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作為照明工具的燈,其燈盞有著怎樣的造型和特點?

長夜漫漫,人們為了驅除黑暗,自古以來就藉助燈火照明。

早在東周時期,制工精美的青銅燈,已是當時實用工藝美術品中的奇葩,其中常見手執燈盞的人像造型。人像姿態各異:在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出土的是坐姿人像,雙手合捧燈盞;山東諸城戰國墓出土的是立姿人像,左右手分別各執燈盞;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其人像則騎在駱駝背上,再用雙手捧持燈盞。河北平山中山國墓出土的,制工更精美,人像頭部以白銀製作,並在眼眶內安裝兩個黑寶石的眼球,更具異采。當時的青銅燈,也有高大連盞的造型。在中山國王陵中出土過一一件十五連盞銅燈,全高82.9釐米,由七節插合而成,像一株枝條茂盛的大樹,伸出的“枝條”託著十五個燈盞。

古代作為照明工具的燈,其燈盞有著怎樣的造型和特點?

在燈枝上還鑄出一群攀枝嬉戲的猴子,在燈樹下有位仰面裸背的飼猴人,極生動有趣。不過一般常用的燈,並沒有如此華美,通常只是以長柄承託燈盞的“豆”狀銅燈。到了漢代,青銅燈在實用的前提下盡力追求造型華美,以增強在室內使用時的裝飾效果。鎏金嵌錯等工藝也經常被用於製作銅燈,以增加華美之感。漢代青銅燈造型多樣,僅由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出土的青銅燈即可見一斑。在這兩座墓室內共隨葬銅燈20件,分為10種型式,最簡單的是一般的豆形燈,上有淺燈盞,中接立柱,下設底座。在豆形燈下面加底盤,盤側平伸葉形哲,稱“繁錠”(錠同燈,鐙)。

古代作為照明工具的燈,其燈盞有著怎樣的造型和特點?

還有卮形帶鏨的“卮錠”,下有承盤的“拈錠”,臥羊形狀的羊燈,燈柱作成半跪人形單臂,上託燈盞的“當戶錠”等等。最精緻的是新型的“釘燈”,裝有煙管,可將煙氣導入中空的燈腹腔中。竇綰墓中出土的有“長信宮”銘文的人形釘燈,更是一件藝術水平極高的漢代青銅美術品。這件燈的外形是一位端坐的身穿深衣的跣足宮女,左手持燈盤,右臂上舉,使袖口下垂成為懸於燈盤上的燈罩;燈盤中心設有燭釺;還有盤側附有短柄,可以隨意轉動;又在盤沿上安有兩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動開合,以調節燈光亮度和照射方向。宮女體內是空腔,燈燭燃燒產生的煙氣灰炱,可從右袖燈罩通過右臂而容納於體腔內,以保持室內清潔。

古代作為照明工具的燈,其燈盞有著怎樣的造型和特點?

燈座、燈盤、屏板、燈罩及宮女頭部都可拆卸開,便於清除菸灰和擦洗。宮女的面相頗為生動傳神,神情恭謹。全燈外表遍體鎏金,更增華美之姿。類似結構的漢代銅釷燈,更多地採用動物造型,以牛形和禽鳥形最常見,造型也最生動。山西朔縣西漢晚期墓出土的禽鳥形銅釘燈,採取了水禽銜魚的造型,水禽站立回首,張喙橫銜一條大魚,魚體下接燈罩,正對禽背所負燈盤,盤沿也設有弧形屏枝。水禽銜魚是象徵吉祥的圖案,這樣造型的釘燈,自然更為人喜愛。附華美的釷燈外,戰國時已出現的連盞多枝燈在漢代亦極盛行,造型更趨華美,有的燈高接近或超過一米,燈枝多在三支以上,有的達十餘支。

古代作為照明工具的燈,其燈盞有著怎樣的造型和特點?

在甘肅武威雷臺東漢墓出土了兩件多枝燈,都極高大華美,其中一件是十二支燈,高146釐米;另--件為十三支燈,高112釐米。十三支燈的燈座呈覆缽形狀,上飾瑞獸和雲氣紋,座上豎立主幹,主於由三段插合而成,每段邊上附有鏤雕的羽人飾片,旁伸四條支幹,三段共計十二支。支幹上均飾有鏤雕雲氣鳳鳥飾片,支端託燈盞,燈盞邊沿又飾有葉形鏤雕飾片。如點燃燈火,上下錯落,交相輝映,華燈煌煌,加之燈光透過各種鏤雕飾片,形成搖弋多變的光影,更顯神奇變幻,為室內增添浪漫的情調。兩晉以來,青瓷器普遍使用,燈也不例外地用青瓷製作。已發現的兩晉、南朝以至隋的青瓷燈,多是下設圓盤,盤心中央立燈柱,柱端託燈盞。

古代作為照明工具的燈,其燈盞有著怎樣的造型和特點?

有的燈柱造型生動。例如南京出土的孫吳甘露元年(265年)的一件青瓷燈,燈柱造型是一頭小熊,蹲坐而以頭承頂燈盞,生動而富情趣。又因六朝以後,以蓮花作裝飾圖案之風大盛,故青瓷燈也常用蓮花作裝飾。隨著瓷器工藝水平的提高,瓷燈也日趨精美。除青瓷外,也出現了白瓷等製品。三門峽市出土過一件唐代寶裝蓮座長頸白瓷燈,造型精美,釉色瑩明,堪稱唐瓷精品。

我是“迅捷”,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