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皇帝御驾亲征的寇准却只收获了澶渊之盟

引言

北宋王朝在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手里结束了自唐末黄巢之乱而引起的天下纷争,但为了避免出现隋唐时期地方武装割据,以及武将的影响力过大,宋朝开始极力打压武将。这就造成了宋朝一直都不是一个强势的王朝,重文抑武也使得宋朝的文化达到了历史的高点。

宋朝武装力量的薄弱,对于长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北宋时面临着西夏和辽国两大游牧民族的虎视眈眈,宋太祖时期还处于刚刚武力建国时期,武装比较强势,到了宋太宗开始重用一批庸将,宋朝的武力值开始走下坡路,到了第三任皇帝宋真宗时期,则一直都是被北方的辽国吊着打,这个时期的宋朝的避战派则占据了朝廷的上风。

逼迫皇帝御驾亲征的寇准却只收获了澶渊之盟

北宋疆土,面临着西夏和辽国两大游牧国家


寇准“请”宋真宗御驾亲征

宋史中的寇准出生在书香门第,小时候就很聪颖,十九岁中进士,然后开始到地方为官,在各地为官时处理政务能力较强,被调回中央任官。在中央当官,寇准是出了名的敢说,经常把宋太宗顶的说不出话来,但因为其才能出众,提出问题后往往能够给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非常受宋太宗的欣赏以及信任。信任到什么地步呢,立太子这种大事都是最后咨询寇准后做的。所以说宋真宗能够当皇帝,还是要承寇准的情。

寇准在太宗时期就已经在地方为官攒足了资历,在中央的吏部,兵部,工部,刑部以及管钱粮的三司史都待过,寇准在宋太宗时期就已经做到了参知政事,相当于是副宰相,到了真宗时期当宰相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寇准是出了名的有主见,敢于顶撞皇帝,宋真宗担心让寇准做了宰相自己日子不好过,就任命毕士安做宰相,寇准做副相。

逼迫皇帝御驾亲征的寇准却只收获了澶渊之盟

寇准在巴东的雕像,巴东是寇准仕途的起点


刚做宰相的寇准就受到了大挑战,辽国萧太后带着儿皇帝出动二十万兵进犯宋朝,一路打,一路劫掠。攻得下的城池就攻,攻不下就绕过去,就这样一直打到了澶州。澶州就是现在的濮阳,离开封已经很近了。当时黄河还没有改道,所以到了澶州就相当于攻到了黄河边,黄河就成了都城开封的最后一道防御,这可就吓坏了宋真宗以及当时的文臣,但寇准例外。宋史记载,

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宋史

看到没,寇准其实在契丹大举入侵宋朝前就已经预测到了,前线的急书一天能发出来五份,也可见前线情况的危急,但寇准还在淡定的喝酒谈笑,将这些前线急书留中不发。

其实,寇准从契丹冬季就开始频繁的发动入寇大宋就已经觉察到契丹可能有大动作,提前就让前线精选骁勇守备好北方的要地。契丹虽然攻得快,看似无往不利,其实早已经陷入了寇准的圈套,寇准计划就是让契丹大军深入,拖的他们兵马疲敝,再加上粮草供应紧张,然后出动提前已经组织好的各地民兵以及骁勇就可以一举消灭契丹的有生力量,这样就有机会一举收复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没有收复的燕云十六州。所以全宋朝除了寇准,其他人都不淡定了。

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 宋史

当时朝中掀起了迁都避祸的风潮,有主张迁都到金陵的,有主张迁都的成都的,这些官员基本都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只有寇准坚决支持迎战契丹,并请求皇帝御驾亲征,鼓舞士气。

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邪?遂请帝幸澶州。 宋史

宋真宗其实怕的要死,但为了不将祖宗都丢了,不得不去前线鼓舞士气,就这样宋真宗被请到了澶州御驾亲征。

宋真宗避战在大好形势下签订了澶渊之盟

宋真宗就是一百个不情愿,但也不想让大宋的江山到了自己手里就折了一半。虽然担惊受怕,但在寇准的鼓励下还是去了澶州。当时的澶州被黄河一分为二,黄河南岸是南城,黄河北岸是北城。宋真宗到了南城说什么也不愿意过河去北城,寇准怎么也说不动了,就请前线的统帅高琼前来一同说服。

寇准再次来到皇帝跟前说:“皇上已经到了澶州南城,下面的士兵都知道了,如果皇上不去北城,都会以为皇上您惧怕北方那些蛮子,不仅没有起到御驾亲征增加士气的作用,反而让咱们士气衰落,涨了敌人的威风。”宋真宗问高琼是不是这样,高琼说是。然后皇帝同意过河,高琼见机立马下令让近卫队簇拥皇帝的辇去了北城,不给任何后悔的机会。

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宋史

宋真宗到了北门城楼,远近的士兵都看到了象征皇帝的三盖,都十分激动,大呼皇上万岁,大宋必胜,声音都传到了契丹阵营,吓得契丹兵马都乱了起来。当真是天子一呼,王霸之气震慑敌军。看到皇帝,士兵士气大振,皇帝也对寇准愈发信任,就将前线的一切事物都交给了寇准,自己回到南城行宫。十多天后,敌军统兵大将萧挞览为了找回点颜面,亲自到北城下叫阵,结果被宋军张瑰一个床弩给射掉了脑袋,契丹的士气更加低靡,相反大宋的士气更加高涨。

逼迫皇帝御驾亲征的寇准却只收获了澶渊之盟

宋辽两国缔结澶渊之盟


眼看形势一片大好,寇准即将要发起反攻,这时辽国这边派使臣送来了请求结盟的请求,寇准极力反对,但害怕极了的宋真宗厌烦了战争,加上求和使者相当的情真意切,寇准勉强答应,但要求契丹向大宋称臣,并将辽国统御下的幽州之地归还大宋。宋真宗为了快速的结束这场战争,加上有人说寇准拥兵自重,寇准没法自辨,毕竟这种事情越描越黑,就无奈了同意了。

刚开始宋真宗说只要不割地,辽国要什么都可以答应,就是每年要一百万的钱绢也可以答应。去辽国商讨和谈的是小官曹利用,寇准知道后就跟曹利用说,虽然皇上给你说一百万都可以,但是你要是给我谈的超过三十万,我就斩了你。曹利用害怕寇准,最后就真的谈到了三十万,这样两方罢兵,缔结了澶渊之盟。

结语

封建皇权集全国的权利于皇帝一身,皇帝圣明,则整个国家跟着昌盛,皇帝昏庸,则整个国家也跟着受苦。即使是再厉害的臣子,没有一个好的君主,也很难有大的作为。寇准就是典型的能力出众的臣子,但是宋真宗却不是一个开拓进取的皇帝,寇准虽然创造了大宋建国以来收复燕云十六州最好的机会,但是宋真宗却没有那个魄力去抓住,这就让大好的机会白白浪费。

而历史的发展也往往就是这样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澶渊之盟虽然阻止了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但也给了宋朝休养生息的机会,让宋朝此后将近百年没有大的战事,使宋朝的经济快速的发展,也间接的让辽国失去了游牧民族的优势而走向了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