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影、音、情,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和绝招

导演、演员,都是一部电影成名之后,注定会被人记住的光鲜职业。

而中国电影,不止是演员和导演撑起来的;还有那些幕后的工作人员。

电影的影、音、情,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和绝招


配音、摄影、特效、美术等;他们一样重要。

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在光影中,勾画出人的轮廓,物的棱角、丝的柔软、唇的嫣红。


1.

摄影是一个关于”舍得“的职业,一个画面,裁哪里,还是留哪里?都要做抉择;拍美人,是一溜身体单拎出来,光打得透亮,恨不得像卖猪肉一样摆的整整齐齐;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选一处露,其他处藏。

拍摄要顾及全局,大到房间布局;小到灰尘与人物的碰撞,都要留意。人物在动,画面便在动。

你在哆嗦,你的摄影机也在哆嗦——曹郁


电影的影、音、情,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和绝招

《南京,南京》——摄影师曹郁


2.

电影中,有3种声音;一台词,二外物,三音乐。


电影的影、音、情,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和绝招

赵楠(特效调音师)


台词,以前靠现场收音。

一到拍胡同巷口的戏,先封胡同;如果录音说这地不行,那导演就得换地。这时,录音是有权力的。


电影的影、音、情,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和绝招

以前,这事就变成配音。早年的动画片,是动画做好了,配音看着画面配;后来就变成了看着分镜脚本配;也许一天就得配完,一般不会提前讲。

这也造成了,为什么很多影视剧里的配音和口型都对不上,工期实在太赶了。


在配音界,新人往往认为,配音的年龄跨度大,能从小孩子配到老人,就是牛逼。其实并非如此,那不过是声线上的扩展罢了。


真正厉害的,还是音中有情。


观众是能够听出来,声音里是否有感情的。卖戏的,不能骗听戏的,这是规矩。这是大师为什么被称作大师的原因,不能干些糟蹋饭碗的事情。

3.

一个好的配音演员,一定是懂表演的。

远景、中景、特写,音调都是不一样的。——阿杰,配音演员,729声工场创始人

外物,一般是找的特效配音师。

击剑、剑刺入心脏、雨声等,这些外物的声音,要么靠特效配音师用其他物品模拟、要么去买别人录好了的声音素材。

张艺谋电影《影》中,大大小小的雨,几十场;为了这部电影,赵楠小姐把全世界所有的录音素材都买了,只要遇到下雨天,就去录雨声。


电影的影、音、情,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和绝招


特效配音师,是很孤独的一个职业;几天几夜待在房间里,和机器和声音打交道,如果不是热爱,没有人能够坚持下去。

那种声音蔓延大脑的生活,让赵楠小姐经常睡不着觉。因此,在家里看剧时,就是静音看字幕。

多年来的历练,让她能够轻易听出楼下是下饺子还是下面;深厚的技艺以及勤勉,让她在这个行业做到了顶端。

即便是这样,特效配音师,仍旧不被圈外人所知;因为这件事不能被观众直观的感受到,票房是你贡献的。配音配好了,大家只会觉得演员演技真好;配音配差了,大家会觉得怪异,但也没有几个人追着配音师。大众对待这个职业,不像演员,一举一动都跟网络风评有关。


4.

画面特效,则更像是一群人的创造。

仅仅是《流浪地球》这一部电影,几乎是集结了中国所有的特效制作人员的力量。而《哪吒》这部电影,仅仅是哪吒的个人形象,就让一个特效师磨了2个月,最后被逼离职。


电影的影、音、情,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和绝招


画面特效,不是简单的电脑成本,而是昂贵的正版软件、高价的特效师、流水般的时间。

从硬技术上来说,有剪切分层、搭微缩模型、运用光影;从软技术上来说,有画面创造、管理、画面理解、电影认知。

电影的影、音、情,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和绝招


除了技术上的深耕以外;苦和熬,是这个职业的代名词。


也许,但凡是内容行业,只要是跟创造有关的职业,大抵都是十年冷板凳才有可能出头吧。甚至,很多行业,可能一生都出不了头。内容行业之所以耀眼,是因为作品本身是可以镌刻创作者的姓名。

而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即使做到行业顶端,可能也只是圈内人知晓,外行一无所知。而面对大众的艺术,电影、书籍、绘画;即使不懂绘画,多数人也仍旧知道梵高;即使不懂书籍,多数人也知道曹雪芹,即使不懂电影,也一定听过《阿甘正传》。

这是这个行业的殊荣,也是这个行业的诅咒。名望,是创作者才华的荣勋;但不是绝对正确的证明。

毕竟,几十年的名望和几千年的名望,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流量、是乐子、是段子式的娱乐;后者是文化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