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理念第一篇

育兒理念第一篇

美國最有名的女人希拉里·克林頓所言,“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

養兒子的過程,最主要的就是適當的時候放手。家是港灣,永遠向他們敞開,但他們也是男子漢,外面海闊天空,應該走出去,大膽闖世界。

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儘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的能力,相信他能做得很好。

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改善和保護孩子,目的是引導他們,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如果管教孩子是出於愛孩子,那麼我們在管教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應該是愛,而不是憤怒;管教的過程中絕對不能傷害或者羞辱孩子。

好的父母在鼓勵孩子獨立、允許他們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嘗試約束孩子,給他們設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規矩。

當孩子在嘗試解決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在一旁靜觀其變,讓孩子通過自己做決定,來學到本領,而不是急於伸出援手,因為這時正是培養孩子性格的好機會,可以鍛鍊孩子的韌性和意志力。

孩子們正是通過經歷教訓才學到寶貴的知識,知道做事的底線,懂得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育兒理念第一篇

父母情緒激動的時候,往往會對孩子說一些不應該說的話、做出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所以這個時候父母最好是告訴孩子“我休息一下再說。”或者說“我們大家都需要安靜一下。”

現在的人相互共處的機會越來越少,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機會越來越難得,放慢腳步,聯絡感情,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

育兒理念第一篇

父母應該在必要的時候給孩子提供一定量的幫助,原則是不能干擾孩子的成長。如果父母主動提出建議幫助孩子,就會給孩子一種暗示,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父母眼裡不夠聰明,不夠強壯或者缺乏創意,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

孩子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在桌子旁邊逗留徘徊,這樣做實際上是告訴孩子:“你這孩子既不聰明,做事又沒有頭緒和方法,而且也不自覺,沒法獨立完成作業。”其實,更為理想的做法是離孩子遠一點兒,讓他們自己完成作業,父母做自己的事情。這樣,萬一孩子有哪個地方卡殼了,父母也可以回答孩子的問題或者提供幫助。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不要代勞或者督促完成作業,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自理能力強的學習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