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提起刺绣,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由属地命名的湘绣、蜀绣、粤绣、苏绣这"四大名绣"。殊不知,这清代的四大名绣,皆得益于一个绣种:顾绣。

顾绣起源于明末上海松江府顾家,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姓氏命名的绣种,是顾家三代女人在闺阁之中创造出的人间精品。

顾绣最为独特之处在于,以绣代画,以画入绣,亦称为"绣画"。因其绣艺精巧,又兼具诗情画意,是明末清初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顾绣经过历代传承,几经起落,几近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松江顾绣艺人再次将其发扬光大。2006年,顾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顾绣


01

作家王安忆以顾绣的发源和发展历史为蓝本,创作了长篇小说《天香》,用清雅细腻的语言描画了一幅明代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申家三代绣女的闺阁才情。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小绸和闵氏

晚明时期,上海申家造"天香园",亭台楼阁,水榭桃林,远观古雅大器,近看华丽精致,是个钟灵毓秀之宝地。

申家长子柯海娶了徐家女儿小绸为妻。出自书香门第的小绸自幼熟读诗书,自然就比普通的闺阁女子多了一份玲珑的心思,她只想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可是,柯海在远游的途中,经不住友人怂恿,阴差阳错地纳闵氏为妾,从此小绸再也不理柯海,两人虽一生都住在一个园子里,却再也没有了夫妻情分。

闵氏是苏州织工之女,自从嫁入申家,便不受众人待见,深闺中她便以针线刺绣打发寂寞时光。闵氏的绣工出自宫廷,绣品出众,逐渐在天香园里有了口碑,女眷们开始纷纷和她习绣。

后经妯娌镇海媳妇的调节,小绸与闵氏冰释前嫌,也参与到习绣之中。

书中写道:小绸的绣工自然远不及闵,但她读过书,还临过元人的几笔画,比如赵孟頫夫人管道升的竹,所以,她针下的绣活就流露出几分画意,自有一种雅致。

有了小绸的加入,天香园的绣品就不仅仅绣些衣裙鞋帽。开始绣大件,帐幔屏罩,原有的针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就从仅有的针法里逼出了许多变法。

一桩桩细论,果然,滚针是从接针里套出来的,旋针又从滚针里套出来,再派生出套针、集套、单套,掺针里套出施针,施针里套出施毛针……可谓针针相连,环环相扣。

后来,天香园中专门辟出一间绣阁用于女眷们习绣。在小绸和闵氏的锦心慧手下,天香园绣逐渐盛名远播。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沈希昭

柯海与镇海本是两兄弟,与柯海的境遇不同,镇海在娶妻生子后,经受丧妻之痛,不再留恋世事。他将一对幼儿阿昉、阿潜交给兄嫂抚养,出家修行去了。

阿昉、阿潜从小跟着小绸生活,有柯海媳妇的姐妹情谊在,小绸将两个孩子视为亲生。尤其是阿潜,他丧母时年龄尚小,更得小绸宠爱。在钟鸣鼎食之家,又备受长辈娇惯,阿潜逐渐长成了宝玉似的人物。阿潜长大后,在婚配上着实费了一番周折,不过幸好娶了杭州才女沈希昭为妻,也算是一段佳话。

沈希昭嫁入申家后,受绣阁影响,也开始习绣。与其他女眷不同的是,沈希昭自幼在诗书中长大,又精通绘画,非寻常心性的女子。她的画经香光居士指点更是超凡脱俗,颇具灵性。所以,在习绣的过程中希昭以书画入绣,半绣半绘,堪称"绣画"。小绸是以诗书化进绣中,而希昭是以绣做诗书,为天香园绣描下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

这"绣画"非一般人可为,其以宋元名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为蓝本,画面视需要或绣或画。这需要创作者对原作品有深刻领悟,还要精通对画面表达的绣艺,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造诣。

天香园绣有了沈希昭的"绣画"加入,从此扬名于世,成天下一绝。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蕙兰

镇海的长子阿昉娶了彭家小姐为妻,生下女儿蕙兰。此时,正是天香园绣扬名天下,申家凡女眷,都必学绣。蕙兰几乎一下地便摸针,是在绣阁中长大的。申家儿女,总是要读些诗书,再日日对着丝线绣针,天长日久便生出慧心。蕙兰又与希昭投缘,遂得天香园绣真传。

蕙兰嫁入平常人家,后寡居,与婆母张夫人相依为命。蕙兰素服孝装,以绣佛像为生,竟也逐渐殷实富足。她辟发为丝,绣入作品中,为天香园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之后,蕙兰更是设幔授艺,吸引了四邻乡女前来学习,逐渐扩散成为一定的规模。一时间,达官显贵、巨商富贾莫不争相购买,以至于"百里之地,遂无寒女"。"天香园绣",这"旧时王谢堂前燕",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这部《天香》讲述的申家"天香园",其实就是顾家"露香园"。小绸与闵氏对应的就是顾名世之妾缪氏,沈希昭对应的就是顾家媳妇韩希孟,蕙兰对应的就是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

400多年前的露香园风貌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天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遥望的大门,顾家的绣娘们拂去岁月的尘埃,袅袅婷婷地向我们走来。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02、

偌大一个上海,那么多的园子,那么多的绣娘,唯有露香园顾家造出了名扬天下的绣品。万事皆有缘由,从《天香》一书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晚明时期,商业出现空前繁荣,这使得绣品不再只是日常生活用品,那些精美绝伦的绣品被视为艺术品和奢侈品,被待价而沽。

另外,书中还写道:

"上海城里,多是居着赋闲的官宦人家,或悬车,或隐退,或丁内外忧。说起来也奇怪,此地士风兴盛,熏染之下,学子们纷纷应试,络络绎绎,一旦中式做官,兴兴头地去了,不过三五年,又悻悻然而归,就算完成了功业。余下的便是游冶玩乐,久而久之,酿成一股南朝风气。……总体来说,上海的士子,都不太适于做官。莺飞草长的江南,格外滋养闲情逸致。

这份"有市无价"和"闲情逸致"成了滋养天香园绣产生和发展的温润土壤。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顾绣

其次,天香园绣的产生与申家的家风不无关系。

申家的长辈开明,虽然处在封建时代,但没有对女眷的过多封闭、保守和限制;天香园内处处是奇珍异宝,别致景观,一砖一瓦,一楼一阁,无不透出一种"雅致"的审美情结。

申家祖孙四代人开园造林、外出云游、结交朋友、开墨厂、开豆腐店、绣阁习绣、出家修行……

桩桩件件的事都透着申家人的大气、通透,活便活得是潇洒,玩便玩得精致,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天香园绣的气质。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顾绣

再有,闺阁女儿的才情不容小觑。

小绸出自上海徐家书香门第,世代舞文弄墨;闵氏来自苏州宫廷绣匠之家,世代为宫廷御用织造,擅长织绣;希昭从有南宋遗风的杭州而来,从小如男孩一样将养,书法、绘画不遑多让。

天香园中几乎聚集了来自苏杭沪的能工巧匠,自然这绣品风华绝代,无人可望其项背。

可以说,天香园绣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才成就了这巧夺天工之作。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顾绣

03、

天香园的女子能在绣艺上超越历朝历代的绣娘,自成一派,这与她们的性情不无关系。

小绸的丈夫柯海是个不懂爱的人,新婚的缱绻还尚有余温,便纳了闵氏为妾,最终伤了两个女人的心。希昭的丈夫阿潜是个永远脱不了稚气的人,不打一声招呼便随着戏班去流浪,随心随性,不知爱为何物;蕙兰的丈夫张陛是个不会爱的人,他虽敬爱蕙兰却总是冷着一副面孔,只会在蕙兰回娘家时偷偷亲吻她的枕头,可惜婚后两年便病逝。

小绸一开始还少年意气,不理柯海,时间久了,便觉得自己好笑;希昭在阿潜流浪时寄情于绣画,任凭他来去;蕙兰的丈夫早逝,她没有自怜,反而可怜起丈夫身体病弱没有福气,搂着襁褓中的婴儿,暗自揣度"他不理咱们,咱们也不理他"。

虽然得不到丈夫的爱,但她们没有像怨妇一样自艾自怜,也没有像其他大户人家的妻妾、妯娌间明争暗斗。

她们将不可得的爱搁置,在刺绣中寄托深情,自顾自地美丽芬芳,令人不忍亵渎。这样的气度非寻常女子所能有,即使是男人也比不得她们。

书中描写到:有时候,宅子里,或者园子里,看见那几个袅袅婷婷地走过来,柯海简直要找个地洞钻下去才好。不是说有愧什么的,而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们。

气度是一个女人不可多得的财富,有气度的女人不困于心,不囿于情,不念过往,亦不畏将来。看破而不逃离,多情而不绝情,是真正的女中丈夫。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对待男人的这般气度,并不是说绣娘们是薄情寡义之人,相反她们将浓情厚意给了懂她们的人。

小绸与镇海媳妇是妯娌,在小绸与闵氏隔阂时,是镇海媳妇穿针引线,和她们俩交好。在这天香园里,她们彼此支撑,互相慰藉。镇海媳妇病危时,小绸拿出祖传的墨冒险救了她,从此后,两人更是成为生死之交。

希昭性情孤傲,嫁入申家后不屑与人往来,却独独喜爱蕙兰。这两辈人是忘年之交,无话不谈,深闺寂寞的时光里,能有一个人分享心事也是缘分;

蕙兰守寡后有人劝她改嫁,她不允,定要和寡居的婆婆张夫人一起守护张家的血脉。在是否设幔授艺的纠结中,是张夫人的远见让蕙兰看到了传承绣艺的意义和价值。两个寡居的女人,在天长日久的生活中,竟生出肝胆相照的义气。

生活这匹布,是由经线和纬线共同织就的。"自己"是永恒不变的经线,那些至爱亲朋、光荣梦想、兴趣爱好、山川大河、奇闻异事等等构成了生活的纬线。

而夫妻情爱只是其中的一根,没有了它,还可以有义结金兰的情谊、心有灵犀的知交或者不离不弃的陪伴。生活这匹布,只有不断拓展它的广度,才能不惧怕任何一条纬线的脱落。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顾绣

学绣的女子需要一种沉静的力量。一架绣绷,一块绣布,一手针线,一个身影,点上一炷香,一绣就是一天的光景。

将一根蚕丝线劈成256份,一针续一针,一行接一行,画笔与针线交替运行,将巧思与锦心倾注于绣作。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才能完成一幅心血之作。这绣品之所以昂贵奢侈,就是因为它是斐然的才情和昂贵的时间成本制成的呕心沥血之作。

天香园的绣娘以绣为乐,参透了生活伦理之普世哲学,领悟了天地万物之神奇造化,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一个女人若真的爱上一件事,并沉浸其中,深入其里,便也可从中发现"星辰大海"。绣画如此、写作如此、读书如此,其他事情亦如此。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顾绣

一个心里有气度、生活有广度、思想有深度的女子,才绣得出高贵典雅、气韵生动的绣品。这是天香园的申家女子,也是露香园的顾家绣娘们特有的性情,更是千千万万心有才思的女子的缩影。


这本厚厚的《天香》用探寻的笔触,描绘了400多年前晚明社会的生活图景。

从申家的兴盛到衰落中,从人情风物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看到了一代代的绣女们,如何留下那一幅幅深情款款的绣作,并使之成为了传世之艺术。同时,封建社会闺阁之中的女性自强不息、顽强成长的坚韧力量也带给现代女性深深的启迪。

如此技艺,不得不让人感叹:闺阁虽小,才情无限,顾氏绣品,天下一绝!


王安忆《天香》:玲珑女儿心,精致绣艺情

顾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