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之回憶殺


倚天屠龍記之回憶殺

第34回 新婦素手裂紅裳

那天無意間聽到一首歌,是新版電視劇《倚天屠龍記》裡面的曲子,詞曲句句深情,隨手點開評論,看到有人在下面留言:

趙敏微微一笑,說道:我有幾句話跟張教主說,說畢便去,容日再行叨擾。楊逍道:趙姑娘有甚麼話,待行禮之後再說不遲。趙敏道:行禮之後,已經遲了。……趙敏向範遙道:苦大師,人家要對我動手,你幫不幫我?範遙眉頭一皺,說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趙敏道:我偏要勉強!

看到這裡,張無忌和周芷若婚禮上趙敏搗亂的一幕已經浮現在眼前,金庸不愧是寫情高手,一句“我偏要勉強”就足以觸動人心。

我對新版電視劇不感興趣,翻出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重新回味了一遍,滿滿的回憶殺。同時又看起原版小說,讀來既欣喜又嘆息,除了張無忌和趙敏、周芷若,書中另有兩段情緣令人感慨萬千——

張三丰與郭襄。這是小說中第一、第二回所寫,幾乎沒有出現在任何一部電視劇裡。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中忽然出現那個聰穎明慧的少女,那已經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人人都說“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是神鵰大俠楊過誤了峨眉派開山祖師郭襄的一生。可又是誰誤了武當張三丰的百年?

當年他還是年輕的張君寶,郭襄送他一對鐵羅漢,百歲之後他仍細心保存著。他們初見在少室山,那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有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而這七處別緻的風景,正是後來張三丰七個弟子,江湖上名聲赫赫的武當七俠的名字。

楊逍與紀曉芙。許多人喜歡的“逍芙戀”,小說中關於他們雖只有寥寥幾筆,但第十三回的回目名叫“不悔仲子逾我牆”,化用了詩經《將仲子》,加了“不悔”二字,便已道盡情意。

當父女相見,得知紀曉芙已死,楊逍仰天長嘯,震得四下裡木葉簌簌亂落,良久方絕,不禁淚如雨下,說道:“你果然姓楊。不悔,不悔。好!”

當著武當派峨眉派眾人的面,他們的女兒大聲說道:“我叫楊不悔。媽媽說,這件事她永遠也不後悔。”

紀曉芙走了,從此坐忘峰上,痴情的楊左使一定很孤單吧。

小時候看倚天屠龍記,眼裡只有張無忌習得上乘武功於光明頂力退六大門派的風光、好人被搭救壞人被懲罰的快意、張無忌最終和趙敏在一起的美好結局,哪裡看得懂其中的俠義與情緣。

現在再看,所有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命運遭遇特別鮮明,張無忌之所以成為張無忌,與他的成長環境人生經歷息息相關。以前對於“張無忌是金庸小說所有男主角中最令人討厭的”“張無忌很渣”等說法人云亦云,現在卻很能理解張無忌為何生性優柔寡斷、情感上拖泥帶水。

他從小在與世隔絕的冰火島長大,不曾與外人接觸,返回中原時父母雙亡,自己身中玄冥神掌,受盡寒毒折磨,先歷經蝴蝶谷之難,後流落無人島習得九陽真經,再紅梅山莊上當受騙,又光明頂上隻身挑戰六大門派、被困石室密道練成乾坤大挪移……他小小年紀便已悟得《莊子》中“生死修短,豈能強求?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一個人壽命長短是勉強不來的,我哪裡知道死了的人不會懊悔他從前求生呢?) 有道是,生未必樂,死未必苦。

他無時無刻不處於生死之交的邊界,歷經人生苦痛,這一切都逼著他成長,使他的個性變得複雜。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寫道:

張無忌較少英雄氣概,雖然寬厚大度,慷慨仁俠,豪氣干雲(其實他的俠氣最重,由於從小生長於冰火島,不知人世險惡,不會重視自己利益,因而能奮不顧身地助人),但不免也有缺點,或許,和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

張無忌一生只重視別人的好處,寬恕(甚至根本忘了)別人的缺點。

張無忌不是好領袖,但可以做我們的好朋友。

張無忌只記得別人對他的好處,於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愛……

倚天屠龍記之回憶殺

劇照(周芷若、小昭、趙敏、殷離)

我看到張無忌的身上有一種“同體大悲”,在他眼中,身世、境遇、脾氣各不相同的趙敏、周芷若、小昭、殷離各有各的好,都值得被愛護。

因此,並沒有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誰更值得喜歡、誰更令人厭惡,也許劇中的一切因緣和合只有一偈可解,當年郭襄便是聽了覺遠大師念此偈而領悟: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因愛故生憂,因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