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

“ 5年了,今天你才問我這個問題,我有點不會答了。”

偽奮鬥,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他突然意識到,入行以來,自己從未有過一個真正想要的標籤和目標。

走穴、宣傳、拍戲、上節目,一年365天像個跑馬燈一樣轉個不停,到頭來名氣卻大不如前,竹籃打水一場空。

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說: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是順風。

許多人認為足夠拼命,就會走上人生巔峰,甚至信奉“努力做不擅長的事,也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然而盲目地奮鬥,往往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在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今天,每個人都被時代的洪流裹挾前行。

我們生怕自己跟不上別人的腳步,想要快一點,再快一點……卻從不肯駐足停留,為過去做一個覆盤,好好思考接下來的人生。

實際上任何成功,不僅僅需要“一萬小時的努力”,更需要明確的方向和定位。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通過大量心理實驗證明:人類的大腦在決策過程中,一是依賴直覺、無意識的快思考系統;另一個是依賴主動控制、有意識的慢思考系統。

真正厲害的人,都擅長運用慢思考做重大決定。

我們不妨拿出一張紙,一一列舉出自己熱愛什麼,擅長什麼,如何規避自己的劣勢,發揮自己的優勢。

停下來思考,你才能夠為自己描繪出一個真正值得全力以赴的目標;慢下來決定,你才能夠積蓄能量去深耕所長,到達不曾企及的遠方。

/02/

奮鬥的真正動力是內驅力

週末約許久不見的閨蜜喝咖啡,才知道在朋友圈極其低調的她,已經晉升總監了。

距離上一次她以普通員工的視角聊工作,僅僅隔了三年。

聊起這三年的蛻變,閨蜜雲淡風輕地說:還不是因為我當初幹了整個部門三分之一的活兒!

那時候沒有領導逼她,每個人被分配的工作幾乎是均等的。

而她偏偏像個充滿求知慾的孩子,每碰到一個新客戶,她就查百度、上知網,非把這個行業摸透了不可。

同事們戲稱她為“風險資料庫”,每每加班總能看到那一桌子企業檔案和厚重的學習資料。而她自己,卻從未抱怨過工作量與工資不成正比。

“我大學不是金融專業的,所以只能多接觸不同類型的企業,儘快學會如何審批業務,把控風險。我喜歡這份工作,它帶給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偽奮鬥,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閨蜜不經意說出了獲得成功的終極秘密:奮鬥的動力,不應來源於競爭壓力或是上級壓力,內驅力才是第一生產力。

王陽明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人們之所以會知而不行,說穿了還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內驅力。

好萊塢當紅男星馬特.達蒙,曾在一部電影中飾演沉溺於海洛因的士兵。為了更好地詮釋這個戲份不重的配角,達蒙餓肚子、乾重活,強行減輕體重40磅。

當被記者提問,是不是受到同儕壓力(與平輩、朋友、同行橫向比較的壓力)時,達蒙答道:

“沒有,如果你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外界的反饋裡,那麼你註定幸福不了。”

真正奮鬥的人,他的周圍不必要充滿緊張的競爭,不斷的鼓勵,同行者的陪伴。因為通往成功的路,往往是孤獨的。

這世上有一條真理:越是進步慢的人,越是向外尋求動力;越是進步快的人,越是向內尋求動力。

電視劇《我只喜歡你》中,班主任對郝五一說:“夢想是你對未來的希望,是你咬牙都會堅持下去的東西……”

追尋夢想的路上總伴隨著不為人知的辛酸,然而誰不是一邊雲淡風輕,一邊打碎了牙和血吞。

然而正是這份內在的動力,可以更持久地支撐我們無懼風雨。

打開自己的內心吧,找到自我驅使的動力,每個人都能一往無前。

/03/

真正的奮鬥,過程即是成功

有人問:如果努力了卻沒有結果,那要努力的過程又有什麼用呢?

“過程就是獎勵”,這是《喬布斯傳》最後一個章節的標題,也是喬布斯生前最愛的一句格言。

人生彷彿一場馬拉松,真正優秀的人,往往從一開始就在全程堅持奮鬥。

小米的領軍人雷軍出生在湖北仙桃一個教師家庭,18歲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就讀計算機系。

上大學後,雷軍戒掉了午睡的習慣,他為自己樹立的第一個目標是,兩年修完大學全部課程,結果他真的做到了。

接下來雷軍又有了第二、第三個目標,拿過校內幾乎所有的獎學金。

潘石屹曾這樣評價創業後的雷軍:我就沒有見過一個企業家像雷軍這麼勤奮的,連手機外面包的一個塑料紙應該怎麼包都要親自考慮這些細節。他到任何場合都拿著他的手機、插線板推銷,我見過好幾次,他說你看我做的這個多好多好。

看過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六項精進》後,雷軍總結道:

整本書三分之二的內容就在講三句話——

1.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2. 認真拼命地工作。

3.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經營訣竅。

他的奮鬥無意中使用了世界上最高明的經營訣竅——保持拼命認真地工作,總有一天會成功。拼命做好過程,結果就是過程當中水到渠成的事。

創業數年,幾起幾落,雷軍終於率領小米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估值543億美元,已經躋身有史以來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

偽奮鬥,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於是他為有夢想的人給出了這樣的建議:萬事除了開頭難以外,中間堅持的過程也很難。堅持可貴,奮鬥沒有終點,你要學著堅持。

偉大都是在過程中熬出來的。

“一切只是剛剛開始,上市從來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奮鬥不是為了上市,我們上市是為了更好地奮鬥。”雷軍在演講中如是說。

真正的奮鬥,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過程即成功。一路上的奮鬥的歷程,遠比一剎那的結果更為重要。

易烊千璽曾說:哪有那麼多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鍊成鋼。人生的每一秒本就是由時間組成,誰的成功不是在時間的長河中厚積薄發呢?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在奮鬥路上,我們應當抱以這樣的心態:有了努力的過程,不管結果如何,你都在無限接近成功。

盡情享受奮鬥過程中的快樂和成就感吧,盡力過就不會留有遺憾,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圓滿。

不要為暫時的落後而焦慮,不要為別人的眼光偽裝自己,不要忙忙碌碌失去了前方的目的地,不要畏懼失敗而忘記拼搏的初心……

這世上,所有甘之如飴的奮鬥,皆是因為熱愛。每一份對夢想的執著,都是我們披荊斬棘的力量。

願你的拼命,始於內心,源於熱愛,衷於過程。

共勉。

▂▂▂▂▂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