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赵云真田幸村及其父真田昌幸,大阪夏之阵是文学虚构

真田三代,即幸隆、昌幸、信幸、幸村,在日本历史上都非常出名。事实上,真田家相对可信的历史,就是从真田幸隆开始的。

日本版赵云真田幸村及其父真田昌幸,大阪夏之阵是文学虚构

大河剧中的真田幸村

1541年5月,真田家与海野氏、祢津氏、望月氏在海野平之战被武田信虎、村上义清、诹访赖重组成的联军击败。失去领地的真田幸隆,不得不逃往上野,寄身在山内上杉宪政麾下第一猛将长野业正戍守的箕轮城。

十年后,真田幸隆运用谋略,一日内取得让武田晴信最为头痛的砥石城,北信浓一带,原本与村上义清结盟对抗武田家的豪族见状,纷纷归附武田家,严重威胁到村上义清的统治。两年后,村上义清、高梨政赖等北信浓豪族,在领地日蹙的情况下投奔越后的长尾景虎。用计取得砥石城的真田幸隆居功至伟,不仅恢复了位于小县郡的真田本城,并蒙晴信赐予砥石城。

武田家灭亡后,失去主家屏障的真田家督真田昌幸不得不转投织田家,受信长委派前往协助攻略关东的泷川一益。不久后,发生了本能寺之变,泷川一益为雄踞关东的北条氏所挫败,真田昌幸立即背弃泷川一益,又转投北条氏。随着德川家康进入武田家领地,昌幸随后又向家康靠拢。

转瞬三变,真田昌幸看似没有节操,可对于在几个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而言实属无奈。论实力,真田家根本无法与四周势力抗衡,硬拼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真田昌幸的这种反复无常,从批判角度来看自然是墙头草,实际上却充满着无奈。

当家康意识到与北条氏争夺边境领地会让自己失去角逐天下的机会时,他以昌幸的沼田城作为与北条氏握手言和的条件。不甘成为大国谈判桌上牺牲品的昌幸,再度背离家康,投靠上杉景胜。

日本版赵云真田幸村及其父真田昌幸,大阪夏之阵是文学虚构

大河剧中的真田幸村

武田家灭亡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真田家就换了四次主人,但结果却与同样频繁更换主人的藤堂高虎有所不同。真田昌幸始终没能改变自己作为弱小大名的事实,而藤堂高虎最终却成为领有三十二万三千石的国持大名。事实上,真田昌幸的才略远胜藤堂高虎。可见,人要飞黄腾达,际遇造化不可或缺,不单单是能力的事。

昌幸的长子便是真田信幸,次子便是真田幸村。真田三代中,以昌幸、幸村父子最具人气。昌幸以上述之“灵活多变”出名,而幸村则以在大阪夏之阵中的表现出名。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刻画的人物中,即使关羽、张飞也各有些小毛病,称得上完美的只有诸葛亮和赵云两人。而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真田幸村就是类似赵云般的存在。而大阪夏之阵则如当阳长板坡,成了成就真田幸村的舞台,以至于读者在脑海中浮现大阪夏之阵时,都是真田幸村身着红色铠甲,一马当先冲向家康本阵,家康本阵立刻人仰马翻、一片狼藉的景象。

必须指出的是,关于真田幸村的这种完美形象,只是文学作品或游戏的公定形象,并非真实状况。

据史料记载,幸村是在1614年九月至十月间才进入大阪城的。那么,即使他从进城之日开始打造那副绣有“六文钱”家纹的“赤备”铠甲,连冬之阵都赶不上,何谈夏之阵。至于所谓的“真田十勇士”,已确定为明治末年在大阪立川文明堂出版的“立川文库”中的虚构人物。真田幸村勇是勇,毕竟脱不出人的范畴,神或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日本版赵云真田幸村及其父真田昌幸,大阪夏之阵是文学虚构

大河剧中的真田幸村

插句题外话,《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是虚构的不假,但也远非近年来有人故意贬抑的保镖。要是对魏晋禁卫武官制度稍有研究,就会发现,赵云晚年实际上以“中护军”执掌了半数禁军哩。这待笔者有时间再稍加整理,写文阐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