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本具如幻法门”——《弥陀疏钞演义》会释.282

❖【疏】·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莲池大师)·述

❖【钞】·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莲池大师)·述

❖【演】·明·古杭云栖寺·古德法师·演义

❖【讲】·华藏莲社·净空法师·讲解

✽【经】: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疏】

【称理。则自性本无贪嗔痴等。是无三恶道义。自性本具如幻法门。是变化所作义。】

✽【分释讲解】:

【讲】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没有三恶道?如果这个理论搞不清楚,我们的怀疑就不能断干净。西方世界与一切诸佛剎土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它是纯真法性土,它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而十方世界是八识

变现出来的,「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是这样变出来的,跟西方极乐世界在本质上不一样。因此,西方世界一一法,一尘一沙,都是不思议的法界,跟我们这里怎能相比?是阿弥陀佛自性清净心变现出来的国土,正是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十方世界往生的人统统是具净缘才能往生,心清净、缘清净,这样往生的。纵然是恶道众生或者是我们造深重罪业的众生去往生,也必须真正忏悔、断恶修善,才能往生。我教同学们念经、念佛,目的不是叫你求解义,目的就是用这种手段来训练自己的清净心,心清净了,必定生净土。我愿生净土,有愿得要有清净心,心不清净,虽有愿也不能往生,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听讲或者研究注疏,目的是断疑生信。我们对这法门不认识、怀疑,你讲得再好,我还不相信。所以讲经讲注解是帮助你断疑生信,信心建立,就不要再去打妄想,一心一意去念经。念经的时候,不想任何意思,知道我念经是修清净心。念经、念佛是培养我的净缘,植净缘、修净行。清净心里没有贪瞋痴,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

我们今天这个世间恶道充斥,为什么?恶念不断。不但恶念不断,恶念还在增长,这怎么得了?过去有一些同学常常来听经,现在连影子都见不到,玩股票去了。从前天天在这儿念经,他发心是求生西方净土,现在到股票市场,他要往生哪里?往生饿鬼畜生地狱。那个场合是修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我们在这里讲第一无比殊胜的法门,我们道场有几个人听?你到股票市场去看,人挤人,挤都挤不进去。所以这个世间恶道充斥,道理就在这里。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贪瞋痴。我们要想有把握往生,要把贪瞋痴舍掉。『自性本具如幻法门,是变化所作义』:

【演】

如幻法门者。佛说一切法。本为一切心。我无一切心。焉用一切法。故一切法门皆悉如幻。

又楞严云。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华严云。有无一切法。了达悉如幻。入于如幻际。于彼无依著。是即如幻法门也。

自性本具者。以一切法门皆悉如幻。而如幻之法。皆根本于自性。自性之中无所不具。所以古人云。世间种种法。无不从心生。一切法如幻。故说心如幻。譬如工幻师。普现诸色像。园林花果等。幻师之所成。是也。

【讲】

演【如幻法门者,佛说一切法,本为一切心,我无一切心,焉用一切法,故一切法门皆悉如幻。】

佛法从哪里来的?跟诸位说,没有佛法!你说有佛法,那就错了。佛从来没有说过法,《金刚经》可以做证明,佛不但是无有定法可说,佛是实无有法可说,实在跟你讲无法可说。无法,跟你说出这么多法,这怎么回事情?是因为你有一切心,一切心是妄想分别执着。《华严经》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有一切妄心,佛把你的妄想执着矫正过来,这叫法。佛法是从众生一切分别执着妄想烦恼里面建立的,你这个心清净了,还有什么法?没有法!

有同修问我:要不要研究《楞严经》、《华严经》这些大经?我就摇头,不必了。你要是研究那个,一生研究不了!用一生的光阴去研究,一点用处也没有,毫不相关!我劝他一部经下手,好好的回去念五年、十年,其他的都不要搞,把心念清净。果然心清净,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清净心就是佛心,清净心的运用就是无量智慧、无量佛法,这是学佛的祕诀,许多人不知道!

现在问题症结就是如何做到「我无一切心」,一切心就是一切妄心、一切分别心、一切执着心、一切贪心、一切愚痴心、一切傲慢心、一切嫉妒心,统统都没有。你没有这个一切心,释迦牟尼佛对到你也就哑口无言,他什么法也没有了。就好像医生一样,你有病,他是医生,他给你治病;你没有病,他对你,他不叫医生了。我没有病,你怎么可以说医生?我有了病,才有人叫医生,才有葯;如果人没有病,他没有医生也没有葯,都没有了。你的心清净了,一切诸佛就没有法,没有佛法。你才晓得,佛法修学就是修清净心而已。

修清净心,要那么多经典吗?不需要。这么多经典,统统是修清净心的方法。为什么佛说这么多方法?因为每个众生根性不一样。「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一切法门里面,不管是哪部经、哪部论,你只选择一门,用我讲的方法去修学,统统都得清净心。既然「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随便念什么经就好,你为什么偏偏叫我念《无量寿经》?平等无有高下是从理上讲的,真正念到清净心,真的没有高下。问题就是你去念,念个五年、十年,是不是真的念到清净心?如果五年、十年清净心还得不到,怎么办?那你就不如念《无量寿经》、念

阿弥陀佛,为什么?心虽然不到真正的清净,有个一、二分相似的清净你就能往生。其他的法门、其他的经典,一定要得到真正清净心,你才能成就。

清净心的等级,在佛法里大分为三等,最下等的是把见思烦恼念掉。见烦恼: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个没有了;思烦恼:贪心、瞋恚心、愚痴心、傲慢心、对圣教的怀疑心,这五条也没有了,这是得到下品清净,超越三界,小乘里面讲证阿罗汉果。你有没有能力得到这样清净心的标准?中等的标准是要把尘沙烦恼断掉,证得菩萨的果位,上品的清净心是要把无明烦恼断掉。无明烦恼断掉成佛,尘沙烦恼断掉成菩萨,见思烦恼断掉成阿罗汉。你自己试着办,看你能达到哪个标准?最下的标准达不到,换句话说,你还是六道轮回,你不能超越。不如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带业往生,阿弥陀佛帮助你。没有清净还能往生?行!长期清净不容易,一、二分钟清净可以,一、二分钟没有贪瞋痴慢可以,长久了不行,烦恼会发作,我把它短时间压住,这是可以做得到的。如果临命终时,二、三分钟当中你压住了,那不就往生了吗?这个时候

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首先佛光照注,得到加持的力量,使你的清净心得到真正的清净。罗什大师译《阿弥陀经》,译「一心不乱」是有道理的,梵文原文是「一心系念」,罗什是义译。什么时候得一心不乱?佛来接引你的时候,你本来是一心系念,佛光一照就变成一心不乱,把你的功夫加一倍提升,这样往生的。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净缘

由此可知,一切法门皆是如幻法门。如幻法门,诸位要是念《四十华严》,你才深深理解这个义趣。《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学净土的人对这两句话要记住、要理解,我们要把所有的佛法放下,只取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一切法统统放下,为什么?心定了,不再有贪心。不再希望这个经典我去翻翻、那个我去看看,不动了,心就定了,清净心很容易得到,真正可以在一生当中成就一心不乱。如果你还放不下,这个经也想看,那个论也想看,你这一生得一心很难,不得一心不能往生,功夫不能成片不能往生;得一心是难,但是功夫成片不难。功夫成片,你要肯舍,世出世间法都要舍,不是必须知道的何必知道?天下已经乱了,乱得不成样子。你天天看报纸、看新闻也是那么乱,不看报纸、不看新闻也是那么乱,看与不看都无所谓了,干脆就不要看了。把看报纸、看新闻的时间,拿来看佛经、念佛经多好!佛经念一部就成功,绝对不要念多。所以,心一定要定下来,一定要清净。

诸位要认真去做,你试验三个月,三个月一定有效果,因为从出生以来你的心就没清净过三个月,恐怕三天都没清净过。你一下清净三个月,你那个感受决定不一样,你会得到法喜充满,心真清净了,你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不一样,这叫功夫,这是真实的受用。你得到这个受用之后,法味你尝到了。你尝到法味,你才欢喜,你才会认真努力去做,为什么?真快乐!

我们世间多少人愁眉苦脸,人生好苦!人生真快乐,哪里苦?苦是你自己找的。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怎么不苦?你能把这些妄想执着舍掉,人生快乐!经上讲,那个快乐如漏尽比丘。你真正能把烦恼断掉几个月,你才会体会到没有烦恼的乐趣。所以要舍、要放下,不但世间法要放下,出世间法也放下。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佛法,一切经典、一切法门舍掉,世间法当然更不必说!这就是净宗古大德常讲的「放下身心世界」,统统放下,让这个心恢复到清净。

演【又楞严云: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三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是定,就是禅定的一种。《楞严经》里面,佛讲了三个名词,奢摩他、三摩提、禅那,奢摩他翻作止,三摩提翻作观,禅那翻作止观等持,三种都是属于禅定。一种偏在止,止就是放下,一切放下;三摩提比较偏重在观,实在讲禅定都是止观并运,目的都是帮助我们恢复清净心。我们有妄念,念头止不住,我们修定把一切都舍掉。虽然想舍,妄念还是往上冒,止不住,用第二个方法,用观,观是什么?我们只想一桩事情,其他的念头就不生了,这也是个方法。或者两种方法都用,止观同时来作。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这个办法,这一句

阿弥陀佛,佛号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观;所有一切妄想执着统统放下,放下是止。我今天教诸位念诵《无量寿经》也是止观同时并用,念经的时候什么念头都不生这是止,念这个经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观。念经就是修止观,止观就是禅定,目的在恢复清净心,这个方法也是一种对治的方法,叫如幻三摩提。方法用的得力,「弹指」是讲时间短暂,超过无学!无学有两种,小乘是阿罗汉,很短的时间你就超越阿罗汉果;大乘的无学是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超无学是什么人?等觉菩萨。诸位想想,如果就大乘的标准来说,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他用什么法门?二十五圆通里头只有用大势至菩萨的法门才行。大势至菩萨是念佛法门,这一句阿弥陀佛一下就叫你证得等觉的果位,一往生就圆证三不退,弹指超无学。佛在《楞严经》上讲这个话不骗人,这是要晓得的。

演【华严云:有无一切法,了达悉如幻,入于如幻际,于彼无依着,是即如幻法门也。】

《华严经》对理与事说得非常透彻、非常清楚。读《华严》之后,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确实不一样,为什么?宇宙人生是假的,十方诸佛剎土也是假的,没有一样值得我们依靠、没有一样值得我们执取。你真正明了事实真相,对于世出世间法得失取舍的心就没有了。得失取舍的心没有了,心才真正清净,才真正平等。清净心、平等心现前,就是禅家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找到了,才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今天的大病就是对世出世间法有取有舍、有得有失,不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细心去体会,你能体会一分必有一分的受用,体会二分你就有二分的受用。这种受用,那就是《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之利」,这个决定不是假的,是真实的。如幻法门,简单的讲,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本来具足就是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是如幻法门。我们在如幻法门里面可以理解它、受用它,不要执着它,你执着就错了。你在这地方受用,那很快乐很自在;你执取它,那就麻烦,那就要造业,就有烦恼了。这一切不执着,就会得大自在。

演【自性本具者,以一切法门皆悉如幻,而如幻之法,皆根本于自性,自性之中无所不具。】

六祖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自性本来具足!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是自性具足的,离开自性,别无一法可得。

演【所以古人云,世间种种法,无不从心生,一切法如幻,故说心如幻,譬如工幻师,普现诸色像,园林花果等,幻师之所成,是也。】

这些句子都是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开示的,常常提醒我们的。为什么佛要常常讲?是因为我们自己迷失自性太深了,时间太久了,说一、二句,我们没有注意到,没有在意;常常提示,我们会发觉,会认真去思考、学习。这是佛苦口婆心,一切讲席法会当中之所以常常为我们说的原因。「世间」有三大类: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这三种世间就包括佛门所讲的世出世间。有情、器世间是世间法,智正觉世间是说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极乐世界、华藏世界都包括在里面。一切法无不从心生!世出世间一切法哪里来的?心生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你能把这二句原理掌握到,你在佛法修行上可以得大便利,不管修哪个法门你很容易成就,很容易功夫得力,为什么?你抓到重点,重点是心。我想看到这个世间善,修善心,我想看到这个世间清净,我修清净心。正所谓心清净,境界清净,境随心转!所有一切境界是心变现的,无不从心生。

你要改变环境,从哪里改变?从心里改变。你懂得这个深义吗?这个只有大圣大贤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圣贤人教化国家用什么方法?教学,《礼记》里面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要想一个国家好,先要叫大家人心好,不从人心下手,用些什么方法都没用。中国这古老的国家一直到今天都没有被灭亡,就是古圣先贤这个教学的道统,也就是心理建设。今天我们疏忽这一点,我们的教育着重在科技,不着重在心理,所以今天的社会乱,不安定,大家忧虑了。用什么方法恢复这个社会的秩序,给诸位说,想什么方法都是枉然。要想真正社会恢复秩序得到安定,还是老办法,你不用老办法,你去想新办法,你去想去。老办法顺着理走的,心理!人人都能孝顺父母,人人能尊敬师长、友爱兄弟、朋友有信,这个世界就安定、就太平了。人人知道因果报应就不会怨天尤人,所谓「富贵安于富贵,贫贱安于贫贱」,大家都知道修福、都知道积德,这个社会才能真正达到安和乐利的目标,否则的话,想什么方法都是枉然!

佛经里面讲的,真是把重点抓到了,「世间种种法,无不从心生,一切法如幻,故说心如幻」,这是讲更深一层的道理,前面是讲一切法怎样来的,现在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一切法,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生活,来面对这一切法。知道一切法的真相是幻的,我们种种心态也是幻的,所以外对一切法不执着,内对我们种种的分别执着也不执着,这样才能恢复到自性清净心,才能像诸佛菩萨一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底下是比喻,这个比喻都是真实的,所有一切依报正报统统是幻师变化出来的,「工幻师」就像一个会制造玩具的巧匠,这个巧匠是谁?就是我们的心。把我们的心比喻作一个幻师,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这个幻师之所成。

✽【附文:《疏钞演义》本篇相关原文】

四化禽风树三 初化禽演法。二风树渲法。三钵结二严。

初化禽演法二 初正示法音。二释无恶道。

二释无恶道

【经】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

【疏】称理。则自性本无贪嗔痴等。是无三恶道义。自性本具如幻法门。是变化所作义。

【演】如幻法门者。佛说一切法。本为一切心。我无一切心。焉用一切法。故一切法门皆悉如幻。又楞严云。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华严云。有无一切法。了达悉如幻。入于如幻际。于彼无依著。是即如幻法门也。

自性本具者。以一切法门皆悉如幻。而如幻之法。皆根本于自性。自性之中无所不具。所以古人云。世间种种法。无不从心生。一切法如幻。故说心如幻。譬如工幻师。普现诸色像。园林花果等。幻师之所成。是也。

……

※《西方发愿文》·云栖 莲池大师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唯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无量寿佛赞

无量寿佛,甘露王,威德愿力难量,洪名虔称消灾障,化火宅,为清凉,菩提心中接佛光,福慧善根自长,一向专念莫彷惶,勤熏戒定香,信愿行三是资粮,苦海得慈航,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多声)

惟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民无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诸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向文】

卍 谨以言闻功德回向 卍

◎遍法界。虚空界。十方剎土。微尘法界。一切众灵。

闻经觉悟。皆悉念佛。求生净土。圆成佛道

(三遍)

◎全球各地一切人为灾害。祈求诸佛菩萨慈悲化解。

◎全球各地一切人为战争、自然灾害罹难众生亡灵等众。

弟子众等宿世现前一切有缘众生。

闻经觉悟。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见佛闻法。惑尽慧开。

真实安乐。顿脱生死。

速成正觉。如佛度生。

卍 愿以此功德回向 卍

全球众国主 众国皆昌隆

消除众灾厄 世界永和平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愿将以此胜功德,回向法界诸有情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无阿弥陀佛(多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