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败家史

全文约1500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一旦求上佛,事情也就没什么指望了。

王安忆《天香》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败家史

《天香》是王安忆的代表作之一,也顺应了某个时间段文学潮流,即以大家庭来写时代变迁与某些行业,类似结构题材当代小说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是陈忠实的《白鹿原》,张炜的《古船》,莫言《红高粱》等等。

而这样小说题材多以男性角度进行叙述,毕竟在万恶的旧社会,还是以男权为主导。但是《天香》却依旧是个女性向的历史题材小说,背景放在了明朝万历至清初的时期,地点放在了王安忆老师特别熟悉的江南之地。

而作为女性小说,又要回归于历史,也就不能像现在众多穿越剧与小说那样,把女性置于现代平等思想中。

只能按旧社会的传统,从“三从、四德”这几点入手,“三从”指的是“从父、从夫、夫死从子。”而“四德”指的是“德、言、容、工。”这四个方面了。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败家史

“德”指的是道德伦理,比较常见 ,惊不起波澜,对于当代作家来说可能没什么好写的。“言”指的是言行举止妥当,可以引申为当代所说的情商,这方面可写的也少一些。“容”指的是容貌,而女性容貌又常常被男性所左右,所以在女性小说题材也不是出彩。

所以《天香》就把重点放在“工”上了,即要会做些手工艺品刺绣了,并且因为这个家子里的男丁都扶不上墙,入不了世,挣不来钱。最后,不得不靠这群藏在天香阁里、类似于“冷宫”中勤劳勇敢的女性进行刺绣为生。

小说以建园子开头,写出了申家的辉煌,但也恰巧应了“富不过三代”这句俗语,到第二代起颓势,第三代彻底不行了。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败家史

第一代申家,两个儿子明世与儒世,在家里老太太归去后,分家了。

而小说的重点放在明世家,明世有三个儿子,两个嫡出,柯海与镇海,一个庶出,奎海。柯海干啥不行,读书还行,但考不上好功名,干墨厂又赔钱,整天与阮郎,别家公子哥游荡。

但他万幸的是讨的老婆不错,妻小绸明事理,但性格泼辣,在他第一次娶妾后,俩人就分居了。第一个妾闵家女儿带来刺绣技艺。本来这一妻一妾俩人关系不融洽,结果在镇海的老婆的帮助下,俩人共同亲如姐妹,共同刺绣,共同对他们的老公柯海不冷不热,但俩人都只生女儿。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败家史

于是柯海娶了第二房妾,是一个村上姑娘,终于生下一子,有乡土气息,但也由于生处明末乱世,无力挽回整个家庭的颓败。

镇海因为老婆的不幸逝去而遁入空门,留下两个儿子,阿潜与阿昉由柯海妻子小绸带大。阿昉开豆腐店赔钱,阿潜有同志倾向,不告而别,随同样家庭出生的小伙一块儿追逐音乐梦想去了。

而奎海,这个庶出的孩纸,书也不读,与市井不学无数的混混玩在一块儿,甚至为了一个青楼女子争面子而买下一幅赝品。最后申明世不得不让柯海解决这事儿,这也是这个家族由兴到颓的标志。

如果单纯从一种儒家“积极入世”的角度来看,这群男人都不顶用。但另一方面来说,正是他们不顶用,各有“志向”,让他们的家眷有了刺绣的空间与时间。

这群嫁入申家的女人们,由闵家女儿传授技艺,几代媳妇共同学习传承,打造出了名噪一时的“天香阁”刺绣品牌,也由此负担了家庭的开支。

82.《天香》(一):一群公子哥的败家史

其实类似于这样一种嫁入大家庭,婚姻生活不幸的女人,最为极端的例子是张爱玲《金锁记》里的七巧,遭受性压抑,无处释放,最后把压抑放在了限制自己子女的幸福上。但《天香》不一样,让她们的压抑在刺绣中有处释放,还做得很好。

如果还是从我们刚开始所说的“三从四德”的角度来看,这群女人在年轻的时候,先是“从父”的意愿,嫁到了申家,尔后“从夫”了一段时间,但是这群公子哥都比较奇怪,干啥啥不行,就待着挺好,都不要她们跟从。

那好,于是她们自成一个小团体,在刺绣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她们脱离了“三从四德”的藩篱,尽管也是从父嫁过来,从夫守着空房,偶尔守一下孩子,但是却有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也算是表现出某些进步的意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