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藤條茶?藤條茶更好喝嗎?

藤條茶的茶樹主幹和岔枝裸露可見,岔枝上長著幾十根上百根又細又軟又長的細藤,一根根細藤的下段也裸身無葉,只有藤條尖頂長著幾個嫩芽和幾片嫩葉,整棵茶樹帶有一種柳樹飄逸的姿貌。看上去茶樹的枝條就像一根藤,所以稱之為藤條茶。

什麼是藤條茶?藤條茶更好喝嗎?


藤條茶是經過長時間的採摘管理才造就現在這種狀態,是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在陳宗懋《中國茶業大辭典》裡介紹了此種採養方式叫“留頂養標”,即:除枝條頂端新梢外,其他側枝所有芽和新葉全部採淨的手工採茶方式。能促進茶樹長高,但分枝極少,每批大部分新梢接近成熟時開採,採摘批次少,採下的新梢較為肥壯。

藤條茶的歷史

其的雛形可能早在明代及以前就已出現,成熟於清朝,並在清末民國得到大規模推廣。清朝咸豐光緒年間,雲南的老茶區雙江掀起了大規模漢化的潮流,大量來自臨翔、鳳慶與雲縣等地的漢人定居雙江,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技藝,對當地原始粗放的茶業進行提升改造。這其中就包括了學習先進的藤條茶採養法,故使得藤條茶園遍佈瀾滄江中游兩岸的雙江、永德、臨翔、景谷、鎮沅、景東與瀾滄等地。也有說法認為,藤條茶雛形源自景東,然後經過千百年的不斷的總結與改進,其採養法最終在雙江成熟,然後再擴散到瀾滄江中游兩岸。

什麼是藤條茶?藤條茶更好喝嗎?


在漢人居多的勐庫東西半山,老茶園的茶樹幾乎全是按藤條狀培育的,有大面積的藤條茶園。壩糯在漢人沒有遷來之前,早已有拉祜人在此居住,拉祜人早已在壩糯種茶,壩糯保存著一片很大很老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樹,最大的一棵茶樹樹圍已超過140釐米,壩糯的漢族村民都認可,那片大茶林是漢人還沒遷來時拉祜族種下的。而漢人的到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茶園養護模式,並將這種模式延續至今。

藤條茶香氣更高揚

藤茶在採摘過程中會將側枝的芽葉全部採淨,而這些採摘掉的芽葉以落葉的形式留在茶樹的根部,成為滋養茶樹的養料,正如龔自珍詩云“化作春泥更護花”。得到充分滋養的藤條茶,鮮葉生長得更加快速且肥壯,而製作出來的茶香氣滋味更加飽滿豐富。

什麼是藤條茶?藤條茶更好喝嗎?


為什麼香氣會更加豐富飽滿呢?茶葉的香氣主要來源於茶中的醇類、醛類、脂類等化合物,而這些化合物是由於氨基酸的脫酸及氧化脫氨所形成的。氨基酸的結構是由一個氨基(NH2)、一個羧基(COOH)、一個氫(H)和一個R基連在同一個中心C原子上組成。由氨基酸的結構組成不難看出,氮元素是構成氨基酸的必要元素,而樹底周圍的茶葉在腐敗的過程中恰好會釋放出大量的氮、磷元素,這樣就使得氨基酸得以積累,從而醛類物質更加富豐香氣更加高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