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800年来张栻的思想是如何启迪现代人精进的

现代精进方式无非就是加强学习与不断思考,看教育家南轩先生是如何阐明学与思,知与行关系的?以及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张栻,字南轩,(1133-1180)年,四川绵竹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于1165年,在当时潭州安抚使刘珙的延聘下主教岳麓书院,使书院闻名遐迩,成为古四大书院之一,求学人数达上千人之多,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的规模。自成一派,成为一代学宗

明未清初教育家,史学家黄宗義曾在《宋元学案》中指出,与其他学派比湖湘学派最盛,在政治和学术上有所成就者达十多人,可见当时岳麓书院在中国影响之大,这与张栻的办学方针密不可分,宗旨是:成就人才,传道济民,与当时"争驰功利之末""以异端空虚之说"的主流教育形成鲜明对比,格格不入,独树一帜,为社会培养经国济世的人才。

再读,800年来张栻的思想是如何启迪现代人精进的

张栻的教育思想

1,学思并重,相得益彰

南轩先生认为学思并重,学与思有其内在的联系,互为依存,相互促进,是不可以分离的。任一方,单独存在的,重学而轻思考或者重思考而轻学习都是不正确的求学态度,都会使人惘然,不知所措,从而失去依存的根基。他最反对“循名亡实之病”批评那种“汲汲求所谓知,而于躬行则忽焉”的学风。与陆九渊的"只思不学"是截然相反的。

2,致知力行

张栻在教学上坚持知与行统一起来,重视践履,提出"学贵力行",另一方面也重视致知,否则"只务践履"之偏。

“知有精粗,行有浅深,然知常在先,固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矣,未有不知而能行者也”。

3,居敬又穷理

张栻居敬和穷理应当同时并进,通过道德涵养使受教育者的内心产生一种专一的心理状态,促进他去获得更多,更正确的道德认识。

4,博约相须

在教学方法上是重""还是重"",在当时南宋教育界一直有很大的分歧,朱熹学派就主张“泛观博览”即要求学生博览群书;而心学陆九渊一派则强调:发明本心,故不要求学生多读书,只须坚守自己的主张,观点就是行,而张栻则取各自长处,避其弊端,他认为博与约之间是一种相须关系,主张无论从事教学还是学习,都要居其博,又要守其约,既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好处,博览群书,又要坚守自己的主张观点,形成个性,特色,两者都是要兼得,不可以分离,独立出去,片面看待。

再读,800年来张栻的思想是如何启迪现代人精进的

张栻的理学思想

1知行互发,和谐统一

在知行互发思想指导下,张栻在教学上坚持知和行统一起来。只重视践履或只重视致知,都是不可取的。知和行相互并发,相互促进,越是深入实践,认识就越深刻,越精进,有了越发深刻的认知,实践越能通达透彻。与朱熹的"知先后行"论和王明阳的"知行合一"论高得多。

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是知尝在先而行未尝不随之也。知有精粗,必由粗以及精,行有始终,心由始以及终,内外交正,本未不遗,条理如此,而后,可以言弊。

2,太极即性论

张栻师从胡宏,传承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胡宏为二程四传弟子,也秉承了胡宏主张,他认为"

"是世界的本源,提出"有太极则有物,性外无物""太极一而久矣,散为人物,而有万殊,就其万殊之中,而复有所补齐焉,而皆谓之性,性无乎不在也",不同朱熹将""看作世界本质,又异于陆九渊将""看作世界本源。

3,义利之辨

张栻将"义利之辨"与天理,人欲之辨统一起来,"无所为而然"还是"有所为而然",才是义利之辨的根本标准。

再读,800年来张栻的思想是如何启迪现代人精进的

张栻的政治思想

①,以理冶国

张栻认为要建立人纪,施于万事,仁立而义行,而无偏弊不当的地方。

②,民为邦本

他以为民为贵,社程次之,君为轻……是以民为本的思想,当时看来是比较先进的。

③,抗金复疆

a、复仇之义,是国之大纲

可见他的一片赤诚,爱国之心,不忘靖康之耻

b、有纲,正名为先,务实为本,修德,任贤,立政,名正而务实之举,处处都体显了他的践履的思想。

在他独辟蹊径的爱国和践履的思想教育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开禧北伐功臣吴猎、赵方,"光于世学

"理学家张忠恕,官至吏部侍郎,有"忠鲠之臣"的彭龟年,组织抗金,锐志当世的游九言,游九功兄弟,善于理财,整顿"交子"(纸币)的卓有成效的陈琦等都是在张栻主政岳麓教事时期,优秀代表,成为岳麓巨子,他们真正践履了张栻的“传道济民"的思想,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的积极的贡献,其学术和政治活动使湖湘学派更加流光溢彩,成为一朵奇葩。

明末清初,著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美誉的教育家,史学家黄宗羲,曾评价张栻的教学思想“见识高,践履实”。

再读,800年来张栻的思想是如何启迪现代人精进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是前身)的口号是:承朱(朱熹)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可见张栻在岳麓书院的影响之深远,至今都烙下深深辙痕。正是在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明,清到近代,长沙及整个湖南地区,在湖湘学派的教育背景下,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余秋雨在《千年庭院》中写到:一千多年来,岳麓书院的教师中集中了大量海内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包括可称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学大师朱熹、张栻、王阳明,而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可列出一份让人叹为观止的名单,千年太长,光以清代而论,我们便可随手举出哲学大师王夫之、理财大师陶澍、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学者政治家曾国藩、外交家郭嵩焘、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沈荩,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

张栻还著作有:《南轩易说》,《孟子说》,《论语解》,《南轩文集》等。

张栻在爱国,教学,做学问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代仔细研读和认真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