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精彩書摘

  清晨醒來,你滿腦子的想法和計劃都可能是這一天要做些什麼。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然後(千萬別忘記)又做什麼。也許你想與朋友共進午餐,為此你要早點溜出教室或者偷偷離開工位。你得做出決定。也許你還要決定晚上怎麼過。晚上不必工作,所以你總算可以觀看那部朋友們極力推薦的影片了。或者,你還可以接受邀請去參加聚會。你得做出決定。但是,事有先後,早餐吃什麼?如果你在意膽固醇和熱量,或者想到這周已經吃了每週定量的燻肉和煎蛋,那麼麥片和果汁要比吐司加咖啡更合適。總之,你自己決定。


  想想看,每天都有這麼多事情要你做出選擇。穿什麼衣服,看什麼節目,投誰的票,選讀哪個專業,住在何處,與誰結婚——選擇無窮無盡。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就像超市,充滿各種選擇,任你挑選。人們對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有著很大的控制權。

  毫無疑問,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有著很大的控制權。可是,如此多的人都擁有如此多的自由,那麼在追求個人目標和夢想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如何避免彼此衝突呢?面對無數的選擇時,為什麼如此多的人又會表現出如此多的相同之處呢?在追求個人目標時,為什麼你常常可以讓別人為你服務,而往往並不需要訴諸一些明顯的影響力量,諸如法律、金錢、體能或特權?而別人又如何限制你的選擇,塑造你的好惡,引導你的行動呢?

《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精彩書摘


  與我們一樣,你是否曾經遵從權威的建議或命令,即使這樣做與你的信念格格不入,有違你的個人價值觀?可以肯定地說,你隸屬的團體曾對你施加壓力,影響你的言談舉止,事後你才意識到這不是“真實的你”。你有沒有買過某種實際上並不需要的廣告產品,只是因為廣告有說服力?

  以上問題都關涉社會影響(socialinfluence)——由他人行為所導致的個人變化。我們無疑都能自由地決策,但是所有人都浸染在社會環境中,或多或少會受到他人的影響,進而影響我們的選擇。實際上,我們往往願意接受那些聰明、公正而且關心我們的人的影響。作為社會成員,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參與有來有往的社會互動,融入賦予我們生活意義的社會環境中。當然,反過來講,我們每個人作為影響的主體又會試圖影響他人——讓別人做我們的朋友;陪我們學習或看電影;給我們工作;與之分享我們的觀點甚至我們的生活。

  社會影響無處不在,發生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這個世界本來如此。要想成功地為人處世,就需要知道何時、何地及如何利用這些影響,有能力辨別施加於你的社會影響,警醒地決定接受或拒絕特定的社會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