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

在新時代年輕父母帶娃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管但是管不了,不管孩子又不聽話,其實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針對這個問題曾經說過:

“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雖然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教育方式也在進步,但是還有很多家長不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無法做到科學育兒。

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

迴歸到現實生活中,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或許他們一個哭泣就會讓家長心疼,從而一味的妥協,讓步,時間長了,孩子可能會養成很多壞毛病,想要改正,可就難上加難了。

其實,在教育孩子上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

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

2不管

  • 對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上面都說了,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從出生開始就得到爹媽的精心照料,在衣食住行幾個方面,面面俱到,恨不得幫孩子準備好一切。

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

這樣的全面照顧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毛病,失去了原本應該養成的獨立能力,獨立是一個人步入社會的基礎,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或者上學之後,自己的事情都沒有辦法自己做,老師也照顧不過來,很容易忽略某個孩子。

所以甜甜建議各位父母,對孩子能夠獨立完整的事情不管,比如吃飯、穿衣、獨立上廁所,有效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這樣等到步入社會之後,家長也能放心了。

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
  • 對孩子能承受得住的事情不管

現在很多新聞都報道,某個孩子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因為家長的責備,而跳樓、離家出走,當媽之前看這樣的新聞倒是不覺得有什麼,但是當媽了之後,再看到這樣的新聞,就會很心痛,難道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此低嗎?

其實孩子承受能力的高低也和家長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有時候家長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孩子自然就失去了某種經驗,當他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就會難以承受,有一點小事就受不了。

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

所以甜甜建議各位家長,對孩子能承受得住的事情不管,要學會放手,適當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是好事,不至於看輕生命。

3不慣

  • 對孩子不尊重別人的行為不能慣

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裡人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停留在物質基礎上,更多的是追求精神層面,再加上現在老人和孩子經常生活在一起,孩子想要什麼,基本就給買了,時間長了,孩子都被慣壞了。

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

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孩子不懂得尊重在長輩,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動手打人,用這種方式來發洩心中的鬱悶情緒,如果不馬上制止,那以後會愈演愈烈。

所以甜甜建議各位家長,對孩子不尊重人的行為不能慣著,該教育就得教育,別等到嚴重了才後悔。

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
  • 對於觸碰原則、規矩的問題不能慣

標題裡說的原則就是不能觸碰的底線,規矩一旦制定了,就不能輕易被破壞, 如果你已經對孩子強調了原則的重要性,他們還是我行我素,那家長就要好好管教了,抓住關鍵時期。

尤其對於孩子觸碰原則、規矩的問題不能慣著,否則越慣越容易出事,以後犯的錯誤只會越來越大,另外,家長要注意孩子是否會說謊,如果有這樣的行為,就一定要制止。

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
  • 孩子對事情沒有責任感的行為不能慣

很多家長看到這個標題之後,都不明白,孩子沒有責任感的表現是什麼,其實遇到某件事情喜歡推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孩子弄壞了一個玩具,但是為了逃避責任,聲稱是別人弄壞的,這就是最簡單的沒有責任感的表現。

如果家長在初步看到孩子沒有責任感的時候沒有及時糾正,那長大以後就會愈演愈烈,進而成為大家眼中沒有擔當的人,所以我建議家長對孩子對事情沒有責任感的行為不能慣。

教育孩子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

雖然在教育孩子上要“2不管3不慣”,娃長大後才不會走彎路,家長更省心,但是很多家長執行起來都非常迷茫,所以甜甜建議家長藉助外力。

家長和孩子是站在同一個戰壕裡的,雙方不應該成為敵人,要作為朋友溝通,家長可以利用故事繪本,畢竟這種工具孩子很樂意接受。

如果你在育兒的道路上經常手足無措,就請關注甜甜,每天更新一點育兒知識,讓你在育兒的道路上不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