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只會扼殺孩子的靈性,學學這個老師是怎麼做的

翻開《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本書的作者威爾·鮑溫,他發起了一項“不抱怨”活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活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和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不抱怨”運動用一隻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

抱怨只會扼殺孩子的靈性,學學這個老師是怎麼做的

書中闡述道:“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這段話打開了人們心靈的一扇窗戶,其實“抱怨”是每個人一生中常常出現的負面情緒,也是人們最容易忽視的一種“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比如:有的人常常會抱怨家庭生活不如意;又比如:有的人總是會抱怨個人的工作不理想;再比如:有的人隨時會抱怨身邊發生的不愉快……其實抱怨情緒的出現也屬正常,畢竟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知覺的。

鍵在於“學會不抱怨”。不抱怨就像一把鑰匙,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藉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不抱怨,即開放、包容、接納所有的人、事、物,積極地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工作狀況,從而積極努力地去改變;謙遜地與人相處,優化個人的生存環境;以樂觀、豁達的心境,坦然地接受各種困難和挑戰;時刻抱有感恩、寬容和同情之心,來正確行使“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

抱怨只會扼殺孩子的靈性,學學這個老師是怎麼做的

這讓我想起了在我們老師平時的教學中,學生沒有完成學習目標或學習任務時,便會抱怨學生真笨,怎麼就掌握不了?你到底在幹什麼啊?總是嚴肅的責怪,這實際就是在抱怨,在無意識中一遍又一遍地強化了學生的缺點,讓這些你不希望產生的事一味地放大,較重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他們心裡感受自我也是那麼的無能,那麼的笨拙,那麼的懶惰,意識中不自覺地就往那個方向滑,從而致使最後就會呈現你所抱怨的狀況,呈現你最不想要的論斷。

要想快樂,就得改變自我,不再抱怨。不抱怨的人生才是最快樂的。教學中要是哪節課真的還沒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時,作為老師,可以及時地反醒一下自己:“是不是我那樣的教學方法令學生較難掌握?下節課換一下別的辦法,或許他們可以更好的接受。”沒有人喜歡被批評,學生尤其如此。因此我們做老師的也應該換種心態,換種眼光,學會了解學生身上的亮點,學會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用激勵欣賞的語言來引導教育,振奮他們的精神,激發起他們的潛能,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停止抱怨,在平凡中也能找到自我價值。記得有一次,下自習已經6點15了,由於學生們要去吃飯樓道擁擠我就沒有及時回辦公室,在教室就有很多同學來問問題,解答完一個又有一個,我心裡還想怎麼同學們這麼不懂事,自己不吃飯也不考慮我要吃飯嗎?我真想告訴同學們我要去吃飯,讓他們再找時間問,可是看著同學們那焦急渴望的眼神我又把話咽回去了,忍著飢餓、耐著性子給同學們講完了。當我吃完飯回到備課區的時候卻發現桌子上有三盒米粥,一張字條上面寫著:老師您那麼晚去吃飯是不是又是吃泡麵啊?方便麵對身體不好,我給您買了幾盒粥,希望老師能注意身體!那一刻,我被學生感動了,我被我的工作感動了。其實面對學生老師耐心地解決他們的問題,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不經意的問候都會給他們莫大的鼓勵,讓他們在學習中有動力有自信,而我們的工作也在平凡中得到昇華!任何一份工作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停止抱怨,做一個積極、快樂的工作者!享受自己選擇的工作。只有我們用熱情來“融化”抱怨,才能真正愛上自己的工作。也許有一天,你會驚喜的發覺自己工作壓力不那麼大了,工作氛圍更加和諧了,工作興趣也越來越濃了,有更多的能量去面對各種困難,你會發現不抱怨讓你得到的遠勝於自己夢想所及。

改變自己所能改變的,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不抱怨是自己與自己建立的心靈契約,是一種陽光的、積極的、獨特的心靈體驗。既然抱怨無益,為何不停止呢?那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收起抱怨,懷著感恩的心在這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一個積極,快樂的工作者!

最後將書中我非常喜歡的一句結尾的話與大家共勉: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相信世界會因你的微笑而改變,生活也將因你的“毫無怨言”而變得更加美好!

抱怨只會扼殺孩子的靈性,學學這個老師是怎麼做的


㈷ZJ��w�X�\u0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