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李純即位疑點之論?

唐憲宗被稱為元和中興之帝,史家多把他與太宗、玄宗稱為唐朝三帝,主要歸因於其削藩之功,但其實並未起到真正效果,到穆宗時這個問題更嚴重,常常有副手幹掉節度使而不聽號令,田弘正就是一例。憲宗無論是生母還是自己的正室郭氏都具有些錯綜複雜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其曾祖代宗。憲宗小的時候德宗曾問其是誰,答曰第三天子,德宗很喜歡。但現在的史家多說憲宗即位有貓膩,無非是因為其從郡王到登位僅四個月,太快,其中有部分跡象使得有人認為其即位到順宗之死都有一些陰謀。在此對這些跡象作一一破解:

唐憲宗李純即位疑點之論?

一、登位迅速之解。

憲宗登位僅用四個月,主要是因為順宗當太子時就已經染疾久也,德宗時就常常因為順宗病弱而傷心不已,順宗即位後基本不能視事,而當時王叔文等已開始專權,所以很快就立李淳為太子,改名李純,當時牛昭容還很不樂意,但俱文珍等直接向順宗諫舉,因此定下。而隨之很多事情就基本由太子視政,李純在即位後不久順宗就掛了,其實也說明順宗不豫明顯時才讓位於憲宗的,因此才出現憲宗從郡王到太子再到皇帝完全就是一瞬間的事,另外唐自武德起,太上皇很常見,何況順宗還病的很重,因此讓位很正常。

二、有沒有必要殺了順宗。

首先憲宗是長子,且德宗時就很喜歡他,他的妻子也是勳臣郭子儀的孫女,順宗即位時憲宗還很年輕,不至於急不可耐,再說順宗也已經禪讓帝位了。太上皇的順宗要比太上皇的玄宗干涉性小的太多,另外內宮之人更沒理由去殺一個已退出權柄舞臺的人,即使憲宗覺得礙眼,也不會去幹這麼一件喪心病狂的事,因為順宗從來就沒有成為他的阻礙。而如果是內宦謀害的,那麼憲宗在完全除去屏障後不可能不滅了那些宦官,憲宗有這個實力,吐谷承璀牛逼的時候,憲宗自己都說除之如草芥。另外,憲宗敬仰太宗、玄宗,我們知道高祖和玄宗之兄讓位後都得以善終的,憲宗不會因為不存在的威脅而犯下或放任弒父的行為。

唐憲宗李純即位疑點之論?

三、陸質規勸。

陸質與韋執誼交厚,順宗寢疾時,韋執誼受寵,與王叔文等想弄權柄,後來由於害怕憲宗,就讓陸質潛伺上意,那麼規勸的本意是什麼?多解讀為規勸憲宗別干涉帝政,換句話就是保順宗,後來憲宗剷除王叔文集團,可見他們之間是有衝突的,但這是在憲宗為皇太子的時候,如果此時順宗暴斃那推斷相當合理,但如果在憲宗即位後再去逆推,從邏輯上沒有太大的必要,風險與收益不對等。而韋執誼與王叔文後來也反目了,即使說之前陸質還有這種規勸的目的,後來在憲宗呵斥下基本不會再做有利於王叔文集團的事。

四、三地節度使表奏相同。

韋皋是在憲宗成為太子後與王叔文決裂的,六月奏立太子,八月就掛了,如果是被謀殺,那隻可能是王叔文等乾的,貌似那時候的中樞還沒實力讓一方節度使突然死去,另外如果能輕易的幹掉韋皋,沒道理放任裴均和嚴綬。另外三地同時上表也並不算奇怪的事,其時順宗久病不愈,國無太子,無論是方鎮還是人民,都是意願趕緊立太子的,三地或多地請立都是正常的。

唐憲宗李純即位疑點之論?

五、劉禹錫的話。

劉禹錫曾在劉子自傳中暗語憲宗即位的問題,但是劉禹錫是王叔文集團的成員,因故被貶黜。看看順宗時王叔文集團得勢時,韓泰、柳宗元和劉禹錫當時互相吹捧的厲害,甚至自比三皇五帝和管張,夠厚顏無恥的,劉禹錫更是幹過鑽營求官不為正人君子待見的事。在王叔文集團倒臺後,即使遇到全國性的寬宥政策時,仍然加個括號把柳宗元、劉禹錫等排除在外,因此以劉禹錫的為人,對憲宗的不滿或仇恨不會小,那麼劉禹錫這些話的真假性可以想見,很難說不是汙衊性行為。

六、羅令則事件。

除了三國後期有個羅憲字令則外,唐朝的羅令則算個什麼玩意,翻遍唐史,羅令則都不是一個重要人物或有實力讓順宗信任的人,那麼矯詔基本是肯定的,而杜撰的更有可能。史書記稱這個羅令則為山人,無論是隱居的高人還是山野之民,為啥會突然矯順宗的詔,幹這樣一件不會對自己有好結果的事,我想大概率是憲宗的敵對勢力陰謀所謂。另外,憲宗會幹這種借羅令則事件剷除政敵的賠本生意嗎?一方面羅令則及其黨都無足輕重,這算哪門子的政敵,另一方面把順宗搭上使人懷疑自己的行為,我想憑憲宗的智商不可能幹出這樣的事。

唐憲宗李純即位疑點之論?

七、舒王之死。

舒王李誼在德宗時是順宗的競爭者,為宦官看好,在憲宗即位後不久薨,問題來了,如果宦官看好舒王,那麼就沒理由在憲宗還是郡王的時候就請立憲宗為皇太子,畢竟唐朝有過兄弟相及的例子,如果不看好舒王,那麼羅令則事件和舒王之死的說法就不成立,因此在這裡存在一個悖論。

八、透露太上皇病情。

此舉十分罕見,但順宗和憲宗的承接也是十分罕見的,順宗久病未愈,從即位開始僅四個月就完全把權柄交給了憲宗,我們知道一般不輕言帝王病情,主要是怕政局動盪,但此時對於順宗,已經順利完成政治交接,太上皇的名分只不過是擺設,因此透露出太上皇的病情也沒什麼顧忌,且還不是直接說的,即使罕見也不足以說明什麼。

唐憲宗李純即位疑點之論?

九、憲宗尊號和宦官地位。

元和十四年,群臣討論給憲宗上尊號,崔群因說睿聖包括孝德不必上孝德而被貶黜,估計是誰都不爽,從唐高祖開始除了則天和少帝,皇帝尊號基本都有孝字,崔群之說是誰都不爽,何況是憲宗,以此說孝宗太在乎而“內有慚德”實在過於牽強。另外,韓愈的順宗實錄以及與俱文珍關係好,暗含的宦官為憲宗幹這事是為了保住地位,也不合邏輯,順宗重病易於控制,憲宗睿武,宦官不至於傻到找個體智健全的代替一個久病不愈的人來保住地位

唐憲宗李純即位疑點之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