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志怪文學中狐形象的發展演進


好文分享轉發:淺談古代志怪文學中狐形象的發展演進

——從《太平廣記》到《聊齋志異》、《子不語》

淺談古代志怪文學中狐形象的發展演進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摘要:中國古代志怪文學形象紛繁多樣,狐形象在其中佔據重要位置。《太平廣記》承小說淵羲之名,以記錄志怪故事為主,其中狐類形象是書中動物類故事之首,為狐類志怪形象的發展傳承提供了條件。經過作者的塑造,狐類形象趨於人性化,有了人的軀體和超自然能力,影響著古代社會和文人讀者的思想,對後代志怪文學的發展提供典型作用。清代時志怪小說發展趨於成熟,在《子不語》和《聊齋志異》中,狐類形象的演進也變得有跡可循。

關鍵詞:太平廣記;狐形象;子不語;聊齋志異

狐精在在怪力亂神的奇異故事不斷髮展演進的歷史長河裡始終躍動於作者筆下,狐類精怪形象也隨著人們意識形態的變化,認識範圍的擴大而不斷髮展演進。在中國古代志怪志人文學的發展中,有一部收錄早期神怪小說的類書,即《太平廣記》,此書基本上算是按類編撰的古代小說總集,許多險些銷聲匿跡的佚文,唐傳奇作品和六朝志怪小說都因為此書的收錄而得以流傳至今。《太平廣記》代表了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主流,其中精怪類最值得注目的就是九卷關於狐類的故事,狐類在獸類志怪小說中的地位己經高出其他物種些許了。

1、《太平廣記》中的各類狐形象

早期狐類或作為遠古瑞獸而存在,如《山海經》中描述的九尾狐,又或作為妖獸存在如《說文解字》中“鬼所乘之”的評價,狐類可能是令人崇拜的圖騰,也可能是禍亂人間的妖怪,無論是正面或反面的文學映像,都顯示了狐類精怪與眾不同的文化地位。起初將狐類看作祥兆或凶兆反映了人們對狐類作為動物的本質意義上的認識,古語有云“狗來富,貓來窮”這是封建迷信的無稽之談,卻也折射了貓狗在古人心中的寓意,而狐狸作為祥兆或凶兆被寫入故事大概也折射出了人們的這種迷信心理,如選自《瑞應編》的《周文王》一篇就寫到“周文王拘羨裡,散宜生詣塗山得青狐以獻封,免西伯之難。”此中青狐化解了西伯的災禍,得封之歡欣,可視為祥瑞。又如選自《搜神記》中的《夏侯藻》一篇中狐狸對夏侯藻一家嚎叫,提示了即將到來的災禍,選自《宣室志》的《李睽》一文中白狐到來,次日便由中書舍人升遷為禮部侍郎,這些篇章中都展現了狐狸對人類有益的一面。而將狐視為致災之緣起的也不在少數,其中出自《五行記》的《李項生》就是一例,故事如此寫道“唐垂拱初,憔國公李崇義男項生染病。其妻及女於側侍疾。忽有一狐,從項生被中走出。俄失其所在。數日,項生亡”本身好像聯繫不大,但是此間狐狸必是與人交惡,不為所喜的,所以被描寫成了這樣不吉的動物

後期對狐類的描寫有了將狐人化的趨勢,狐類靈異能力使得他們的人性化成為可能,也為他們與各色人類打交道提供了保障。對於狐的能力,《太平廣記》中有著明確的收錄,在《玄中記》的《說狐》中寫道“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盅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狐類有了人的外形和意志,同時也保留了固有的性別特徵。狐類故事中分雌雄兩類,雄性狐形象較為普通,主要是博學狐與邪惡狐,邪惡之狐禍害人家如《太平廣記》的《劉甲》一文中的老狐“坐據玉案,前兩行有美女十餘輩,持聲樂。皆前後所偷人家女子也。旁有小狐數百頭”,博學狐化身書生精於典籍,十分嗜學,《崔昌》這一故事中的小男孩本是狐類卻因嗜學而接近崔昌並以之為深厚恩情,雖然後來崔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斬其尊長,他卻並未深究。又如《胡道洽》,此人好音樂藝術懼怕惡犬,有狐類的體味,死後屍體也不在棺木之中,引起了人們對他身份甚至族類的猜測,這類書生狐形象在唐代佛教興盛之後又有了很大的發展。雌性狐類的發展空間更大,可妖媚惑眾,蠱惑君主使人間大亂,也可溫婉通人性,心存善念甚至與人相戀。狐精自古就被視為亡國的不祥之兆,生性嫵媚善於蠱惑,狡猾多思,引無數男子竟折腰又吸取他們的精氣以供修煉,最著名的便是姐己,又有《僧晏通》中化身賣身侍女迷惑路人的狐妖,《長孫無忌》中誘惑重臣的狐狸。但是另外很多狐狸都嫁給男子,除了她們的狐狸身份也沒有其他的異常了,到後來被背棄,甚至死去,這許就是遇人不淑或人妖殊途的悲哀了。

此外,佛形狐形象也在《太平廣記》中有所敘述,如卷四百五十一中《長孫甲》這一故事中文殊菩薩化為狐剛子,被長孫甲一家施以禮數,然而狐剛子卻為縣令之子請來的道士殺死,後來文殊菩薩故地重遊,縣令之子又請來道士,於是菩薩道明真相給惡人以懲戒,給善人以回報,本文原選自於《廣異記》,《廣異記》是唐前期大型志怪傳奇集,在利用宗教元素上己脫離輔教動機,提升了小說創作意識的水平,展示唐人崇尚佛教的情致,開發了小說的新時代趣味,將志怪之體而與傳奇之法完美的進行了融合,是一部初唐小說由志怪演進為傳奇的代表作品。由此也體現了在雌雄狐類之外,佛形狐形象也開始形成並趨向成熟,這與當時的人文走向和時代氣象是息息相關的

2、以《聊齋志異》和《子不語》為例簡析狐形象演變

狐類形象不僅是古代志怪文學作品中的文學描述對象,更是作者們對社會現狀的觀察思索,對為人處事的深刻思考。在《聊齋志異》和《子不語》中狐形象都不可或缺,《聊齋志異》中多狐女形象,這些狐女大多美麗溫柔,善良可人,身姿、言談抑或情緒都同人類一般,這些狐仙富含人情美和人性美,是受到作者讚揚與肯定的。最令人難忘的狐女形象有嬰寧、青鳳、鴉頭等,她們美麗聰慧、靈動可愛,對待愛情矢志不渝,心地善良且寬容大度。小翠為報庇護之恩嫁給王太常神志痴呆的兒子,她不王元豐的痴傻並給了他耐心的相伴,沒有顧忌夫家的不滿,用自己的聰慧為王太常一家摒除了禍患,而蓮香為了桑生也是煞費苦心,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可見狐女們對於愛情忠誠的節烈觀和善解人意的美德

《子不語》灌輸了袁枚隨性而發,富於情趣與意境,追求明白曉暢、清新靈巧的藝術風格,全書記錄了許多奇特怪異的傳聞故事,作者詼諧而放達的性格和反對舊傳統的思想時時有所流露,如嘲諷假道學和腐儒、主張人慾合理等,對官吏的貪暴也多有譏刺。其中的狐類形象更加豐富,好修道學習的狐類形象更是有了很大發展。《狐生員勸人修仙》中可化為文士的狐就屬於才華橫溢的狐類,他很有上進心,為不與野狐為群而發奮讀書,“群狐蒙太山娘娘考試,每歲一次。取其文理精通者為生員,劣者為野狐。生員可以修仙,野狐不許修仙。”此狐行為舉止彬彬有禮地告知了天庭的修習情況,耐心地面對趙襄敏公對這樣神奇事件的質疑,獲得了趙襄敏公的禮待。毫無疑問狐狸還是調皮的,《狐詩》一篇中汝寧府中狐狸在修葺時無家可歸,會為害鄉里,而府院停休狐狸就會作罷,後來學使到任,加以祭祀他們就會安寧,以至於成為慣例,後來學使沒有照做於是家僕被狐狸懲罰。狐中也不乏正人君子,《狐撞鐘》中少年狐仙整治了李氏貪官,使他歸還了庫銀另外狐女的形象也是賢惠多才的,如《李生遇狐》篇中狐女催促李生努力讀書,溫柔敏感又博學多才,在被李生的嫂子辱罵之後離開李生,或許狐仙有時比人更單純善良,袁枚塑造這些狐類形象時往往持有褒揚之意

《聊齋志異》和《子不語》中的狐類形象都是以《太平廣記》為基礎並予以發展的,隨著社會風尚變遷,人文風俗變化,作者對狐類形象的側重點也有了很大不同,後期狐類形象大多發展為人化狐,之前把狐作為兇吉之兆的思想漸漸退化,狐被賦予更鮮明的人格特點,或愛憎分明、或學富五車、或正直不阿,都極大的豐富了狐形象狐女形象和書生狐形象也有很大變化,狐女己經不再如姐己一般禍國殃民,而是根據自己的感情意願決定在男女關係中的去與留,她們多了些清雅風姿,少了些蠱惑媚態,更為世人所喜愛,它們同時又被賦予了灑脫的心態,堅強勇敢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愛情的決心和善良純真的本心,在世人的眼光中得到了更多的崇尚與讚許而且流傳至今,給現在的我們也帶來了很大影響和反思,或許這就是狐形象源遠流長的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