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那麼多幹嘛,跑就是了


想那麼多幹嘛,跑就是了

最近經常會想堅持這件事。習慣是可怕的,而你一旦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的時候,其結果往往超乎你想象。

想到堅持了大半年的跑步,高大叔經常調侃我跑步堅持了這麼久,體重依然很穩定啊。回敬她一個白眼之後我還是有所反思的。每天早晚至少一次5km,大概是在吃這件事上我從來不願意委屈自己的胃。但是拋去體重不提,我還是深深感受到跑步帶給我在身體和精神上的一些變化。

跑步跟其他運動項目比起來,門檻最低,無論場地、裝備你都可以隨時隨地跑起來。更多時候我想跑步並不應該作為一項競賽運動,而更像是自己與內心的較量。即便約了朋友一起跑,也是各自跑著,很少交談。所以跑步很多時候是自己面對孤獨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放空、可以思考、也可以讓想象不著邊際。

跑步並不是一件讓人有瞬間快感的事情,比如突然投進一個球,吃了美味的食物類似這樣多巴胺旺盛的時刻。相反,它一開始帶給你的都不是什麼好的體驗,身體疲累、口乾舌燥、汗流浹背。但這僅僅才是剛開始,你就要在這樣的身體痛苦中同時開啟你的心靈孤獨之旅。聽上去並不是什麼美好的事情,但我一直覺得這樣的思考於我有益。就像,當你覺得辛苦的時候,那一定是你的上坡路。

這種益處大概可以歸為“整理情緒”和“面對自我”。

跑步這種事情極容易上癮,大汗淋漓後的輕鬆是最初級的,然後你會慢慢發現自己身體的微妙變化,而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有時候真的能消磨掉精神層面的疲憊。看似機械地擺臂邁步,沒有興奮點、沒有爆發,但只要是安靜地跑著,經歷著痛苦、沮喪、猶豫、快樂等等各種情緒,跑步本身大概就是意義所在。

開始跑步的時候,肌肉疼痛、抽筋,每一步都像灌了鉛,身體自然的惰性經常反饋的信息是:你已經達到極限了,不能再繼續了,停下來吧。內心不安、焦灼、矛盾。但從小體育老師就告訴我們,長跑會有一個臨界點即身體的極點,堅持過這個臨界點,就會豁然開朗了。這真的是“老師沒騙你”系列的真句之一。呼吸急促、身體沉重的時候學會控制你的身體和呼吸,勻速跑下去,你就會慢慢重新找回節奏,慢而堅定。你看跑步這項運動多麼契合我們的生活,如何在你覺得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保持專注、調動全身的意志力去克服它們,“再堅持幾分鐘”真的適用於生活與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人生沒有極限,一直奔跑下去,任何事情都會度過。

現在的日子,獨處是一件越來越奢侈的事情。一方面我們被各種社交信息充斥,思維被帶著走,很難有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我們自己好像也非常拒絕一個人這件事。而跑步的過程無人可對話,也沒有空閒去刷社交軟件,情緒無處可躲,我們只能面對自己。思考內心到底想要的是什麼,看清哪些是自己無法把控的,最終學會直視自己、放過自己。

孤獨是生命的常態,而你跑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點努力都作數。總有一天,你覺得一切照舊,其實身後卻已星光大作。

想那麼多幹嘛,跑就是了


想那麼多幹嘛,跑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