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樓市、房價?看不懂就對了!一位地產資深從業者的告白

房地產、樓市、房價?看不懂就對了!一位地產資深從業者的告白

本著負責任的態度,4月這幾天看了很多關於政策分析、高層揣摩、樓市走向、房價漲跌之類的文章、專家觀點,結果把做了十年房產的自己給看懵了。什麼是房地產?房價的構成邏輯?房子用來幹嘛的?誰在撐著房價?誰在買房?真的暈。

是這樣的。我大概看了不下於三十篇文章吧,有些唱漲的底下有一堆擁簇,又有一些唱衰的文章底下有一堆贊同,還有些看半天不知道想表達啥,最後居然是反問讀者:“你覺得房價會怎麼變化”?oh my god!

房地產、樓市、房價?看不懂就對了!一位地產資深從業者的告白

我之前寫了蠻多分析樓市、房價的文章或者動態的,但因為文章內容太不注重“專業術語”的運用,總喜歡用平常話盡力讓讀者能看懂,反而讓機器檢測、推薦的這些平臺,因為搜索不到文章關鍵詞而沒什麼閱讀量。

好吧,為了讓更多讀者能看到我的觀點,我決定至少這一篇我會多用些“術語”。

以下文字都是乾貨,請仔細閱讀,如果願意的話。

房地產、樓市、房價?看不懂就對了!一位地產資深從業者的告白

房價的底層邏輯和頂層邏輯

地產專家稱“房價短期看政策”,經濟學專家稱“房價看供求”,財經專家稱“房價看貨幣”,統計學專家稱“房價看人口與人均收入”,還有投資專家稱“房價看空多對弈”。看的暈乎乎的,但總之一點,貌似買房人說了不算。

1、先來看一下房地產的資金構成鏈。

新房市場: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拿地款;土地再向銀行質押=啟動款;土建安裝公司墊資開發=建設款;買房人30%首付+70%銀行借款=房款=90%的房企營收+10%的各項稅=開發商資金流回正再循環=向銀行還舊款借新款再開發,並以此循環。

二手房市場(滿2):原房主30%首付+70%銀行借款=房款;房款+2年銀行利息+漲跌價+繳稅=再出售房款;再出售房款=新買房人30%首付+70%銀行借款,並以此循環。

這裡面,關鍵點在哪?。

房地產、樓市、房價?看不懂就對了!一位地產資深從業者的告白

2、再來看房價的生成鏈。

土地成本+融資成本+建安成本+稅務成本+利潤=房價。利潤,貌似只佔了房價成本的一點點?土地成本來自政府,融資成本來自銀行,稅務成本來自政府,開發商好像就是個中間商?

3、再來看房價的市場鏈。

供應量-需求量=房價。供不應求則漲,供過於求則跌。我之前對這邏輯深信不疑,供需決定市場,很正常的邏輯。但現在我發現有一點需要修正:這個需求量,到底是什麼需求?我目前看的是需求是:抵抗經濟下行的需求;抵抗貨幣貶值的需求;增值保值的需求;居住的需求(剛需+改善);炒作的需求。好像只有1種是居住用途,其他四種都不是剛需,都是有錢人的工具。

4、再來看房價的輿論鏈。

有人希望房價跌,有人希望房價漲。他們分屬於兩個陣營:無房陣營+有房陣營。而其中有房陣營又分為:單套房持有者(並不多)+多套房持有者+上市公司133萬套持有者。

所以,我們為什麼至今難以看到房產稅的出臺?又不是操作難度很大的事。

房地產、樓市、房價?看不懂就對了!一位地產資深從業者的告白

所以,我覺得需要修正房價的市場鏈原則。

房價=有房人的房價預期-無房人的房價預期+變量因素。有房人和無房人的房價預期,這個不用解釋,與各自利益相關。變量因素有哪些?土地價格、貸款利率、開發商貸款規模、房貸規模、五限政策、房產稅、貨幣流動性、市場供求比。

我們發現,這個變量因素,除了市場供求比這一個因素歸屬於市場機制,其他全部屬於政策或金融機制。所以,為什麼政策、五限對於房價的影響如此巨大?一個去庫存可以讓房價翻倍,一個限購限貸可以讓諸如深圳幾年不漲?

那麼,就政策說政策。

目前一再強調的是“住房不炒”,我想這個大概率是不會出現反覆的。但房住不炒沒規定“房跌不漲”,所以又有了“中國房價不允許大漲大跌”的補充。我們再反觀以上的分析,就能很清楚的明白為何不能大漲,也不能大跌。因為一個是手心,是買房人;一個是手背,是產業,是銀行,是稅收。兩個都是肉,兩個都得照顧。

房地產、樓市、房價?看不懂就對了!一位地產資深從業者的告白

寫到這裡,我挺悲傷的。我想我可能會停更幾天,洗洗我這理想主義的腦子。

最後,寫下這篇文字,肯定會有人說我是房託。所以,我要申明我既不是房託,更不是賣房的,不然可以看我近期的文章或者言論。寫下這個內容,更多是這段時間對自己認知的更新。當然,關於房價的分化、今年漲跌的判斷、買房還是賣房的建議,我前期文章裡都有,還是值得看一下的。至少,我對待自己文字比對待所謂閱讀量更重視,我希望走近讀者,而不是為了騙取點擊量騙取稿費,翻來覆去寫些毫無營養的內容。

如果你願意關注的話,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