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字獄到底有多嚴重?對後世的影響有多深?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統治中國近二百六十八年。在這期間,曾出現過康乾盛世,但也在盛世中,出現了規模空前的文字獄以及禁燬書籍的情況,給清朝統治帶來嚴重影響。

清朝文字獄到底有多嚴重?對後世的影響有多深?

一、清初文化政策的制定

文化政策的制定,與統治者的利益息息相關。清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雖然實行滿漢一家的政權體制,但滿族貴族仍然是政治集團的核心。因此,這就決定了滿族貴族統治鎮壓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情況,這反映在文化政策的制定上,表現為民族高壓政策。

民族高壓政策首先表現為,清朝制定的文化教育國策乃是欺世愚民,如清朝的皇帝都很尊崇孔子,康熙曾親自拜謁孔廟,書寫"萬世師表"的匾額,其目的在於維持滿族貴族統治的基本道德規範。此外,統治者也利用儒釋道三家思想鉗制百姓,使人民盲目信服清政府。因此,清初將朱熹的理學確為真理信奉,並且大力提倡佛教,順治時期封達賴喇嘛。道教在此時主要活動於民間,得到統治者的保護。

清朝文字獄到底有多嚴重?對後世的影響有多深?

確立尊儒崇道道文化方針後,清朝統治者開始積極爭取漢族知識分子的擁護和合作。順治時期,科舉制在全國內廣泛舉辦,鄉試相繼進行,通過科舉制走進仕途的知識分子增多,擴大了清朝的統治基礎。

在尊儒的背後,清朝的文化政策則用嚴酷的手段控制百姓思想,大興文字獄,控制社會輿論。

清朝文字獄到底有多嚴重?對後世的影響有多深?

二、文字獄興起

文字獄主要是由於統治者挑剔文字中的錯誤,興起的牢獄。清朝的文字獄開始於順治時期,經歷康熙、雍正兩朝的發展,在乾隆時期達到頂峰並且終止,一共經歷一百四十多年。其特點主要如下:

1、皇權至尊,不可羞辱

自秦朝開始,皇權的至高無上一直是歷代統治者盡心經營之事。清朝的統治者為了維護皇權的至高無上性,不惜大開文字獄。如乾隆時期的"王錫侯字貫案",王錫侯作為一位有知識的舉人,認為康熙命人編纂的《康熙字典》卷帙浩繁,不宜查閱,因此自己編纂了一本《字貫》。然而,編纂字典卻為王錫侯引來大禍,乾隆認為他在挑戰皇權,沒有尊上之心,因此將其家族眾人問罪處死,以儆效尤。這一慘案,深刻的說明了皇權至高無上,不容羞辱。

清朝文字獄到底有多嚴重?對後世的影響有多深?

2、捕風捉影,冤殺無辜

康熙、雍正時期,統治者常常依據隻言片語,濫殺無辜。如雍正時期,查嗣庭主持江西的鄉試,因考題"維民所止"被人舉報。雍正認為"維"、"止"二字,是在去"雍正"的首,意在詛咒皇帝,於是查嗣庭被抓入獄。

3、株連甚廣,處刑嚴酷

因為文字獄被牽連之人,在清朝人數之多,規模之大,可居歷朝之首。

如雍正時期的查嗣庭之案,將查嗣庭的兒子斬首,家人流放,其鄉里人不能參加鄉試,可見其株連之重。

清朝文字獄到底有多嚴重?對後世的影響有多深?

三、編纂《四庫全書》,功過參半

文字獄震懾了士大夫,禁燬了許多書籍,但是並不能清除不符合清朝統治者要求的書。因此,清統治者以編纂《四庫全書》為由,蒐集歷朝之書,將反封建的書銷燬徹底。可見,《四庫全書》的編纂完全是清初文化專制政策的延續。

《四庫全書》由統治者領導,卷帙浩繁,可謂收集了古今之圖書,門類豐富,內容詳實,具有極高的收藏和參考價值,並且保護了古代的文化典籍。但是,畢竟它的編纂目的是為了統一思想,因此在編纂的過程中,大量篡改古籍,並且將古籍中不符合專制思想要求的圖書大量銷燬。這一做法對古籍保護和古代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破壞作用,從這點來看,《四庫全書》的編纂弊大於利。

清朝文字獄到底有多嚴重?對後世的影響有多深?

四、文字獄和禁書對後世的影響

清朝前期大範圍實行的文字獄以及由此而來的毀滅禁書,其危害之大,不亞於秦始皇時期的"焚書坑儒"。只是,比起秦時,清朝統治者禁錮思想的手段更為高明,所以在禁書之後,清朝依舊延續了百年。但是在文字獄貌似獲得勝利的背後,是中國封建王朝已經走入了末路,江河日下,在世界廣泛進入資本主義時代的時候,仍然堅守著封建制度,將自己封閉在狹小的圈子內,使得中國不斷的落後於西方。

此外,文字獄和禁書活動禁錮了人們思想,在西方啟蒙運動如火如荼發展的時候,中國卻只能在萬馬齊喑的時代中掙扎徘徊,最終阻礙了社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