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在思南古城繁華的市井之中,林立著許多高牆深院。那高高的封火磚牆,深鎖著一個個家族的秘密。這些自成一統的建築,被形象地稱為“統子”。“周家鹽號”便是其中保存最為完好,面積最大的一個“統子”。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周家鹽號全貌


  周家鹽號最初的主人周鎬璜,據現在的房屋主人、也是周家鹽號的第三代傳人周業洪介紹,祖父周鎬璜19世紀30年代出生於烏江下游的重慶龔灘。父母早逝,年幼失怙,家道維艱。10多歲時就身帶一把短刀,隻身來到思南。先是投靠親友做點小買賣,後來經過一番打拼,涉足鹽業販運批發。於19世紀60年代,步入事業的黃金期,在眾多的鹽商中脫穎而出。他功成名就,腰纏萬貫,本可衣錦還鄉,富甲一方。但一個賢淑秀美的思南姑娘牽住了他投向故鄉的目光,漂泊的腳步終於落地生根。清道光年間,他花費3萬兩銀元,在思南的黃金地段建造了這座豪華的宅院,保護自己的愛情,以及未來的子孫。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周家鹽號正堂


  “周家鹽號”位於思南縣城之烏江河畔,坐西向東,木質結構,由正房5間,兩側廂房6間,對廳5間和廚房、鹽倉、前後花園龍門等組成古樸典雅的四合院落。周圍繞以高牆,清幽雅靜。現除前面花園和龍門被拆除之外,其餘房舍面貌依然。整個建築佔地1500多平米,使用面積為900多平米。大小房間50餘間,佈局合理,造型大方,工藝精湛,是思南當年販運銷售食鹽商號和居家為一體的宅院。現庭院內尚餘留有當年鹽號梁衡器、石砝碼數個,上刻“斤、兩”字樣,清晰可辨。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周家鹽號正門


  這座商住兩用的四合院建築是一種長方形的組合建築形式,像個巨大的“口”字,磚木結構。房屋骨架的檁、柱、梁、椽、門、窗等為原木,四周則以青磚砌成高牆,僅側面開一個小門。這種封火牆既保護主人的私密,又可有效防範火災。圍牆和臨街的房屋沒有對外開窗,環境封閉而幽靜。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保存完好的木床


  周家鹽號根據風水理論,也根據烏江由南向北的流向,因地制宜地坐西向東,在主軸線上建造正房,正房前對面為對廳,左右建有南、北廂房,兩兩對稱。四座房屋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裡面是一箇中心庭院。它還吸收了江南住宅“四水歸堂”平面佈局的特點,使各屋面內側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建築融合了北方“四合院”之長,又吸取了南派聚集財富的風水寓意。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繁複的花紋木床


  正房建於料石砌成的臺基之上,規模尺寸都比其他房屋稍大,正中一間內縮數尺為“吞口”,內為堂屋,正面香盒(神龕)供奉祖先牌位,屋內擺放桌椅,供家人起居、親友聚會,年節時設供祭祖,兩邊是主人臥室。建築處處暗含風水,如正屋三間開門就有講究,只有正中的堂屋一間向外開門,其餘兩側的兩間房門只能開向堂屋,形成套間,格局一明兩暗。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綠意盎然的周家大院


  院子兩邊的南北廂房,完全對稱,建築格式也大體相同或相似。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保持了組合建築之間的聯繫,又可供行走和小憩。中間的庭院是四合院佈局的中心,寬敞的院落裡花木扶疏,採光通風,可供全家納涼沐雨、休息、勞動。院內石板鋪地,階簷石精雕細鑿。據說這些木料和石料均來自於思南上游數十公里外的文家店。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愛蓮堂


  周家鹽號院落封閉,私密安全,自成天地;四周屋子各自獨立,又巧妙利用迴廊相連。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而院落天圓地方,寬綽疏朗,廣植花木,綠意盎然。全家幾代同堂,大隱於鬧市,享自然之至美。天倫之樂,其趣融融。所謂良辰美景,無非如此。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刻在窗戶上的“家訓”


  鹽號內到處是古樸的木雕與石雕。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四季平安、犀牛望月、野鹿銜花、梅蘭竹菊、龍鳳麒麟等,表現出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雕花桌椅


木雕栩栩如生,圖文並茂,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其中的浮雕、鏤空雕等工藝複雜精湛,甚至有些草木花瓣和動物五官都清晰可辨。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古色古香的茶壺臺


  據史書記載,從重慶涪陵到貴州思南,烏江古鹽道上的鹽號星羅棋佈,僅思南一地就先後存在過70多家鹽號建築。但時過境遷,萬家燈火多已煙消雲散,現今只剩周家鹽號了。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窗欞雕花


回憶起周家鹽號的“前世今生”,周業洪感慨萬千,這座飽經滄桑的宅院,在“文革“期間被幸運地保存了下來,在本世紀初的一場與房開商的經濟利益博弈中,由於周業洪的“抗爭”和“堅守”,這座鹽號的歷史博物館未被高樓大廈所取代,並於2006年被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了黔渝兩省最後的鹽商建築,千里烏江兩千年曆史的唯一見證。


思南周家鹽號:千里烏江鹽運史上的唯一見證

工藝考究的雕花椅


  如今,鹽號的輝煌已經遠去,留給我們的,只有那些滄桑厚重的歷史文化記憶。(劉興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