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字技術、AI、5G、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馬雲有話要說

關於數字技術

馬雲在演講的開始提到,數字技術應該讓人類的發展更加普惠、更加可持續、更加綠色。同時,接下來全球化和技術都會產生巨大的變革,未來人類會依照數據而居住,要找到通數據的地方。

馬雲表示,全球化已經不是港口城市受益,而應該是所有的城市都受益。工業化時代的全球化分工受益的主要是港口城市和沿海城市,但是數字化時代的全球化分工應該讓偏遠的城市、偏遠的地區受益。

比如像貴州這樣的地方,過去因為地理環境的限制,很難參與到全球化的分工之中去,但是我們知道阿里巴巴團隊在貴州做了一件事情,我們給貴州銅仁萬山區的人提供數據標註培訓,這裡有很多大量從山裡搬遷出來的貧困人口,只要給他們一根網線,教他們如何進行數據標註,下一步數據標註師就可以進行註冊,創造了很多就業。這些農民、這些從山裡面來的人根本不可能成為數據專業的註冊師,但今天他們可能是中國最早一批拿到數據標註師上崗位的人。貴州山區的貧困人口因為這個而拿上了新的有職業技能的證書。

過去人類是依水而聚,只要有水的地方人類都去尋找,我認為未來人類會依照數據而居住,要找到通數據的地方。接下來城鎮化會加速,過去人類要花幾百年才能夠完成城鎮化,可能數字時代一些落後的地區只要幾十年就可以,未來十多年很多地方的發展是跨越式的,他們可能還沒進入3G就可能會直接進入5G。

關於數字技術、AI、5G、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馬雲有話要說

關於AI

馬雲強調AI應該翻譯成為機器智能。智能世界具有“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三要素。互聯網是生產關係,雲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未來是互聯網大數據以及大計算這些生產關係、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

我一直堅信AI應該翻譯成為機器智能,翻譯成人工智能我覺得是人類把自己看得過大、過高。智能世界三要素: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而互聯網是生產關係,雲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未來是互聯網大數據以及大計算這些生產關係、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

智能是改變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變智能的思想,引領未來的不是智能,引領未來的是智能背後人類的智慧。動物講究本能、機器講究智能,人類必須堅持自己的智慧。工業時代技術讓人類向外探索得更遠、更廣闊,我們一直探索月球、探索火星,但是人們特別關心的是技術、產品和服務,而事實上我堅定的認為智能時代應該是讓人類更加關注自己、關注內心,更加懂得人類本身。

智能世界不是讓萬物像人,而是讓萬物像人一樣去學習,智能時代要解決的是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瞭解人不能瞭解的東西。機器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人類必須敬畏尊重機器的智能。很多事情對人類來講很難,但機器非常容易,很多事情對機器很難,對人類來講卻非常容易。我們不斷在研究機器怎麼樣可以向手一樣靈活,其實人類永遠會比機器更加靈活。

關於數據標註師,對人類來講非常容易,但是對機器來講就變得極其複雜。蒸汽機從來沒有模仿過人的雙臂,汽車從來沒有模仿過人的雙腿,計算機絕對不能模仿人腦的思考。過去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機器會變成人,但最終人應該更像人,機器更應該更像機器。

智能時代千萬不要把精力花在技術上、花在設備上,而是要把我們的技術、設備花在人的進步身上、人的感受身上。智能時代不應該也不能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關於數字技術、AI、5G、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馬雲有話要說

關於5G

馬雲認為5G時代是機器與機器、端與端之間的關係。5G時代會把很多企業留在4G和3G時代,包括BAT都有可能被淘汰,要用好5G技術,擔當起5G時代的創新和責任。

1G、2G是以個人電腦PC為主,3G、4G以手機為主,而5G開始只要通電的都是端,所有通電的都會連接起來。互聯網時代是人與人、人與機器的關係,5G時代是機器與機器、端與端之間的關係,5G時代會把很多企業永遠留在4G和3G時代,包括我們BAT,往往這個時代做得最好的會被下一個時代所淘汰,只有用好5G、尊重5G,並且擔當起5G時代的創新和責任,才有可能進入5G時代。

其實現在討論的大部分都是跟5G的通訊有關,5G時代通訊最多不會超過20%,物聯網將佔80%以上,智能世界每個東西都會有一個芯片,而這些芯片之間會講話、會計算、會付費、會交流。所以我想我們對未來的認識絕不能停留在今天。

關於數字技術、AI、5G、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馬雲有話要說

關於數字經濟

馬雲認為,我們不應該害怕創新企業變成巨頭,應該擔心的是巨頭不創新。所有的大公司不是市值大、不是規模大,而是責任大,只有責任大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我也想講一講中國的機會以及中國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我個人的看法。美國是一個車輪上的國家,中國應該也有機會成為一個互聯網上的國家。互聯網在歐洲和美國發明,但是在中國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

今天中國的數字經濟有這樣的發展,有了BAT這樣規模的企業,我認為這是和中國經濟在過去20年的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是相吻合的。現在有人說中國互聯網巨頭擔心中國的企業做得越大,我個人覺得BAT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國這樣的國家應該有幾十家這樣大的企業。

很多人擔心創新企業、市場企業做大,中國現在的互聯網公司是靠創新、靠市場做起來的,我們不應該害怕創新企業變成巨頭,我們應該擔心的是巨頭不創新。當然,所有的大公司不是市值大、不是規模大,而是責任大,只有責任大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關於數字技術、AI、5G、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馬雲有話要說

關於互聯網金融

馬雲表示,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最大的區別就是它能夠服務更多的中小企業,它能夠幫助更多的個人獲得金融,它就像滴水、滴灌技術一樣,能夠幫助很多小的、個人的企業能夠生存和成長。

過去二、三十年有幾樣東西深刻地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中國,高鐵、高速公路讓人流了起來。21世紀,我自己覺得我們必須找出一個適應21世紀金融的一種金融體系和氛圍,互聯網金融就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創舉。

互聯網金融這兩個字是很多年以前我在上海提出來,我個人認為經過這麼多年的探求,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最大的區別就是它能夠服務更多的中小企業,它能夠幫助更多的個人獲得金融,它就像滴水、滴灌技術一樣,能夠幫助很多小的、個人的企業能夠生存和成長。

它和傳統企業最大的區別和優勢在於它風險極低、效率極高,其實大家老是擔心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真正的互聯網金融並沒有那麼大的風險。

什麼叫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它需要以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以數據為基礎的風控體系,它需要有強大的數據。大家講P2P,P2P從第一天起就不是互聯網金融,它是一個有了網頁的非法集資產業。我們不能把問題就覺得全部怪罪在互聯網金融上,當然互聯網金融需要提示的地方還是很多。

另外,我想技術是發展出來的,金融也一樣,也是發展出來的。不是說發展一定會帶來風險,監管就沒有風險,有時候不恰當的、落後的監管本身就是巨大的風險。

關於數字技術、AI、5G、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馬雲有話要說

關於大數據

馬雲認為,數據產業的發展不是靠數據局的工作,是每一個部門的工作,數據局應該是發展局。另外我也想談談把握數據時代,各地政府很多都在設立數據局,數據產業的發展不是靠數據局的工作,是每一個部門的工作,數據局應該是發展局。

我希望要嚴防文件過多、政策過少,我們現在出了大量的文件,但是真正的政策沒有。文件和政策是有區別的,文件是不許幹嘛、嚴禁幹嘛,不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而政策是要有上下聯動,文件往往禁止這樣、不許那樣、要求那樣,政策應該是激發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努力,鼓勵新生事物的發展。所以我想數據局是一個好東西,這也是我們國家現在真正誕生的,有人稱為“大數據局”,大數據的“大”不是數據多、不是數據大,它是大計算的意思。

關於數字技術、AI、5G、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馬雲有話要說

關於實體經濟

未來的現代服務業會是就業的主導,現代服務業的精髓是金融的發展。

面臨著數字時代,我們最近講得特別多的是實體經濟,確實我們國家要依靠實體經濟,但是實體經濟的定義一定要清楚。實體經濟是指先進的製造業加現代服務業,未來的製造業將不會是就業的主導,未來的現代服務業會是就業的主導,現代服務業的精髓是金融的發展。我們強調實體的時候千萬不要滅掉金融,我們過去不是金融不好,是金融沒有做好,我難以想象實體會離開數字經濟、離開虛擬經濟,我們必須讓虛擬經濟、金融經濟真正做到安全、健康的發展。

所以,未來的三十年是智能的時代,我們需要有智慧的政策。當然所有智慧的政策都需要有智慧的責任,不擔當責任誰也不可能做大,我相信大企業大的創新必須是為了解決社會的問題,解決未來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