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迴廊磚雕“二十四孝”之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


妙手迴廊磚雕“二十四孝”之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

恣蚊飽血

恣蚊飽血,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正所謂: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恣肆毒蚊侵幼身,蚊足意滿不噬親。飽腹膏血遭人憤,血濃於水孝真君。

妙手迴廊磚雕“二十四孝”之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

扼虎救父

扼虎救父,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正所謂: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離饞口中。扼持虎頸不知身,虎口奪父顯孝心。救急幸得俱脫困,父賢子孝一家親。


妙手迴廊磚雕“二十四孝”之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

哭竹生筍

哭竹生筍, 孟宗(?—271),字恭武,三國時吳國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後人有詩云: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哭寒難作鮮筍羹,竹感宗孝出數莖。生母幸得兒除病,筍醫良善揚美名。


上圖妙手迴廊磚雕“二十四孝”圖片取自瀋陽“長安寺”,相傳是唐玄宗李世民東征高麗路過瀋陽時命“門神”尉遲敬德督建,取名長安寺,寓意“長治久安”,故民間傳言“先有長安寺,後有瀋陽城”。

妙手迴廊磚雕“二十四孝”之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

瀋陽“長安寺”

“長安寺”位於瀋陽市瀋河區朝陽街長安寺巷 6號(中街商業城的後身),相傳建於唐朝,是瀋陽最古老的建築群。長安寺佔地約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長安寺始建於何年,已不可考,從寺內碑刻記載曾重修於明永樂七年(1409),爾後天順二年(1458)、成化二十三年(1487)直至清代曾多次修繕。歷史上長安寺的香火曾有過興旺之時,但到清代晚期已漸頹敗,終至斷絕,廟宇也漸損沒。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由錢行、借貸行等商號捐資重修長安寺。1985年2月,瀋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進行大力重修,經過二年時間已恢復原貌,建立了長安寺文物管理所,於1986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


如果你現在瀋陽、或曾在瀋陽生活過、或您關心瀋陽、想了解瀋陽!

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瀋陽城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美麗城市風光和風土民情。。。

讓我們一起“左右看瀋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