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思南奇幻日”,續寫思南傳奇故事

1914年,法國人修建了一條道路,併為了紀念音樂家如勒 • 馬斯南,而將之命名為馬斯南路。1946年,馬斯南路以貴州省的思南更名,並沿用至今。

因思南路環境靜美,吸引了頗多的滬上名人於此定居,不同的人物,留下了種類繁複的思想、文化、建築、藝術的瑰寶,組成了思南路長久以來的文藝基因。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晨報小記者作為受邀媒體前往採訪,並嘗試自己來講解思南過去的傳奇,再用筆記錄下傳奇今日的續集。

弄堂在那 時光不舊

晨報小記者 俞悅爾

(桃李園實驗學校 六年級)

​晨报学记团 | 秋日“思南奇幻日”,续写思南传奇故事

北京有衚衕,上海有弄堂。

弄堂承載歷史,弄堂裝滿故事。

思南路,很美的名字,在上海這座歷史氣息濃厚的城市裡,擁有特別的風情和韻味。11月16日,天氣很好,我參加了“思南奇幻日”活動。思南路上有著百年曆史的思南公館,成為充滿幻想的歡樂世界,朗誦會,變裝會,音樂表演,公益集市……有趣溫暖,我卻深深著迷於建築深處的那條“時光弄堂”。

時光弄堂,其實是一座露天博物館。

穿過高高的弄堂口走進去,才發現其設計和構造真有些“時光機”的味道。沿青石板走進十餘步,就來到一處非常“閃亮”的通道,長大概七八米,兩側的牆壁上豎著一根根連接天花板和地面的柱子。

柱子是三角形造型,面上鑲著金色的玻璃鏡子。那麼多根立在那兒,根與根之間留有一定空隙,面與面之間又互相折射。站在通道間,無論你轉向哪一個方向,既能看到現實的世界,又會在鏡面的交錯反射中看到許多個你在默默注視自己。

輕悠的音樂在弄堂裡飄,忽然就讓人產生與外界隔絕的感覺,那種時光轉眼向前飛駛感會悄悄湧上心頭。我不免自問——哎,你是在現在,還是在過去的時空中穿梭?

再往裡走,是一座小型廊道博物館,將那有關思南路的豐富人文歷史知識一一道來。讀著那一行行文字,看著那一張張照片,我又一次在歷史和現實中慢行。

“思南路”,始建於1912年,曾叫“馬斯南路”,是為紀念法國著名作曲家馬斯南而命名,1946年改以貴州省思南縣命名。思南公館所在街區於1920年開始建設,1930年陸續建成。敬愛的周總理、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著名詩人柳亞子、《孽海花》作者曾樸、馮玉祥將軍等,都曾在這裡居住過,留下了他們的生活印記和佳話故事。

思南公館街區是上海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海10種近代歷史居住建築類型中,思南公館的51幢歷史保留保護建築就佔其中8種,成為上海近代歷史居住建築的一個縮影。

思南公館的保留保護改造秉承“修舊如故,重塑風貌”的原則,堅持只改內貌,不改外相,儘量恢復歷史原貌,保證整體和細節都原汁原味。你看,思南公館老洋房外立面那水泥拉毛嵌鵝卵石的牆面,就是“修舊如故”。

穿過這座弄堂博物館,最後一塊展板上寫著:“我們傳承歷史的方式,就是與你們一起繼續創造歷史”。弄堂在那,時光不舊。

記者點評

歷史,是思南公館的獨特魅力所在,但它的魅力又不僅於此。每天來到這裡的人、在這裡發生的事,都在延續著它的獨特之處,正是“時光不舊”的最好詮釋。

思南公館的牆面不尋常

晨報小記者 張艾寧

(上海培佳雙語學校 三年級)

第一次看到這個新奇的名詞時,我愣住了。“水泥拉毛嵌鵝卵石牆面”這是什麼呀,名字讀起來那麼奇怪拗口,照片上看上去就是灰突突的水泥牆,這可怎麼介紹呢?

媽媽蒐集到的材料介紹說,在思南公館街區修繕的過程中,為了修舊如舊,專家們仔細刮下了牆面的十幾層塗層,反覆驗證,確認了最初的牆面選材——鵝卵石。經考察後發現南京六合河床上鵝卵石材質與此最為接近。最後專家們用了800噸鵝軟石,排列了65種樣板,並將鵝軟石一粒粒地鑲嵌上牆,才恢復思南公館原來的樣子。

我記得《動物世界》裡提到過最重的大象一般重5噸,800噸鵝卵石要有160多頭大象呢,真的是一項浩大工程,我不由地對這些建築專家們肅然起敬。

11月16日,我來到這裡,立刻被美麗的景色深深吸引。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上,有著紅色瓦片鋪就的屋頂,木頭的窗框也是紅色的,牆壁上爬滿了綠色的爬山虎,綠色的爬山虎掩映著紅色的木框,秋日金色的陽光灑在牆面上,樹影婆娑,風輕輕地吹過來,爬山虎的葉子像跳舞的小人一樣,揮舞著小手,它的影子也跟著躍動起來。

我用手觸碰這些小洋房的牆面。哇,好扎手。再仔細看,牆面不是光溜溜的,而是像爸爸剛洗好頭噴上髮膠的頭髮,豎著一撮撮灰色的尖角,彷佛小刺蝟身上一根根尖刺。而在這些“尖刺”包圍下,我看到一顆顆圓溜溜光滑的石子。石子的顏色深淺不一,還有美麗的花紋,看起來很像我家魚缸裡的鵝卵石。啊,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這就是我要介紹的“拉毛嵌水泥鵝卵石牆面”。那一個個尖刺就是水泥拉毛,中間那圓溜溜的石子就是鵝卵石啦。

而且我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思南公館被稱作“露天博物館”。因為這裡的老洋房、街燈、古樹還有紅磚道都有故事,其中的一些建築身上,有一個盾牌形狀的標誌,上面有個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就能聽到這些建築的故事。

微風中,幾片梧桐樹葉飄落下來,在陽光的照耀下變成了金黃色的,讓我想起剛剛學習的課文《鋪滿金色巴掌葉的水泥道》。思南公館這座露天博物館真是太美麗了,我很喜歡這個地方。

記者點評

這次活動,小記者除了採訪,還需要作為講解員,向夥伴們講解一處歷史建築。這對於大家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也是一次自我探索的體驗。這位小記者敘述了自己講解的“水泥拉毛嵌鵝卵石牆面”的故事。文章的最大優點,是對牆面的描寫,小記者動用了視覺、觸覺等感官,運用了比喻、類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加上此前的材料介紹,很好地突出了它的不尋常。不足之處是,原文太長,老師做了刪減和修改,請比對思考,為什麼這樣改更好。

思南奇幻日 義賣獻愛心

晨報小記者 孫哲軒

(浦東新區海桐小學 四年級)

​晨报学记团 | 秋日“思南奇幻日”,续写思南传奇故事

“各位叔叔阿姨,同學們,小朋友們,快來獻愛心吧!多獻出一份愛心,就多出一份希望!”你聽,那是什麼聲音?原來是在“思南奇幻日”的公益集市義賣活動中,來自七色花小學同學的叫喊聲。深秋週六的一個下午,我有幸跟隨晨報學記團,來到思南公館舉行的這場大派對上進行採訪。

活動現場,內容豐富,有公益集市、變裝秀、音樂表演等,熱嗨全場。在思南公益集市中,我無意間看到了思南路幼兒園的義賣攤位——那是我的母校。攤位上,擺滿了小朋友自己精心挑選出的玩具、文具、繪畫和書籍等。

義賣的小朋友中,一位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他賣力地踮著腳尖,抬著脖子,眼睛瞪得大大的,身體左右搖擺不停喊著,周圍的人都被他的叫喊聲給吸引住,紛紛湧上前來,在攤位上挑選著物品。

趁他休息時,我採訪了他。原來他也畢業於思南路幼兒園,今年二年級。他一有時間就會回母校參加一些活動,看望老師,幫助學弟學妹們。真有愛心!隨後我也幫著他一起吆喝了起來,和老師們一起賣掉了好多東西。

活動主辦方告訴我們,當天義賣所得的捐款都會捐給上海慈善基金會。“徐主任,我們想採訪你。”在人群中,我們小記者找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培訓中心徐主任。“可以啊,你們提問吧。”徐主任爽快地答應了。

“你覺得這次義賣活動有什麼特殊意義嗎?”一位小記者提問道。

“當然有啦,你看今天有很多市民來參加義賣,不論是買的還是賣的,不少是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來的,我想這能夠在小朋友心裡播下愛的種子,傳遞愛的信息。上海慈善基金會接收到的善款,會用來幫助上海以及一些邊遠地區,比如雲南、貴州的困難人群。”徐主任誠懇地說。

活動最後,我也買下了幼兒園大班小妹妹畫的一幅愛心瓢蟲車的畫,把它放在我的鋼琴架上。我想每次看到它,都會想起在這次義賣,想起我從中感受到的溫暖。

記者點評

這篇文章的原文也是一塊璞玉。文章比較完整地展現了“思南奇幻日”的全貌,但又不乏細節,做到了“面”與“點”的有機結合。但是,還是相同的問題,寫得太多,邏輯有些亂,就像一棵肆意生長的大樹,經過修枝裁葉才能秀於林。請好好對比一下。

意想不到的採訪

晨報小記者 杜文浩

(徐彙區東二小學 四年級)

​晨报学记团 | 秋日“思南奇幻日”,续写思南传奇故事

思南公館是一個擁有百年曆史的磚混結構建築群。11月16日,思南路迎來了屬於它自己的節日——思南奇幻日。親子的朗讀聲,販賣的吆喝聲,孩子們的歡笑聲給這裡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也在這個狂歡的盛宴中,不過我可不是過來玩的——作為一名新聞晨報學記團的小記者,我的任務是採訪。我用敏銳的眼神觀察著四周,正不知該採訪誰時,一位老奶奶走入了我的視線。她頭髮深褐色,帶著大卷,眼睛上架著一副無框眼鏡,一身水綠色的外套顯得非常幹練。我大步走上前去:“您好,我是學記團的小記者,能問您幾個問題嗎?”“當然可以啦!”老奶奶說著,嘴角掛上了笑容,眼睛也眯成了一條縫,很耐心地回答了我問題。知道了她們所籌的款項集中到銀行再送到貧困山區的孩子手中。

“集合!”帶隊老師的聲音呼喚著我。“今天我們請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培訓中心主任徐佩莉老師。”我隨著老師所指的方向望去,她?是她!竟然是那個老奶奶,我愣住了,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人群擠到了徐主任身前。看著大家爭先恐後地向徐主任發問,我反而不好意思了。最後還是徐主任發現了我,回答了我好幾個問題。她告訴我,義賣所籌的款項會用來資助貧困山區的孩子。

採訪結束後,徐主任還搭著我的肩膀合影呢,我心裡別提多帶勁了。

依依不捨地告別徐主任,我低頭看著她在採訪本上留下的簽名。作為慈善事業的“資深老兵”,她穿著時尚、性格爽朗、和藹可親。這次意想不到的採訪真難忘!

記者點評

“我在人群中不知該採訪誰時”偶遇的採訪對象,人群中一位和藹的老奶奶,竟然是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訓中心的主任,一位慈善事業的“資深老兵”,這就是此次採訪的“意想不到”之處。特別的經歷,成就了獨特的選材。小記者對採訪過程的描寫做到了有細節、有對話,非常生動。

從緊張到自信——記“思南奇幻日”採訪活動

晨報小記者 顧安澤

(明珠小學 四年級)

​晨报学记团 | 秋日“思南奇幻日”,续写思南传奇故事

11月16日,在上海著名的思南路上,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思南奇幻日”活動。作為晨報小記者,我們有幸受邀對此次活動進行採訪。

思南路上人來人往,許多參加義賣的小朋友守在攤位前,等待著顧客的到來。還有許多穿著各式各樣漂亮服裝的小朋友,正在舞臺邊為登臺做準備。

我們小記者的採訪任務,是在現場找人採訪,老師稱之為抓“活魚”。這是我的第一次採訪,心裡還是很緊張,於是我就挑和我年紀相仿的小朋友開始。

我採訪的第一位是來自崇明參加義賣的小朋友。他告訴我,今天他想把他帶來的一大筐玩具都賣了。他的宣傳方式非常特別——他一直敲鼓來吸引來往行人的注意,我發覺效果還真不錯呢。

我採訪的第二位是來自長寧小學的小學生,我發覺他是因為他的攤位十分稀奇,是“流動攤位”。他告訴我,他用這種移動攤位能吸引更多行人,賣出更多的東西。

通過前面兩輪採訪,我漸漸自信了起來。我走向了我的第三位採訪對象,一位來自法國的老爺爺。我剛開口的時候,英語還是不太流利,竟然把東方明珠都說錯了,不過老爺爺一點不介意,很熱情地告訴我,他去過東方明珠,今天第一次來思南路。他還去了香港、臺灣等很多地方,漸漸地,我不緊張了,和老爺爺聊了好多,打心裡也感覺小記者的採訪好像也沒有那麼難。

通過今天這次活動,我瞭解了思南路的歷史和現狀,也嘗試到作為小記者的緊張和快樂,我相信通過這次經歷,將來的採訪活動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記者點評

這次活動是這位小記者的採訪初體驗,從緊張到向同齡的陌生人提問,再到和外國人攀談,這是多麼大的進步啊,為你的勇氣點贊!稿件的寫作可以再完善,多多實踐練習,一定會越來越好,加油!

思南街頭的義賣

晨報小記者 劉子陸

(上海同洲模範學校 五年級)

​晨报学记团 | 秋日“思南奇幻日”,续写思南传奇故事

秋日的天空蔚藍,陽光不再熾熱。我們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小記者們,穿行在位於復興中路思南路處的思南露天博物館。

這一天恰逢“思南奇幻日”,一幢幢三層高的法式洋房別墅之間,人潮湧動。堆滿義賣物品的攤位,熱情叫賣著的弟弟妹妹,邊上默契配合的家長。還有幼兒園小朋友們的精彩演出,吸引著每一個到來的人。

小記者們接到了隨機自主採訪的任務,分散開來。我慢慢逛到了思南公館邊上,聽見一位阿姨在向一位老伯伯介紹著什麼,我站到邊上側耳傾聽。原來,這裡是“星星的孩子”畫作展示攤位。

“‘星星的孩子’?”我回頭悄悄問媽媽,“那是什麼意思?”

那位阿姨聽見了,轉頭告訴我“星星的孩子”就是自閉症患者。

“啊!他們是因為害羞,所以不敢跟人說話嗎,就像我一樣?”我問道。

“不是,這是一種疾病,不僅僅是因為害羞呢。‘星星的孩子’不能與外界交流,但是他們也有想要表達的東西,這些畫作,就是他們表達的方法!”守攤位的阿姨這樣告訴我。

我向一幅幅畫作慢慢看過去,京劇臉譜的畫作色彩很有衝擊力,這應該是一個內心很有激情的小朋友;一幅仙人掌的畫作,五顏六色,繪滿了歐洲的國旗。介紹上說,歐洲最早立法讓自閉症兒童獲得平等教育的權利。一輛海底觀光車載著兩個孩子,探訪美人魚和她紫色的城堡,海底生物圍繞著觀光車,“星星的孩子”其實也是渴望能融入社會的吧。

我把這一排攤位逛了一個來回,挑了一本封面是那幅京劇臉譜的寫生本。媽媽掃碼付了錢,款項是募捐給上海慈善基金會的“牽手藝術彩虹”項目的。希望“星星的孩子”們幸福安康!

記者點評

這可以說是一篇隨筆,文字清晰簡練,富有溫暖的情感。

本次活動在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訓中心、共青團黃浦區委、黃浦區婦女聯合會、瑞金二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指導下,由思南公館攜手黃浦區輝雲社區兒童與家庭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由黃浦區終身教育指導管理中心、思南路幼兒園、上海康德雙語實驗學校、上海七色花小學和小熒星藝校聯合協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